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前段时间,应采儿生二胎,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小宝宝成了全家人关注的对象,大宝Jasper有点不太适应,他一度问爸爸“Jealous(妒忌)是什么意思”。也许是感受到了儿子的不开心,春哥用更多的时间去陪伴Jasper,前几天还特地带Jasper去游泳。

说到二胎家庭,两个孩子之间“争宠”是永远脱不开的话题。如何平等地对待两个孩子、如何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二胎父母面临的难题。对于小宝宝的到来,大宝内心的想法是怎样的呢?也许我们能在《妈妈要生小宝宝了》这本绘本中找到答案。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讲了一个小男孩在得知妈妈怀孕后,内心充满了期待、好奇和一丝不安。他期待小宝宝的到来,好奇小宝宝以后会成为怎样的人,同时,对小宝宝的到来有一丝不安。

这名小男孩内心的想法,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内心的真实写照。今天,我就从《妈妈要生小宝宝了》出发,介绍本书的创作特点;根据书中男孩的表现,谈谈对于小宝宝的到来,大宝有哪些常见的问题和想法,以及父母该如何应对。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将根据自己陪孩子读绘本的经验,分享三个绘本讲解的技巧。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01、绘本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大宝的视角展开故事,探讨二胎家庭常见的问题以及大宝的情绪变化

1.聚焦于生活实际,探讨二胎家庭中常见的问题

二胎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二胎。二胎家庭中,如何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公平地对待两个孩子,是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不仅是给孩子看的绘本,也适合家长看。因为绘本中真实的再现了大宝在得知妈妈怀小宝宝后的心情,通过阅读本书,父母能更好地了解大宝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一味地怪大宝怎么不同意生小宝宝、大宝为什么总是跟小宝宝吵架。

从书中的小男孩身上,父母可以看到大宝某些行为背后的想法和目的。比如,有些大宝在小宝宝出生后,反而变得更依赖父母,一定要妈妈抱抱、要妈妈喂饭。其实孩子这种反常的行为背后,是同一个出发点,就是希望父母能够多关注自己。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2.以大宝的视角出发,表现出大宝对二宝的期待以及内心的不安

很多绘本都是以第三视角展开的,通过第三视角,讲述主人公身上发生的故事和想法。而《妈妈要生小宝宝了》这本书,是以“我”(也就是书中的大宝)的视角展开。

用第一人称展开故事有什么好处呢?

对阅读这本书的小读者来说,书中大宝身上发生的事,可能正好是他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过)的事,能引起小读者的共鸣

而对家长来说,往往都是以第三视角去看待孩子的言行,书中第一人称的表述方式,能让家长们更设身处地去考虑孩子的感受。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3.大宝神态、动作的细腻刻画,凸显人物的内心变化

书中,大宝对小宝宝的到来又期待又不安,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因为绘本中的文字比较少,所以作者很难通过文字去表现人物复杂的情绪变化。因此,作用通过对大宝神态、动作的细腻刻画,去突显他内心情绪的变化。

在想到小宝宝可能是个大厨时,大宝转念一想,他才不吃小宝宝做的东西。这时,书中的插画上,大宝用一只手托着腮帮,另一只手拨弄食物,若有所思的样子。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在想到小宝宝长大后可能在银行工作,大宝想,这样的话,小宝宝就可以给他很多钱。这时,书中的插画上,大宝一只手托着下巴,一只手摸着钱币,一脸窃喜。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两幅插图中,大宝的动作相差无几,不过创作者通过神情的刻画,表现出大宝不同的想法和心情。

02、《妈妈要生小宝宝了》中,包含了哪些大宝身上常见的想法与疑问,父母该如何帮孩子解决困惑呢?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布雷泽尔顿曾说:二孩关系中,竞争、冲突与温情并存。

其实,二胎家庭中竞争、冲突与温情的关系,在妈妈怀孕后,小宝宝出生前就已经存在了。那么,在小宝宝出生起,大宝内心有哪些想法,父母又该如何引导孩子解决这些困惑呢?

问题1:小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希望小宝宝能跟大宝性别不同,凑成一个“好”字。父母在要二胎前,往往都会问大宝“你喜欢弟弟还是喜欢妹妹”。

其实,不管父母是否问大宝,大宝自己内心也会很好奇,小宝宝到底会是男孩还是女孩。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回答。《妈妈要生小宝宝了》里的大宝,更喜欢弟弟。因为如果小宝宝是个男孩,他们就可以一起玩男孩子玩的游戏。

当他知道妈妈怀了小宝宝后,他就开始思考给小宝宝取什么名字:

要是个女孩,就叫苏珊或者约瑟芬,要么詹妮弗。

要是个男孩,可以叫他彼得或者蜘蛛侠。

可见,大宝也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去思考小宝宝的性别、名字。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家长解决对策:

大宝对小宝宝的性别好奇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大宝对小宝宝的到来心怀期待。当大宝表现出自己的好奇时,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憧憬。

比如,当大宝在思考给不同性别的小宝宝取什么名字的时候,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想名字,包括男孩女孩的大名、昵称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跟大宝一起商量,给小宝宝买什么颜色的衣服、哪种类型的玩具让大宝参与到小宝宝的取名中,可以增加他对小宝宝的认同感,减少排斥。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问题2:对于小宝宝的到来,大宝又期待又不安

生活中,经常会有些大人,跟孩子开玩笑说“等你妈妈生了小宝宝,她就不要你了”“有了弟弟/妹妹,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孩子年龄小,无法很好地区分大人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开玩笑的话。

受大人某些玩笑话的影响,孩子会担心小宝宝跟自己“争夺”父母的关爱,让孩子陷入“被抛弃”的不安中,从而排斥小宝宝的到来

就像《妈妈要生小宝宝了》中,大宝虽然很好奇小宝宝长大后会成为怎么样的人,但他对小宝宝的到来仍然心存不安。书中有一页插画,是雨天妈妈撑着伞跟大宝在路上走着,大宝抓着妈妈的衣服,倚靠着妈妈。孩子脸上的表情有点凝重,前一页文字写着:

妈妈,你能让小宝宝别来吗?

我们其实不大需要这个宝宝,是吧?

可见,对于小宝宝的到来,大宝内心或多或少会有些不安。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家长解决对策:

大宝对待小宝宝的态度,其实取决于家长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如果家长能够平等地对待两个孩子,给予大宝足够的安全感,一般来说大宝是不会排斥小宝宝的。

因此,在小宝宝出生前,父母要告诉大宝,不管爸爸妈妈有没有生弟弟/妹妹,我们对你的爱永远都不会减少,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小宝宝出生后,家长也要避免出现过度关注小宝和忽略大宝的情况。因为当大宝被忽略、被冷落,他就会觉得父母更爱小宝宝,小宝宝抢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爱,就会讨厌和排斥小宝宝。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问题:大宝和小宝宝之间,会存在“无形的竞争”

一般来说,二胎家庭中,两个孩子之间都会存在竞争关系。两个孩子竞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争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可。父母的认可,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底气。二胎家庭中,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因此,孩子会努力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因为在孩子眼中,自己越棒,父母就会越喜欢他。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中的大宝身上,就有与小宝宝竞争的影子。大宝在想象小宝宝以后会干什么时,他想到小宝宝有可能会成为一名水手,书中原文是这样写的:

小宝宝会不会当个水手,带我们坐船旅游呢?

我们可以坐船环游世界,但是船长得我来当。

孩子跟孩子一起玩耍时,总会有几个孩子想当“队长”或老大,想让其他小朋友都听自己的。在家庭内部也是如此。大宝总会希望自己能比小宝宝表现得更好,更受父母的认可和喜爱。这其实就是孩子与孩子之间“无形的竞争”。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家长解决对策:

孩子之所以会有“我更优秀,父母才会更爱我”的想法,其实是受父母的影响。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很多时候,父母表现出来的对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孩子成绩好的时候,父母表现出“更爱”孩子;而当孩子哭闹、调皮捣蛋的时候,父母的表现常常会让孩子误以为父母不再爱自己。

正是因为如此,两个孩子之间“无形的竞争”才会变得激烈,因为每个孩子都想要父母更多的爱。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只有这样,孩子内心才会更有安全感,才能减少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不过,适当的竞争也是一件好事,能够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进步。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03、绘本讲解技巧:多器官并用,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首先,让孩子“想一想”,培养孩子开动脑筋的习惯。

阅读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边看边想,能够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想”其实贯穿于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

阅读前后,父母引导孩子“想”,其实是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阅读前、后,都可以让孩子想一想,如果自己的妈妈要生小宝宝,他是怎样的心情、他会怎么对待小宝宝。

孩子年龄小,也许不能认全绘本中的文字,所以在阅读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图片,让他根据图片想一想,作者想表达的内容。

刚开始阅读绘本的时候,孩子可能会依赖于父母的讲解,不能独立阅读。这时,家长引导孩子多“想一想”就尤为重要,当孩子养成了开动脑筋的习惯,他才能更快地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动脑筋的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占很大的优势。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其次,让孩子“猜一猜”,提升孩子的想象力。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中,大宝对小宝宝以后的职业做出了很多猜想,包括:厨师、艺术家、园丁、动物园管理者、水手、银行职员、医生等。

在阅读这本书时,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小宝宝长大后还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啊?”

虽然,年幼的孩子认知水平有限,但他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家长通过提问,让孩子进行大胆的假设和猜想,能够提升孩子的想象力。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最后,让孩子“说一说”,增强孩子转述和表达能力。

看完书中,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一说”,“说”既能加深孩子对故事的印象,还能增强孩子的转述能力、表达能力,对孩子的记忆力也是一种考验。

具体可以怎么说呢?

第一种,让孩子把书中的故事分享给其他没有看过书的人,可以是家中的其他成员,或是其他没有看过这本书的小朋友。

第二种,让孩子说说自己读完这本书的想法。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不能很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家长可以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孩子说。比如可以问孩子“你希不希望爸爸妈妈再生一个小宝宝”、“如果家里有个小宝宝,你想跟他一起玩什么游戏”等。

“看”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说”则是信息的输出,从输入到输出,需要孩子对看到的信息进行消化,能够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印象,让阅读效果更好。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暖心背后,是孩子对小宝到来的不安与期待

写在最后:

《妈妈要生小宝宝了》以大宝的视角出发,通过大宝的猜测、想象,去展现二胎家庭中,大宝心中常见的想法和困惑。既引起了小读者们的共鸣,又能让父母了解孩子们的想法。

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识字能力、读图能力,还是观察力、想象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闲暇之余,不如跟孩子一起,拿起书,共同度过愉快且有意义的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