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前段時間,應採兒生二胎,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小寶寶成了全家人關注的對象,大寶Jasper有點不太適應,他一度問爸爸“Jealous(妒忌)是什麼意思”。也許是感受到了兒子的不開心,春哥用更多的時間去陪伴Jasper,前幾天還特地帶Jasper去游泳。

說到二胎家庭,兩個孩子之間“爭寵”是永遠脫不開的話題。如何平等地對待兩個孩子、如何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是二胎父母面臨的難題。對於小寶寶的到來,大寶內心的想法是怎樣的呢?也許我們能在《媽媽要生小寶寶了》這本繪本中找到答案。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講了一個小男孩在得知媽媽懷孕後,內心充滿了期待、好奇和一絲不安。他期待小寶寶的到來,好奇小寶寶以後會成為怎樣的人,同時,對小寶寶的到來有一絲不安。

這名小男孩內心的想法,也是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內心的真實寫照。今天,我就從《媽媽要生小寶寶了》出發,介紹本書的創作特點;根據書中男孩的表現,談談對於小寶寶的到來,大寶有哪些常見的問題和想法,以及父母該如何應對。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將根據自己陪孩子讀繪本的經驗,分享三個繪本講解的技巧。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01、繪本特點:從生活實際出發,以大寶的視角展開故事,探討二胎家庭常見的問題以及大寶的情緒變化

1.聚焦於生活實際,探討二胎家庭中常見的問題

二胎開放後,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生二胎。二胎家庭中,如何平衡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如何公平地對待兩個孩子,是很多父母頭疼的問題。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不僅是給孩子看的繪本,也適合家長看。因為繪本中真實的再現了大寶在得知媽媽懷小寶寶後的心情,通過閱讀本書,父母能更好地瞭解大寶內心的真實想法。而不是一味地怪大寶怎麼不同意生小寶寶、大寶為什麼總是跟小寶寶吵架。

從書中的小男孩身上,父母可以看到大寶某些行為背後的想法和目的。比如,有些大寶在小寶寶出生後,反而變得更依賴父母,一定要媽媽抱抱、要媽媽餵飯。其實孩子這種反常的行為背後,是同一個出發點,就是希望父母能夠多關注自己。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2.以大寶的視角出發,表現出大寶對二寶的期待以及內心的不安

很多繪本都是以第三視角展開的,通過第三視角,講述主人公身上發生的故事和想法。而《媽媽要生小寶寶了》這本書,是以“我”(也就是書中的大寶)的視角展開。

用第一人稱展開故事有什麼好處呢?

對閱讀這本書的小讀者來說,書中大寶身上發生的事,可能正好是他正在經歷(或者曾經經歷過)的事,能引起小讀者的共鳴

而對家長來說,往往都是以第三視角去看待孩子的言行,書中第一人稱的表述方式,能讓家長們更設身處地去考慮孩子的感受。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3.大寶神態、動作的細膩刻畫,凸顯人物的內心變化

書中,大寶對小寶寶的到來又期待又不安,他的內心充滿矛盾。因為繪本中的文字比較少,所以作者很難通過文字去表現人物複雜的情緒變化。因此,作用通過對大寶神態、動作的細膩刻畫,去突顯他內心情緒的變化。

在想到小寶寶可能是個大廚時,大寶轉念一想,他才不吃小寶寶做的東西。這時,書中的插畫上,大寶用一隻手託著腮幫,另一隻手撥弄食物,若有所思的樣子。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在想到小寶寶長大後可能在銀行工作,大寶想,這樣的話,小寶寶就可以給他很多錢。這時,書中的插畫上,大寶一隻手託著下巴,一隻手摸著錢幣,一臉竊喜。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兩幅插圖中,大寶的動作相差無幾,不過創作者通過神情的刻畫,表現出大寶不同的想法和心情。

02、《媽媽要生小寶寶了》中,包含了哪些大寶身上常見的想法與疑問,父母該如何幫孩子解決困惑呢?

美國著名兒科醫生布雷澤爾頓曾說:二孩關係中,競爭、衝突與溫情並存。

其實,二胎家庭中競爭、衝突與溫情的關係,在媽媽懷孕後,小寶寶出生前就已經存在了。那麼,在小寶寶出生起,大寶內心有哪些想法,父母又該如何引導孩子解決這些困惑呢?

問題1:小寶寶是男孩還是女孩?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希望小寶寶能跟大寶性別不同,湊成一個“好”字。父母在要二胎前,往往都會問大寶“你喜歡弟弟還是喜歡妹妹”。

其實,不管父母是否問大寶,大寶自己內心也會很好奇,小寶寶到底會是男孩還是女孩。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回答。《媽媽要生小寶寶了》裡的大寶,更喜歡弟弟。因為如果小寶寶是個男孩,他們就可以一起玩男孩子玩的遊戲。

當他知道媽媽懷了小寶寶後,他就開始思考給小寶寶取什麼名字:

要是個女孩,就叫蘇珊或者約瑟芬,要麼詹妮弗。

要是個男孩,可以叫他彼得或者蜘蛛俠。

可見,大寶也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去思考小寶寶的性別、名字。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家長解決對策:

大寶對小寶寶的性別好奇其實是一件好事,說明大寶對小寶寶的到來心懷期待。當大寶表現出自己的好奇時,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憧憬。

比如,當大寶在思考給不同性別的小寶寶取什麼名字的時候,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想名字,包括男孩女孩的大名、暱稱等。除此之外,還可以跟大寶一起商量,給小寶寶買什麼顏色的衣服、哪種類型的玩具讓大寶參與到小寶寶的取名中,可以增加他對小寶寶的認同感,減少排斥。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問題2:對於小寶寶的到來,大寶又期待又不安

生活中,經常會有些大人,跟孩子開玩笑說“等你媽媽生了小寶寶,她就不要你了”“有了弟弟/妹妹,媽媽就不喜歡你了”。孩子年齡小,無法很好地區分大人說的是真心話還是開玩笑的話。

受大人某些玩笑話的影響,孩子會擔心小寶寶跟自己“爭奪”父母的關愛,讓孩子陷入“被拋棄”的不安中,從而排斥小寶寶的到來

就像《媽媽要生小寶寶了》中,大寶雖然很好奇小寶寶長大後會成為怎麼樣的人,但他對小寶寶的到來仍然心存不安。書中有一頁插畫,是雨天媽媽撐著傘跟大寶在路上走著,大寶抓著媽媽的衣服,倚靠著媽媽。孩子臉上的表情有點凝重,前一頁文字寫著:

媽媽,你能讓小寶寶別來嗎?

我們其實不大需要這個寶寶,是吧?

可見,對於小寶寶的到來,大寶內心或多或少會有些不安。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家長解決對策:

大寶對待小寶寶的態度,其實取決於家長對待兩個孩子的態度。如果家長能夠平等地對待兩個孩子,給予大寶足夠的安全感,一般來說大寶是不會排斥小寶寶的。

因此,在小寶寶出生前,父母要告訴大寶,不管爸爸媽媽有沒有生弟弟/妹妹,我們對你的愛永遠都不會減少,爸爸媽媽永遠愛你。

小寶寶出生後,家長也要避免出現過度關注小寶和忽略大寶的情況。因為當大寶被忽略、被冷落,他就會覺得父母更愛小寶寶,小寶寶搶走了原本屬於自己的愛,就會討厭和排斥小寶寶。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問題:大寶和小寶寶之間,會存在“無形的競爭”

一般來說,二胎家庭中,兩個孩子之間都會存在競爭關係。兩個孩子競爭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為了爭得父母的關注和認可。父母的認可,是孩子前進的動力和底氣。二胎家庭中,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認可。

因此,孩子會努力朝更好的方向發展,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因為在孩子眼中,自己越棒,父母就會越喜歡他。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中的大寶身上,就有與小寶寶競爭的影子。大寶在想象小寶寶以後會幹什麼時,他想到小寶寶有可能會成為一名水手,書中原文是這樣寫的:

小寶寶會不會當個水手,帶我們坐船旅遊呢?

我們可以坐船環遊世界,但是船長得我來當。

孩子跟孩子一起玩耍時,總會有幾個孩子想當“隊長”或老大,想讓其他小朋友都聽自己的。在家庭內部也是如此。大寶總會希望自己能比小寶寶表現得更好,更受父母的認可和喜愛。這其實就是孩子與孩子之間“無形的競爭”。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家長解決對策:

孩子之所以會有“我更優秀,父母才會更愛我”的想法,其實是受父母的影響。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很多時候,父母表現出來的對孩子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孩子成績好的時候,父母表現出“更愛”孩子;而當孩子哭鬧、調皮搗蛋的時候,父母的表現常常會讓孩子誤以為父母不再愛自己。

正是因為如此,兩個孩子之間“無形的競爭”才會變得激烈,因為每個孩子都想要父母更多的愛。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只有這樣,孩子內心才會更有安全感,才能減少與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不過,適當的競爭也是一件好事,能夠讓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不斷進步。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03、繪本講解技巧:多器官並用,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

首先,讓孩子“想一想”,培養孩子開動腦筋的習慣。

閱讀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邊看邊想,能夠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想”其實貫穿於閱讀前、閱讀時、閱讀後。

閱讀前後,父母引導孩子“想”,其實是讓孩子聯繫生活實際進行思考。閱讀前、後,都可以讓孩子想一想,如果自己的媽媽要生小寶寶,他是怎樣的心情、他會怎麼對待小寶寶。

孩子年齡小,也許不能認全繪本中的文字,所以在閱讀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圖片,讓他根據圖片想一想,作者想表達的內容。

剛開始閱讀繪本的時候,孩子可能會依賴於父母的講解,不能獨立閱讀。這時,家長引導孩子多“想一想”就尤為重要,當孩子養成了開動腦筋的習慣,他才能更快地養成獨立閱讀的能力。善於動腦筋的孩子,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會佔很大的優勢。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其次,讓孩子“猜一猜”,提升孩子的想象力。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中,大寶對小寶寶以後的職業做出了很多猜想,包括:廚師、藝術家、園丁、動物園管理者、水手、銀行職員、醫生等。

在閱讀這本書時,家長可以問問孩子:“你覺得小寶寶長大後還有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啊?”

雖然,年幼的孩子認知水平有限,但他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家長通過提問,讓孩子進行大膽的假設和猜想,能夠提升孩子的想象力。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最後,讓孩子“說一說”,增強孩子轉述和表達能力。

看完書中,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說一說”,“說”既能加深孩子對故事的印象,還能增強孩子的轉述能力、表達能力,對孩子的記憶力也是一種考驗。

具體可以怎麼說呢?

第一種,讓孩子把書中的故事分享給其他沒有看過書的人,可以是家中的其他成員,或是其他沒有看過這本書的小朋友。

第二種,讓孩子說說自己讀完這本書的想法。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小,不能很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家長可以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引導孩子說。比如可以問孩子“你希不希望爸爸媽媽再生一個小寶寶”、“如果家裡有個小寶寶,你想跟他一起玩什麼遊戲”等。

“看”是信息輸入的過程,“說”則是信息的輸出,從輸入到輸出,需要孩子對看到的信息進行消化,能夠加深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和印象,讓閱讀效果更好。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暖心背後,是孩子對小寶到來的不安與期待

寫在最後:

《媽媽要生小寶寶了》以大寶的視角出發,通過大寶的猜測、想象,去展現二胎家庭中,大寶心中常見的想法和困惑。既引起了小讀者們的共鳴,又能讓父母瞭解孩子們的想法。

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識字能力、讀圖能力,還是觀察力、想象力,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閒暇之餘,不如跟孩子一起,拿起書,共同度過愉快且有意義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