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2020年下四川省考行测言语理解和判断推理预测与建议

当下是后疫情时代,公务员的热度缺未曾冷却,甚至很多人因为疫情体会到了编制的优待。因此,2020年下半年的省考报名人数或许再创新高。为此,通过分析最近3年省考行测文科真题,为各位考生提供可参考性意见,助力各位备战省考。

一、省考行测文科部分整体难度提高。

最近3年省考中,难度系数最高的是19下(平均分59分)、20上(平均分58.4)。最近两次考试文科难度提升较大,其中图形推理、朴素逻辑、选词填空、片段阅读难度提升较明显,类比推理、定义判断、可能性推理难度与之前持平。因此2020年下半年的省考难度很有可能只增不减。为此,建议各位考生,在备考时提升做题难度。建议平时练题可选择四川省考真题、国考真题、上海市考真题。

二、言语理解部分,考试内容趋于稳定。

言语理解在省考中,题目数量30题,所占分值30分。选词填空10题;主旨观点题下半年考试题量较大,在言语理解部分占比高达60%(17年下14题、18年下18题、19年下12题);片段阅读小题型1-2题(主要为标题添加、承接叙述题;细节题在最近3年下半年省考中,未曾考查);语句表达题2-4题(语句排序、语句衔接各1、2题)。因此,即将到来的2020下半年考试中,考官仍然会选择重点考查选词填空、主旨观点题。建议各位考生在备考言语理解部分时,重心放在主旨观点题、选词填空部分。

1. 选词填空理解难度加大,成语考查较简单。通过19下、20上的考试,会发现如今的考试中,选词填空干中的提示信息更间接,绝大多数题没有明显的判定标志,对于考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要求更高。

例1.(20上16题)行书一身兼众体,包容天下字。行书处在楷、草之间,最有________空间。正楷严肃认真,影响了书写速度,行书既书写快,又看得懂,因而大受欢迎。

此题,测查考生的文字敏感理解能力,根据“行书处在楷、草之间”的提示信息,明确空缺处的含义“灵活”,从而选出“A伸缩”。

为此建议各位考生在选词填空板块备考时,一方面关注提示信息,另一方面加大对文段的理解能力,优先明确空缺处的含义,“锁定含义”,改变做题习惯,盲目的“代入法(带答案入文段)”已经不合时宜。此外,在成语板块,重常考成语,轻“偏难怪”的成语。

2. 片段阅读总分、分总文段更常见。最近几次省考中,转折、因果、并列等明显标志词的文段较少,考官更喜欢无判定标志的总分、分总文段。因此各位考生在片段阅读中,注意把握做题方法:第一步,通过分析行文脉络,明确文段结构(常见总分、分总),把握文段重点。第二步,选择与重点内容同义转述的选项。

例2.(19上39)田野是儿童心灵向往的世界,是符合其天性生长的土壤。在早期的学习与生长中,儿童拥有自己的“内部教师”。从生物发生律看,儿童的生活是对远古祖先生活活动的浓缩与再现。远古祖先的早期生活是对自然环境与生物秩序的认识,由此发明出一套合乎人类社会的知识价值体系。幼儿重演这个阶段,意味着他们也要经历认识自然世界这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探究和重构人类世界的自然法则与内部秩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童年是对人类认知历程的再现
  B.田野生活符合儿童的成长天性
  C.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自主学习
  D.儿童的世界是与自然相通的世界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田野对儿童的重要性,田野是儿童心灵向往的世界,是符合其天性生长的土壤。接下来通过“从生物发生律看······”,具体阐述田野对儿童到底有怎样的意义。文段是“总—分”的结构,首句为主旨句,强调田野是符合儿童生长天性的土壤。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三、判断推理存在一定的变动性。

判断推理在省考中,题目数量30题,所占分值30分。但是判断推理各个板块的题量并不固定。

1.图形推理19年下变动最大。17年下5题,18年下7题,骤增到19年下10题。虽然2020上半年图形推理题量较小(5题),但是今年下半年图形推理题量仍然很有可能大于5题(上半年我省参加联考,而下半年我省是自主命题)。而且难度提升,个别题的考点不容易发现。在图形推理中,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都有考查。其中立体图形占比越来越高(17年1题、18年2题、19年3题)。为此建议各位考生首先要转变思想意识,不要忽视图形推理的重要性,平时多加练习图形推理,熟悉常规考点,把握做题思路,识别图形特征,增加图形推理敏感度。其次,对于立体图形重点关注折纸盒问题、三视图和截面考点。最后,图形推理建议以各省市真题为练习题,总结一些特殊考点。

2.定义判断题量5-10题(17年下10题、18下年10题、19下年5题),难度有一定的提升,定义关键信息不容易查找,定义更为抽象性、专业,对于题干定义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考查领域以法学为主。

例3.(20上61题)疑离是变通运用了选择疑问句形成的一种修辞方法。它用两项或多项疑问句并列发问,但不要求读者从中选择一项,而是让读者发疑,待把语言前后连贯,便可疑念全消。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运用了疑离的修辞方法的是:

A.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B.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大海啊,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C.我走过的路很多,哪见过像这样荆棘丛生的路呢?我走过的路很多,哪见过像这样崎岖难行的路呢?没有。

D.啊,黄继光、刘胡兰……?不都是党亲手培育的,共产主义甘霖灌溉出来的鲜花吗?人间还有什么花朵能同他们争妍呢?

此题对于定义和选项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有向国考定义判断靠拢的趋势。为此,各位考生准备定义判断一方面加大难度,提升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多增加法学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帮助定义、常识部分解题。

3. 类比推理较稳定,侧重考查经验常识。类比推理在19下出现了5题,20上出现了8题,19上、18上、17下都出现了10题。所以类比推理本次下半年考试中,仍然会是考官青睐的板块。在考查内容上,轻地理文化常识,重视经验常识。因此各位考生在备考时,着重关注经验常识的考点,而且需要细化考点,进一步区分选项差异。

4. 必然性推理考查较少,但是难度提升明显。19下、20上都考查过必然性推理的题目。但是题干信息较复杂,题干梳理较难。

例4.(19下84)甲、乙、丙都准备开始锻炼身体,他们可以选择徒步、跳绳和打乒乓球三种方式。已知:

(1)甲不喜欢徒步,如果有乙结伴,他就选择打乒乓球;

(2)乙不在意方式,如果跳绳比徒步效果好,他就选择跳绳;

(3)丙不在意距离,除非预报室外有雾霾,否则选择徒步;

(4)乙、丙两家是邻居,如果休息时间一致,他们将结伴徒步。

面对此类题干信息较复杂的情况,建议考生要抓住突破口,重点关注确定项、关联项,不要盲目做题。

5.可能性推理题干长篇大论,但是难度不高,只是“纸老虎”。在省考中削弱、加强型的题目题干较长,往往出现背景、实验,但是论证过程较为简单。为此,各位考上在备考此板块时,一定要梳理清楚题干论据、结论,剔除无用信息(比如背景、史书记载等),从而更好的把握削弱、加强角度,不要被长篇大论的题干所干扰。

例6.(19上85题)从老百姓反映的情况来看,我国各区域的民生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民生服务中,树立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的治理理念,将“为民作主”转变为“由民作主”;同时形成了普惠民生的治理格局,让民生工作惠及到千家万户。可见,我国的区域治理能力和成效大幅度提高。
上述论证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对于此题,考生找准论据:各区域的民生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结论:我国的区域治理能力和成效大幅度提高。发现题干从“题高民生服务水平”概念转化为“提高区域治理能力和成效”,存在明显的概念跳跃,确定解题思路,建立跳跃概念的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