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多寡決定是否擁有選舉權,這樣的“民主”為何會在英國出現?

選舉權的制定成為當時英國社會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內容

在此前國王執政的英國社會中,所謂選舉權只不過是套著一個民主政治的空殼而已,像國王時期的議會下院只是那些國王信任的社會勢力,比如資本家、工商業主以及低級官員才能夠進入。

而普通社會大眾想要進入到議會,幾乎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說能夠建議出為民眾利益著想的法案了。

此時獨立派與平等派針對選舉權再度展開激烈辯論,不過雙方所持有的觀點,相較於國王時代的選舉來說,都是具備一定民主和進步意義的,只不過雙方所支持的民主範圍有所不同。

平等派方面主張的是全面的、徹底的政治民主,也就是說英國的政治選舉權應當面對全體英國公民。

財產多寡決定是否擁有選舉權,這樣的“民主”為何會在英國出現?

如果按照獨立派所制定的依據財產多寡進行政治選舉的話,那麼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民眾,始終都不會獲得所謂的政治民主,他們也沒有機會去接觸這個新生的社會。

並且在當前英國社會中,經濟已經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而所謂的有財產選舉資格的人群和沒有財產選舉資格的人群比為1:5,也就是說整個英國將會有六分之五的人沒有選舉權。

那麼如此小部分的富人能夠獲得選舉權,這不是充分證明英國再度陷入了所謂的少數人政治,貴族政治社會了嗎?那麼發動內戰,進攻封建勢力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據此,克倫威爾等人進行激烈的辯解,他們聲稱目前制定以財產為多寡作為選舉權的標準,實際上是尊重當前社會的發展現狀。

如果突然令所有人都具備選舉權,那麼整個社會政治便會陷入混亂,他們主張一步步進行選舉權的擴大,與平等派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同的。

財產多寡決定是否擁有選舉權,這樣的“民主”為何會在英國出現?

國王與議會的權力分割標誌著英國政治是否能夠實現初步民主

在討論國王以及議會雙方權力的分割上,兩大派別於普特尼辯論會上進行了激烈的爭吵,由於對國王態度的分歧較大,使得雙方最終不歡而散,此次辯論會的結果也無疾而終。

克倫威爾等獨立派高級軍官始終並未完全放棄與國王進行和談的希望,並且他們還幻想著能夠將國王接到倫敦重新領導議會。

克倫威爾在辯論會上曾對平等派議員們講到,國王以及貴族為主的國家政府,依靠他們天然的政治和思想優勢,因此能夠成為世界上最為公平、民眾的政府。

財產多寡決定是否擁有選舉權,這樣的“民主”為何會在英國出現?

這種觀點在平等派的眼裡簡直就是強詞奪理,賽克斯比、魏爾德曼等平等派代表,對克倫威爾的這一觀點進行了猛烈抨擊。

他們認為既然第一次內戰的爆發,就是為了英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和進步,就是為了徹底消除以國王為首的封建勢力,那麼又何談將國王再度請回來執政的道理呢?

因此他們堅決主張嚴懲國王,同時不斷提高議會地位,將其作為日後英國政治發展的主要陣地。

“普特尼辯論”雖未取得預期結果,卻為英國政治發展道路指明方向

“普特尼辯論”實際上是後長老派時代英國議會內部政見之爭、利益之爭不斷走向擴大化,最終難以調和的直接結果。

從表面上看,此次辯論似乎只是將英國日後的政治路線、國家建設路線的制定作為主要內容,但是其背後所帶來的影響,以及所蘊含的意義卻並不只是這麼簡單。

此次辯論固然能夠讓雙方打開天窗說亮話,但是卻並沒有實際上消除雙方之間所存在的巨大分歧和矛盾。

財產多寡決定是否擁有選舉權,這樣的“民主”為何會在英國出現?

針對英國民主政治轉變的速度、議會與國王的權力以及選舉權等方面,雙方依然爭吵的十分激烈,並且互不妥協。

辯論會足足持續了將近十天之久,雙方之間的矛盾也愈演愈烈,最終的結果依然是誰也不相信誰,誰也不願意退步。

這就造成了由之前的口頭言語上的政見之爭,開始向實際上的武力鬥爭轉化,軍隊的政變作用再度派上用場。

不過此次辯論作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次會議,實際上為此後英國的政治發展道路和方向,做出了一定意義上的指導。

這也是為什麼“普特尼辯論”能夠為英國人所銘記的重要原因,或許其最大的歷史意義體現在思想方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