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馬龍村記險》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千年夢想照進現實,根本在於我們黨從初心使命出發,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一條逐夢圓夢之路。


中國科協信息中心推出特別策劃的“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品童言話小康、親歷者憶小康,聽科技扶貧事,頌咬定青山人,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


《馬龍村記險》

馮彩雲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今天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專項督查工作組第二組從雲南雙柏縣城出發前往另一個貧困村馬龍村。去馬龍村的道路雖然沒有到達上青天的難度,但也是一路泥濘,一路驚險,一路刺激。

凌晨天降暴雨,出了縣城,車子就行駛到了滿是泥漿的道路上。雙柏到處在興修道路,挖完山沒來得及做護坡,山上裸露的泥土隨著暴雨沖刷到道路上,車子一駛過,瞬間披上一層土黃色的外衣。

我們從海拔2000多米的雙柏縣城翻越崇山峻嶺前往海拔僅有900多米的馬龍村,只有一條山道可走,這條山道用九曲十八彎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在“村村通”政策的扶持下,這條道路鋪上了水泥路面。一路上的森林雲海奇觀恍若仙境,讓我們陶醉其間、歎為觀止,但不時滾落的石塊和泥沙又把我們拉回現實。半道上,一塊巨石擋在道路中間差點讓我們打道回府。雲南的司機車技超讚,僅距車不到一公分繞開巨石繼續前行。

車子不知道拐了多少道彎,終於看見人家啦,馬龍村就要到了!正當我們激動不已的時候,前方一輛車深深地陷入泥濘之中,司機們努力半天也無濟於事。為了不耽誤行程,我們一行人棄車步行,沿田埂羊腸小道徒步前行。眼看村委會就在眼前了,暴雨導致的山洪水洶湧澎湃滾滾而來,把連接道路與村子唯一的漫水橋淹沒了。返回,千辛萬苦來都來到這裡了;留下,又該如何過河呢?正當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當地村委會協調了一輛重型農用貨車渡我們過了河。一行人分兩排分別站在貨車的車廂兩邊,兩隻手死死地拽緊車子,戰戰兢兢、搖搖晃晃地過了河。生平第一次坐農用車渡河的經歷相信會讓大家銘記一輩子。我們組苦中作樂,作了一首打油詩來紀念此次難忘之行。


雲在山間飄,路在霧中繞;

村在山腰掛,羊在車前叫!

山上滾石落,河淹漫水橋;

扶貧不懼險,助力農叫好!


到達馬龍村,我們便馬不停蹄地開展工作。訪談貧困戶、科技服務專家,考察農技協、專家服務站,實地考察科技助力扶貧項目。科技助力在馬龍村扶貧成效還是很明顯的,初步形成了政府、龍頭企業、金融機構、合作社、農技協、貧困戶等“六位一體”的科技扶貧合作模式。據瞭解,在當地科協牽線搭橋下,合作社、企業與貧困戶簽約合作,技術專家到村到田間地頭現場開展技術指導,有效促進了魔芋、紫膠和養殖等農牧產業的發展,真正實現了農民得實惠、產業得升級,探索出一條適合大山深處農民脫貧致富的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的路子。

返程村委會又安排了重型農用貨車渡我們過了河。村民、村幹部、技術專家一路送我們來到河邊,久久地揮手不願離去。我眼眶一熱,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被這些身處逆境但自強不息、勤勞樸實的村民深深感動了,我被這些不計個人利益得失紮根基層的科技工作者和村幹部深深感動了,我更被千千萬萬工作在精準扶貧一線的各界人士深深地感動了。如果要用一個詞來表達我此刻的心情,我要說的是:肅然起敬!


( 2017年8月13日至16日,根據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專項督查工作統一部署,實地督查組第二組對雲南省開展了實地督查工作,作者為實地督查組第二組成員。)


【扶貧故事】《馬龍村記險》

【作者、朗誦者】:馮彩雲 中國林學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來源:今日科協微信公眾號

中國科協各級組織要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定位,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紮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組織開展創新爭先行動,促進科技繁榮發展,促進科學普及和推廣,真正成為黨領導下團結聯繫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團體,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習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