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蜗居10平房子,十年不看电视,有一种生活叫学区房

多少父母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子女的谋划,拼命工作只为在大城市买房扎根,买房第一位考虑的从来不是自己,而是学区。


一家三口蜗居10平房子,十年不看电视,有一种生活叫学区房


很多人做梦都想在帝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么在北京有一套房是种什么体验呢?尤其当这套房是名校学区房时。


北京卫视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其中有一期讲了沈思嗣一家的故事。


沈思嗣一家住在北京东罗圈胡同12号,这里是北京的老胡同,回家需要经过一条狭小且较长的甬道,家里只有十平方米。

这个十平方米的家里有一个无法同时容纳两个人的厨房,厨房没有灶台,没有油烟机,炒菜用电磁炉,北京最冷的时候还是要开着电风扇通风去油烟。


一家三口蜗居10平房子,十年不看电视,有一种生活叫学区房


至于刷牙洗脸的洗漱台,就是厨房的水槽。同时这个厨房在夏天的时候还充当着洗澡房的功能,厨房有一个淋浴的花洒,拉上窗帘,可以在允许站一个人的厨房里简单冲洗。而冬天的北京实在太冷了,一家人只能去集体澡堂里洗澡。

睡觉需要分上下铺,七岁的儿子睡在上铺,床上堆满了玩具和课本。有小伙伴过来玩时,因为家中实在没有多余的玩耍空间,所以只能爬到上铺在床上玩。


一家三口蜗居10平房子,十年不看电视,有一种生活叫学区房


而夫妻两住在下铺,加起来体重快三百斤的沈思嗣夫妇,就蜷缩在宽只有1.4米的下铺,连翻个身都困难。


十平方米的房子当然容不下卫生间,每次上厕所都要去公共卫生间,冬天北京夜里将近零下的温度,外出实在太冷了,这时如果儿子要小便,父亲就会直接从床下拿一个小盆子给儿子方便,当然大人只能穿好外套出去方便,只是刺骨的寒风一吹,整个人也清醒了。


一家三口蜗居10平房子,十年不看电视,有一种生活叫学区房


储物空间小,身为女主的沈思嗣冬天只有三身衣服并且从来不化妆,身上穿一身,家里放两身,没有了护肤化妆的瓶瓶罐罐,以及诸多的厚实冬装,这正好节省了本来就小的储物空间。

最不便的还是隐私问题,每次沈思嗣想要清洁擦洗身体、换衣服时,都会跟父子二人商量好,让他们先出去,等自己处理好再叫他们回来。


一家三口蜗居10平房子,十年不看电视,有一种生活叫学区房


一方面家狭小而局促,小到只够放一张学生宿舍的双架床,一个橱柜和一张餐桌。另一方面家的位置又紧挨着繁华的金宝街,与富丽的王府井遥遥相望,可谓寸土寸金。

最最重要的是这里可是北京响当当的史家小学的学区房!


一家三口蜗居10平房子,十年不看电视,有一种生活叫学区房


史家小学在北京是什么样的存在呢?那可是全北京排名前四的小学,70年校庆之际,前国家总理温家宝曾写下了“学思知行”的校庆题词。

这样的学校真的很牛了!

然而,这并不是我今天想说的重点,因为在中国大多数的父母对于学区房都有执念,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倾其所能地买学区房。


一家三口蜗居10平房子,十年不看电视,有一种生活叫学区房


但是买了学区房之后呢?

一方面拼命上班还房贷,一方面下班后沙发葛优躺,刷手机看电视……

家长们似乎在潜意识里面觉得我已经尽我所能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了,其他就交给学校交给老师,看孩子造化。


一家三口蜗居10平房子,十年不看电视,有一种生活叫学区房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沈思嗣夫妇是怎么做的。

当节目组为他们改造装修房子时,大家曾以为女主人是由于没有多余的空间放置衣物,所以才不喜装扮,还打算为她设计一个衣柜。

结果,沈思嗣的回答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我不需要太多的衣服,穿得舒服干净就可以了。即使房子再大,我也不会多添置衣物的。”


一家三口蜗居10平房子,十年不看电视,有一种生活叫学区房


“设计师如果可以拓展更大的空间,我宁可不要衣柜,而是换成书架。”


原来,在这个多把椅子都放不下的家里,居然满满当当地塞下了上万本藏书。


沈思嗣说,一家三口已经将近十年都没有看过电视了,休闲娱乐时间全用来看书学习了。


一家三口蜗居10平房子,十年不看电视,有一种生活叫学区房


或许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缘故,他们看待许多烦恼都十分乐观豁达,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气质淡定从容且不骄不躁,脸上总挂满了和煦灿烂的微笑。


房子虽然逼仄狭小,可这一家人却倍感幸福,其乐融融。


沈思嗣会将出游的照片精心地布置成照片墙,用美好的回忆装饰他们的日常……


儿子乖巧懂事,善良开朗,从来没抱怨过父母未能给予他更丰裕的物质享受;


而爸爸则会每周都坚持买一束鲜花回家,把稀疏平常的每一天过成了优美的诗。


一家三口蜗居10平房子,十年不看电视,有一种生活叫学区房


学区房的生活从来不单单只是拥有一套学区房,而是有爱学习爱生活爱彼此的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