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扶貧——子弟兵助力脫貧攻堅側記之五

來皖北,到亳州,一股北國家鄉的味道直往心裡走,感到特別親切。

有的外省人不走心,會把亳州的“亳”唸錯,但大都知道這裡誕生了老子、莊子、曹操、華佗等先哲名流。

“文”老莊,“武”曹操,“醫”華佗,還有古井貢酒,在各個行當中算泰斗級的了,故亳州也被人譽為“文都”“武都”“藥都”“酒都”。

“皖美”扶貧——子弟兵助力脫貧攻堅側記之五

渦陽是亳州的農業大縣,也是老子故里。這裡氣候溫和、萬里平疇,很適合發展種養殖業。

縣人武部協調臨湖鎮西橋村搞的千畝芍藥、大棚養豬,成了脫貧支柱產業。那一望無垠正抽穗的小麥彷彿在說:又是一個豐收年。

“皖美”扶貧——子弟兵助力脫貧攻堅側記之五

“皖美”扶貧——子弟兵助力脫貧攻堅側記之五

利辛建縣較晚,雖有“皖北水鄉,淮上江南”美稱,可曾是國家級貧困縣。

我們察看的闞疃鎮宋圩村,還有3戶8人沒有脫貧。駐村第一書記孫健表示,綜合施策,保證兜底。

宋圩村地處鳳台、蒙城、利辛三縣交界,俗稱雞鳴三地。這裡地勢低窪,土壤貧瘠,洪澇頻發,莊稼收成不高。

孫健說,路子對致富不難,就在水上做文章。先後建了7個水產養殖合作社,帶動百餘人就業,他被評為“最美第一書記”。

地方同志介紹,軍分區、人武部幫扶解決了不少難題,在學校教育、基礎設施和文明鄉村建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幾年省軍區安排跨區幫扶也有成效。在宋圩村看到亳州協調宣城軍分區,一起為該村援建的水渠電站,大大緩解了當地用水困難,百姓稱之為“軍民共建愛心渠”。

“皖美”扶貧——子弟兵助力脫貧攻堅側記之五

在渦陽和利辛縣,我們還召開了村委座談會。大家談到,農業的發展是個不斷突破“瓶頸”的過程,突破一次前進一步。

從過去的“大集體”到後來的“大包乾”,部分地釋放了農民的積極性。小崗村的經驗教訓是,“一夜吃飽了肚子,20年沒有致富”。

現在勞動力資源加速流向大中城市,出現了“空巢村”“撂荒地”。土地流轉,搞合作社,讓“集體經濟”再次發揮作用是個好的選項。

貧困戶大嫂說,丈夫生病,孩子唸書,一家人就靠她。家裡2畝地以一畝700元流轉出去,自己在養殖基地務工,一個月也掙2000多元,生活沒有問題。

當然,現在的“大集體”已非過去的“大集體”,其內涵有了深刻變化,是螺旋式上升。看來,走新型“集約化”發展道路,是農村的希望。

期間,還參觀了正建設的亳州國防教育基地。據說佔地1600畝,露天有退役導彈、艦艇、戰機和戰車展示,室內將有沉浸式軍事科目體驗。由此展望,“武都”的愛國強軍尚武精神必定發揚光大。

作者:一葉

點擊查看《“皖美”扶貧》系列精彩內容

“皖美”扶貧——子弟兵助力脫貧攻堅側記之四

“皖美”扶貧——子弟兵助力脫貧攻堅側記之三

“皖美”扶貧——子弟兵助力脫貧攻堅側記之二

“皖美”扶貧 ——子弟兵助力脫貧攻堅側記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