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跟王祖民老师第一次见面是在2018年的6月,当时爱丽丝绘本馆跟信谊图画书一起联合举办《六十六头牛》的首发签售会。王老师一点没有大咖的架子,进到绘本馆就带着孩子画画、讲故事、做手工,非常谦逊低调,他的内心一定住着个小孩,童心未泯的人才能画出小孩喜欢的绘本。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先来看看王祖民老师的介绍

王祖民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王祖民,画家、童书编辑。江苏苏州人。曾任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故事画报》主编。主要从事杂志及绘本插画工作。主要作品有绘本《会飞的蛋》《梁山伯与祝英台》《新来的小花豹》《猪八戒吃西瓜》《元宵节》《我是老虎我怕谁》等。绘本《虎丘山》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野间奖”;《我是老虎我怕谁》入选2016博洛尼亚国际儿童插画展。

我跟王祖民老师的电话粥煲了两个多小时,从年少家常说到他插队的经历,从替人做嫁衣到他自己躬身入局,从爱好下棋聊到夫人趣事儿,采访氛围非常轻松,不知不觉我就狂写了6页笔记,下面就把干货捧出来给你看。


风格迥异的佳作

Lisa老师:《六十六头牛》这部作品创作了整整5年,怎么会这么久?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王祖民:这本书是台湾信谊图画书负责人张杏如牵头组稿的,文本是一首民谣,字数不多,就几句话,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没有任何交代,如何把里面的幽默感给表现出来是留给我的一个难点。给小孩看的绘本,一定要好玩,因为是中国民谣,我就选用了剪纸这个中国典型元素,为了做样章草图,我剪了66头牛,66间楼,66颗垂杨柳,66蒌油,我知道小朋友一定会去挨个数的,而且每头牛、每间房也要不一样,这个量是很大的,我的创作压力也可想而知。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六十六头牛的初稿

剪了一年多,终于搞好了,但当我把这些剪纸堆在一起的时候,就显得有点乱,不太好看,没有眼前一亮的冲击,我纠结了很久,最后下决心,要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孩子,就把做了近两年的工作全部推翻,重新弄。我把草图、分镜、构图翻了又翻,看看哪里还能挖出闪光点?哪里可以整合到一起?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王老师捏的六十六头牛的泥塑

这个过程蛮痛苦的,需要碰到好的出版人跟编辑,张杏如跟台湾信谊图画书的人不断给我打气,不停地出主意,交流各种各样的想法与表现形式。她们好东西见得多,眼光自然独到、专业。绘本没有太多的定规,用什么画种呈现都可以,只要把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行。绘本在美术这个行业里面,是材料最丰富的一个载体,能够让画家最大限度地发挥。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六十六头牛》内文图

于是我想出了新花样,用块面、线条来表现律动,有点像乐章,高高低低,很有节奏感。为了表现出那种虚无的“黄粱一梦”的幽默,我借鉴了书法中的狂草,信手涂鸦、一气呵成。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六十六头牛》内文图

因为这个童谣没有时代背景的限制,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未来,我要把这种想象的空间表现出来,我一开始画的时候,人物还有鼻子眼睛,后来我把这些都去掉了。全部描绘他们的动态,有点像舞蹈,既简洁又灵动,跟朗朗上口的民谣很搭配。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六十六头牛》内文图

又经过三年的打磨,这本书才画完。不少台湾同行看了还是蛮敬佩的,没想到童谣还可以画的如此淋漓尽致。孩子们看了也觉得很亲切,好像是他们自己画的,那种浓浓的中国味道也出来了。这本书最难的就是画风的变化,既要符合内容,又要有独创性。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六十六头牛》内文图

这本创作了5年的图画书, 2018年一出版就获得了第二届“图画书时代奖”。


Lisa老师:《六十六头牛》是幻想题材的,您跟彭懿老师合作的《溪边的孩子》就是另外一种风格了吧?

王祖民:是的,这是一本现实题材的绘本,回忆我们小时候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里面的环境、服装、道具,甚至感觉,都要把它表现出来。你需要去实地采风,找一些背景资料,你不能瞎画。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我跟彭懿老师一起去了浙江的丽水,这里青山绿水,风景好,地貌特点也好,清澈的小溪一下子刺激了我,回想起年轻在南方插队的岁月,那些田野农作生活像老照片一样涌现在我的脑海。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溪边的孩子》内文图

激发我灵感的还有溪边的老树,棕黄色衫木老屋,见证了这个村子的百年变迁,当然还有当地好吃的东西,甜甜的糯米做的糕、红糖馒头、饼筒等。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溪边的孩子》内文图

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把当地的民俗文化加了进去,不知大家发没发现?小主人公跟哥哥在外面闯祸,人家找上门要赔钱,爸爸就蹬着梯子把藏在房梁上的鞋盒拿出来,那里面放的是钱。爸爸没有批评孩子,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妈妈,舍不得骂。我把彭老师的这段文字进行了扩展,中国有个习俗,家里有人去世,就会在大门上贴绿色的对联,没有对农村传统很深的了解,是表达不出来的。我这么画也是对文字的一个外延。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溪边的孩子》内文图


Lisa老师

您从1984年开始创作,累积下来的作品差不多有200多部了,每部作品的画风跟主题好像都不太一样,这么多的灵感,都是怎么来的?能说说他们是如何转换成众多作品的?

王祖民:我一直做儿童出版工作,经常要去学校、幼儿园做活动,会看到一些调皮的孩子,听他们讲好玩儿的话,做一些恶作剧的动作,我就开始琢磨他们的故事。还有我的夫人是小学音乐老师,她也会跟我讲一些小孩儿的故事,比如有一天回家她跟我说,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调皮孩子突然某一天变得安静不说话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就用一种爱的艺术语言展现出来,画了一个交朋友的故事。因为夫人属虎,我就用国画的方式把这个调皮孩子画成了老虎,后来这部《我是老虎我怕谁》被送到国外展览,不到半年就拿奖了,入选了2016年的博洛尼亚儿童插画展。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其实这本书我才画了7天,但背后是多年积累的爆发。这个故事在我脑子里转了很久,篇幅不长,想法成熟了,下笔画是很快的。


Lisa老师:您的作品有着浓浓的中国味道,都用了哪些文化符号?

王祖民:我喜欢民间艺术,平时到各地去旅游的时候,会留意当地的一些老物件,比如农村做饭灶台上贴的画,门神,过年家家户户贴的春联;还有民间的舞狮、踩高跷,婚丧活动等,里面都有很多文化元素可以提取、利用,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仓老鼠和老鹰借粮》

举个例子,《仓老鼠和老鹰借粮》这个故事只有500多个字,是汪曾祺老先生受到《红楼梦》“仓老鼠和老鹰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倒有”这句话的启发写的。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看完故事我选择了国画的画风,并且把印章元素放到了创作中。印章是中国文人特别在意的一种代表自己的符号,把印章当成画面,去传递故事的情绪与情感,是一种特别有趣、特别有中国味的手法。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印章上的字是“四忘翁”

“四忘”是忘掉年龄、忘掉病痛、忘掉金钱、忘掉烦恼。这是活在人间的一种姿态,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四忘”,世上怎么会有不快乐的人呢?汪老已经在这个境界中了,我用这个印章在跟他隔空对话。


跌宕起伏的人生

Lisa老师

您从小就喜欢画画吗?有没有专门、系统地学过?

王祖民:从小就爱画,爱到什么程度?上课的时候,我在语文书的空白处画,我觉得课本上的图不好,没有我自己画的好玩儿。当时我家住在南京工学院(现在叫东南大学)附近,建筑系的大学生会到我家住的巷子里来写生,他们每个人都带着个小凳子,坐在那里画水彩画,我就旁边看,听老师的指点,后来我才知道那个老师叫李健晨,是我们国家非常有名的一位水彩大师,最近中国美术馆还搞过一次他的纪念画展。那算是我最初的绘画启蒙吧。

后来一直画啊画,1966年我考取了艺术院校,但录取通知书没有等来(众所周知的原因),我被安排到乡下去插队劳动了。


Lisa老师

那时候日子一定很艰苦吧?有没有想到过放弃画画?能分享一件最难忘的事情吗?

王祖民:在农村插队很艰苦,要下地干活,但我没放弃画画,空闲时候就给老乡画,他们盖房子砌灶台,我就在上面画些小鸟、花花草草或者鱼,寓意花好月圆、年年有余!我给农民画画也不要钱,那时候大家没有钱的概念,他们就给我一些小鱼干、腊肉、米酒什么的(喝醉了,再不喝了),所以我吃的还算不错,不像我妹妹插队每天从早到晚吃的都是山芋,后来病死在了乡下。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1971年王老师在农村插队时 做“赤脚医生”的照片

找我画画的人多起来之后,我就不用下地干农活了,有一次队长让我给领导人画像,需要的画材只能去上海买,我就被派出差,当时那个高兴啊,身边人听说你能去上海,就托我带各种东西,回来的时候大包小包,结果下船的时候就把最重要的颜料落在了船上,画没画成,还被狠狠批评了一顿。

恢复高考之后,我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在外面转了几年,也是给人到处画画,后来江苏组建少儿出版社,我就进去做美术编辑了。


Lisa老师

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情吧?当时对图画书的认知跟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吧?

王祖民:那当然。80年代我们刚刚改革开放,百废待兴,不少文化有断层,图画书大家都没有认知,即使有认知出版了,很多人也买不起。图画书的印制成本高,当时的家长只愿意用很少的钱买很厚的书。

90年代开始跟日本、台湾地区的同行有了交流,特别是听了松居直先生在南京的图画书讲座后,感觉视野开阔了很多,在2000年前后,我随着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参加了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那时候我们的原创图画书摆出去只有一个小小的摊位,感觉很不好。可现在你再去博洛尼亚书展,到处是中国人的面孔,有创作者,有出版人,有文化教育机构,我们引进越来越多的国外作品,也有不少优秀的中国原创图画书被老外购买版权。绘本出版的大时代来了。


Lisa老师

您是资深的图画书编辑,这份工作带给您最大收获是什么?优秀的编辑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什么?

王祖民:做编辑可以让我看到全国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也因此认识了很多作者,有些还成为非常好的朋友。我一会儿是编辑,一会儿是创作者,会自然地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作品,少走了些弯路。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作画中的王老师

想要成为优秀的编辑,除了见多识广,还要多读书。编辑不需要自己画得有多好,有多厉害,但要有眼光,能抓住作品最闪光的地方,现在投身图画书创作的人越来越多,作品同质化得厉害,怎么突破这个瓶颈对于优秀的编辑是最大的考验。


举案齐眉的退休生活

Lisa老师

听说您夫人唱歌特别好听,性格也很爽朗,能跟我们说说她的故事吗?

王祖民:她是音乐老师,跟我的经历类似,当年被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提前录取招到北京,但也没能去读,她的性格风风火火,喜欢吃辣椒,我们家冰箱门打开全是辣椒,她每天烧再好吃的菜,到最后都是辣的味道,哈哈。

绘本半边天 | 一个游走在编辑与画家边界的“老顽童”

王祖民老师与夫人刘老师

我是苏州人,口味偏甜,吃不来辣椒,但我们很互补,我也很欣赏夫人的性格,她的胆子特别大,年轻的时候有次她回家没带钥匙,就一下子从高高的墙翻过去,我听了有点惊呆。


Lisa老师

您除了绘画之外,还有什么业余爱好吗?

王祖民:喜欢吃美食,喜欢逛美景,喜欢看美女。(大笑)出去旅游的话,我只去不卖门票的景点,出国的话,我喜欢看当地的建筑、雕塑,或者去博物馆转转。

还有一个爱好就是下象棋,但技术不行,是个臭棋篓子。

王祖民老师是拿过不少国际大奖的专业插画家,又是出版图画书的老前辈,采访前我的心里压力不小,但电话一接通,他就先笑着说:“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你听起来要费劲了。”这让我放松不少。整个采访最大的感觉是他一点都不端着,就像个老顽童,说起好玩儿的事会放声大笑,很有感染力。一切的过往在他眼里,都是云淡风轻,哪怕那些艰苦的岁月,他回忆起来也是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我想,只有心怀大爱、怀揣赤子之心人才能做到吧,这里有他对图画书的热爱,有对年轻人的期许,更有对小孩子的好奇。


下期还想听哪位创作者的故事,赶紧给我留言吧。


嘉宾:王祖民

采访人&撰稿:Lisa老师(杨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