《學會呼吸》:信了這麼多年的“深呼吸”,終究是錯付了

自從系統學習了人體運動解剖學,我就比較注重體態和呼吸,也一直以

腹式呼吸來要求自己,且堅信“沒有最好的呼吸,只有最適合的呼吸”——這樣理解是因為人處在不同的狀態當中,比如靜止和運動時,對呼吸的需求是不同的。

但是,在看了《學會呼吸》之後,一切都變了,我的認知被這本書敲碎,又重建。

《學會呼吸》:信了這麼多年的“深呼吸”,終究是錯付了

《學會呼吸》封面

《學會呼吸》的作者是帕特里克·麥基翁,他自幼就被嚴重的哮喘病折磨,在他32歲時開始接觸呼吸療法,後來在系統的學習和實踐中,他收穫了以往20多年來不曾有過的效果——徹底治癒了他的哮喘病。他也由此進一步發展了“呼吸優化訓練”,還陸續在俄羅斯、澳大利亞、美國及歐洲展開培訓,為數千人帶來了呼吸奇蹟。

如果說腹式呼吸關注的是“質”,那麼這本書中所講的輕呼吸的就是“量”。

最初,我隨手翻看這本書,就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深呼吸對身體有益的說法是錯誤的”,當即我就嚇得把書合上了。

我是一名瑜伽老師,深呼吸對身體有益,這是常識,而這本書直接顛倒黑白的言論讓我很不舒服。

我本能的排斥著,就像中世紀排斥哥白尼日心說的歐洲人。

《學會呼吸》:信了這麼多年的“深呼吸”,終究是錯付了

借用一下《甄嬛傳》裡的“終究是錯付了”

直到看見有人為這本書正名,我的好奇心才終於打敗內心原有的篤定,我決心把這本書好好看一看。

接下來要敲黑板了劃重點了:

設想,兩個人一起跑步,一個氣喘吁吁,一個氣定神閒,那麼哪個人的體能更好呢?當然是氣定神閒的那位了。

很多職業運動員都明白,運動時第一道門坎不是四肢的強健與否,而是肺功能是否強大。

運動時,運送到肌肉的氧氣越多,肌肉的工作時間就越長,也越有力。

雖然氧氣是通過呼吸最終進入肌肉,但並不代表呼吸量多身體能夠吸收的氧氣就多。

人們通過吸氣讓空氣中進入到肺泡當中,接下來氧氣從肺泡進入血管,然後血管負責把氧氣運動到全身的肌肉,但在血管運動氧氣的途中,有一道“門”,這扇門開啟的大小,決定了氧氣的輸送效率和效果。

這道“門”就是二氧化碳濃度,也就是說,二氧化碳濃度高,氧氣才能被更好的送到肌肉。但是當人們不斷換氣,就會導致二氧化碳的濃度降低,從而限制血液中氧氣的釋放。

《學會呼吸》:信了這麼多年的“深呼吸”,終究是錯付了

運動員訓練的目標,就是提高最大攝氧能力

所謂最大攝氧能力,是指進項劇烈、極為消耗體力的運動時,一分鐘內身體輸送與利用氧氣的最大能力。

也就是說,對血液中高濃度二氧化碳的忍耐能力意味著攝氧量可以達到最大限度,從而能給肌肉送去充足氧氣。

長期換氣過度會導致健康惡化、體力下降,從而降低工作和運動效率,有時甚至導致焦慮、氣喘、疲勞、失眠、心臟病等病症,也會引起肥胖等問題。

我曾經是一個特別嗜睡的人,我常想自己還算年輕,也常年保持運動,沒有不良嗜好和疾病,怎麼會經常犯困呢。

本以為這也許就是了,沒想到《學會呼吸》給了我答案。因為我平時做深呼吸太多,體內過多的二氧化碳被呼出體外,這樣導致血液中的氧氣不能被充分釋放,結果就是我經常感覺乏累疲勞想睡覺。

《學會呼吸》:信了這麼多年的“深呼吸”,終究是錯付了

我開始運用《學會呼吸》中的方法,漸漸的覺得白天的睏倦感變少了。

這本書中有詳細的記錄和檢測自己呼吸的方法,以及根據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階段給出的呼吸改善方案,但想擁有更好的輕呼吸的前提還得是,親自去讀一讀《學會呼吸》,然後實踐。

作者:Mitchell,一個幾乎每天都看書和練瑜伽的全職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