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通過“智慧+”手段,探索特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路

新華社:深圳通過“智慧+”手段,探索特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路

伴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深圳汽車保有量超過353萬輛,每公里機動車密度達510輛,居全國第一,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成為市民生活的痛點、難點。用智慧疏擁堵,深圳通過智能化手段,探索特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路。

新華社:深圳通過“智慧+”手段,探索特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路

9月22日車輛行駛在深圳深南大道上。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智慧+治理

緩解交通堵點痛點

十一假期開始前,深圳市民趙鐵鈞計劃帶家人自駕去大鵬景區遊玩,訂了民宿後,他打開深圳交警微信公眾號,在預約通行的界面輸入了車牌號和預計進入大鵬景區的時間。

深圳東部方向集中了大梅沙、小梅沙、大鵬景區等熱門旅遊目的地,以往一到節假日就出現擁堵現象,影響出行體驗,不少市民“苦不堪言”

從2018年開始深圳交警實施“預約通行”措施,今年國慶期間往城市東部方向車流同比去年日均下降4.88%,分時段預約通行,交通流量平穩。

自“預約通行”實施以來,深圳景區擁堵指數同比平均減少52%,交通警情同比平均減少90%,平均車速同比提升12.4%

“預約之後,今年假期路上順暢了許多。”趙鐵鈞說。

新華社:深圳通過“智慧+”手段,探索特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路

2018年4月10日在深圳市福田區新洲路拍攝的人臉識別智能抓拍行人闖紅燈裝置。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作為快速發展的新興城市,人口、車輛的急劇增長為深圳帶來巨大交通壓力。

49歲的老交警、深圳市交警局交通科技處監控管理科一級警員姚利民,37年前隨著當基建工程兵的父親南下深圳,那一年,這座新城市才在深南東路東門路口吊裝起第一個紅綠燈。

如今,深圳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人,機動車駕駛人總數達516.44萬人,而深圳交警警力約1900人,高密複雜的人、車、路環境與安全有序的交通出行矛盾更加凸顯。

為了治堵,深圳對道路動起了“手術”。潮汐車道、借道左轉、多乘員車道……20多種創新交通組織方式便利了出行,有的舉措引起廣泛關注,複製推廣到其他地區。

潮汐車道 提高路面通行效率 瞭解詳情>>

借道左轉 提高通過路口效率 瞭解詳情>>

智慧+平臺

構築科技支撐體系

十字路口,紅綠燈時間不再一成不變。

晚間,東西向車流減少、綠燈時間隨之減少,南北向車流增多、綠燈時間隨之增多……不要覺得奇怪,這是人工智能交通信號燈的“自我修正”。

深圳市交警局局長徐煒說,深圳交警與相關機構合作,構建“感知-認知-診斷-優化-評價”的全閉環,打造智能燈控“一張網”,提升交通運行管控能力,提高了市民整體出行效率。新華社:深圳通過“智慧+”手段,探索特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路

2019年2月1日,深圳市交警局指揮處宣傳科民警劉松超在直升機上了解路面情況。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人工智能輔助交通信號控制、擁堵溯源及評估平臺、創新非現場執法方式……一系列“智慧”舉措離不開“城市交通大腦”的平臺建設。

記者在深圳交警局21樓看到,數百臺服務器等設備構成的智能指揮中心,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將深圳交通要素立體展示,實現交通指揮系統的宏觀全局掌握與微觀細節精準調配和警力精準投放。

姚利民說,比如行人走上車行道屬於危險情況,人工智能可以實時運算,一旦發現行人走上車行道,可以馬上推給報警系統,再推送到指揮系統,就可派出警力前往處置。

為了讓“智慧+”新機制達到更優效果並實現可持續發展,深圳交警與華為、平安、海康威視等科技企業合作,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

智慧+宣教

提升市民安全意識

交通治理需要科技創新“硬功夫”,也需要安全意識“軟環境”,這有賴更智慧的宣傳教育、信息傳遞,堵住交通駕駛的不良習慣。

不少深圳市民表示,如今,無論是在前排還是後座,上車系安全帶成為“習慣動作”。2016年7月,深圳對後排不繫安全帶開罰,最高罰款500元。

新華社:深圳通過“智慧+”手段,探索特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路

2016年8月1日,深圳交警鐵騎在深圳濱海大道的多乘員車道旁執法。當日,深圳首條多乘員車道(“HOV 車道”)正式啟用。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新華社:深圳通過“智慧+”手段,探索特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路

2016年8月1日,深圳交警鐵騎在深圳濱海大道的多乘員車道旁執法。當日,深圳首條多乘員車道(“HOV 車道”)正式啟用。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深圳交警熊警官成為網紅、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賬號排名全國政法系統前列、“星級用戶”功能覆蓋大部分交警業務……深圳交通治理開始向互聯網融合邁進,一方面推進智慧民生服務,另一方面讓交通安全意識更加入腦入心。

一系列“智慧+”舉措使深圳交通治理水平持續向好,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連續15年平穩下降,2019年交通擁堵警情同比下降7.81%。

徐煒說,交通擁堵在時間空間上縮窄縮小,我們力爭在未來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出行環境和交通生活。新華社:深圳通過“智慧+”手段,探索特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新路

來源: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