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笋企图称霸东南亚,一年扩军20万,上演越南版“抓壮丁”

1975年4月30日,越南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胡志明战役结束,这标志着越南经过30年的漫长战争,终于实现了南方解放和国家统一。越南人民在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之后,都盼望着能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过上国泰民安的幸福生活。但是,无情的现实却把他们的美好愿望撕成了碎片。

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冲昏了以黎笋为首的河内当局领导层的头脑。印支三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在战争时期结成的战略联盟关系,强烈地刺激了越南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印支联邦的欲望。急剧膨胀的军事实力和苏联南下扩张的势头及其对越南的拉拢、扶持,助长了越南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的理念。

黎笋企图称霸东南亚,一年扩军20万,上演越南版“抓壮丁”

就在战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1976年12月,越党召开四大,确定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并举,以军事手段为主实现印支联邦,确立在印支地区主导地位的国家总战略,明确提出建立印支联邦(这个词毕竟带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在公开表述中称之为印支三国特殊关系)的国家基本政策和战略目标。在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引下,越南走上了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为了适应控制老挝、入侵柬埔寨、军事抗衡中国、称霸东南亚的需要,黎笋集团穷兵黩武,大肆扩军备战。为了解决兵员问题,上演了越南版的“抓壮丁”。

从1977年开始,黎笋集团不仅将抗美战争后复员的大量官兵重新征召入伍,而且在全国各地成立“义务兵役征兵委员会”,大肆招兵买马。从1978年到1979年7月,仅一年半的时间,便在全国进行了六次大规模征兵运动。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气氛之紧张,远远超过抗美战争最激烈时期。有的工厂应征人数占工人总数的百分之十以上,有的地方征兵率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三。庞大的军事机器消耗了大量可用于经济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美国报纸指出:“越南是世界上按人口计算收入最低的国家之一,同时却是世界上武装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黎笋企图称霸东南亚,一年扩军20万,上演越南版“抓壮丁”

越南的征兵,准确地说,很大程度上是“抓壮丁”。本来1978年4月河内当局曾作出关于征兵和征招国防工人的决定,其中规定七种人可“暂缓服兵役”,比如“家庭唯一劳动力”、“直接抚养三个小孩以上的人”、“烈士、伤兵家庭中唯一的男青年”、“有许多孩子是现役军人的家庭”、“已考上大学和正在大学、中学学习的学生”等等。但是这个决定不过是一纸空文,在具体征兵中并没有贯彻其中的内容,而是强征硬拉。据海兴省四岐县统计,该县有240户人家的第二个子女被抽丁,180户人家的第三个子女被被抓丁,40户人家的第四个子女被强征,还有227户烈属、伤兵家庭的子女被迫服役。在校的大学生也照征不误,河内百科大学化学系的一个班30多人,被征走的就有7人。

由于急需兵员,所以把服兵役的年龄一再放宽,从过去的18岁至30岁,扩大到16岁至45岁。男的不够,女的也不放过。这使得越军中女兵的人数大为增加,18岁以下的娃娃兵也大有人在。为了凑齐人数,黎笋集团征兵体检标准可以放宽,甚至对政治素质也不加考虑,连过去的南越伪军、社会上的地痞流氓、有前科人员也收罗起来。征兵范围还扩展到了工矿企业的技术干部队伍。

黎笋企图称霸东南亚,一年扩军20万,上演越南版“抓壮丁”

无休止的大规模强征兵员,把整个越南弄得民怨沸腾。逃兵役、抗抽丁的事层出不穷。为了逃避兵役,有的人装病躺倒,有的人自伤致残,有的人逃进深山野岭,有的人流落他乡或逃亡海外。逃避兵役者被当成犯人进行追捕,抓到的一律关进监狱服苦役,抓不到本人则以亲属替罪。此外,还用吊销粮食供应本、没收财产等办法,强制人们去当兵打仗。

1979年2月,我军进行自卫还击作战之后,黎笋集团借机进一步扩军备战。在对华战争的声浪中,继续保持和发展战时体制作战实力。黎笋声称要把全国300万工人、职工变成“300万战士”,“随时准备战斗”。各种宣传机器全力开动,扬言“一声令下,立即动员,动员谁,谁就去”,“应征青年的数量同公民数量的比例越高,国防力量就越强大”。

黎笋企图称霸东南亚,一年扩军20万,上演越南版“抓壮丁”

据统计,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结束时,越军总兵力为100万人左右;1979年3月5日河内当局宣布实行全国总动员,实现全民军事化和全民武装的决定之后,越军兵力骤然增长20万,达到120万人,成为全球军队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为了维持这部庞大的军事机器的运转,军费开支常年保持在财政支出的60%左右。黎笋集团把本来就极为有限的宝贵资源投入到长期的战争中,最终造成的恶果是:工农业生产一片萧条,市场商品供应严重不足,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反观同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在严峻形势下难以为继的越党,在1986年7月黎笋死后,于12月召开六大,公开承认“国家面临的种种困难是由错误领导造成的,并且承认这种错误是“总的主张和政策方面的严重和长期的错误,是战略指导和组织实施方面的错误”,不得不逐步放弃印支联邦的美梦,改弦更张,学习中国的经验,走上了“革新开放”之路。

利令智昏,自不量力,害苦了越南老百姓,这就是黎笋人生最后10年的写照。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