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成就了87版红楼梦不可逾越的经典?

1979年,刚刚经历了十年文化浩劫,高考刚刚恢复,各行各业百废待兴,老百姓业余生活跟过日子一样捉襟见肘。


48岁的王扶林,被中央电视台派往英国BBC电视台学习,向资本主义取经问道。首次出国门的王扶林对同行的一切都感兴趣,他发现英国人喜欢将本国以及世界的古典名著拍成电视剧,比如莎士比亚、简奥斯汀。这刺激到了他:想我中华浩浩荡荡五千年文明,岂乏名著?他暗下决心。


回国之后左思右想,辗转找到了红学协会副会长胡文彬:我想拍《红楼梦》。毋庸赘言,一拍即合。两人心怀忐忑,但信念坚定,找到电视台汇报。中央电视台回复:一个要求-忠于原著,注意后40回。这事就算落听了。


电视台还不忘在人民日报来个助攻:把《红楼梦》搬上荧幕是当代人民的需要。


同年,顾问委员会、剧组成立,长达五年的拍摄旅程正式开启。

是什么成就了87版红楼梦不可逾越的经典?

人民日报刊文


还顺便挖来了周汝昌、胡文彬、周岭等人,负责文学、编剧、监制工作。


当年,黛玉进贾府,只有十二岁,王熙凤十六七岁,难道也要找十二三岁的小朋友演?王扶林决定不“愚忠原著”,找二十岁左右但是稚气未脱的成年人“冒充”,随即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海选。


最终,有60%以上都是生面孔,甚至是以前完全没演过戏,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黛玉扮演者陈晓旭来自鞍山话剧团,袭人扮演者袁枚黄梅戏出身,这算是科班出身的行家。迎春的两位扮演者,金莉莉是电话接线员——那个年代特有职业,牟一是邢夫人在商场门口拉到剧组的。


其他演员都已经就位,但却迟迟没找到适合贾宝玉角色的演员,这让剧组心急如焚。著名的戏剧家吴祖光就说:能演贾宝玉的人还没出生呢!


剧组八仙过海,先报纸登文全国招聘:男20岁以下,外貌最是极好,初中文化水平,有表演才能,但没能找到。

是什么成就了87版红楼梦不可逾越的经典?

登报招聘贾宝玉扮演者


后来北静王、柳湘莲的扮演者侯长荣向王导推荐:有个人演过一个电影《虹》,您过目下?王导通过邓婕找到这个欧阳奋强去北京试戏。终于,这个混世魔王终于有了着落。


胡文彬说,这是红楼梦历史上第一次不用女孩演贾宝玉,欧阳奋强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一个宝!吴祖光说,找到贾宝玉,就可以拍红楼梦了。


演员虽已找齐,但难题还是不少,小朋友们年纪都偏小,没有什么表演经验,其次红楼梦的年代毕竟还是有些远,古代的生活起居、穿着打扮、闲谈交流都差异颇大。


随后剧组在圆明园和八大处开设了两期学习班,演员们像学生一样生活规律,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围着圆明园遗址跑步锻炼,8点半准时听冯其庸、周岭、胡文彬等一众红学家们讲课,下午互相交流,演小品。


专项的培训下,演员们进步神速,欧阳奋强虽只参加半期学习班,但也逐渐跟上了进度。

是什么成就了87版红楼梦不可逾越的经典?

小演员们在学习班培训学习的照片


演员们到底穿什么样的衣服?服装设计史延芹也颇费工夫,服装在原著中有非常详细的描写,但是由于时代的差异,那时的衣服过于宽大蓬松,这帮还在长身体的孩子根本撑不起来,无法突出服装效果。


同样,剧组没有“愚忠原著”,进行了大胆的改动,服装配色、搭配遵循原著,但是样式重新设计成修身立领的符合现代审美的形式,最终大受欢迎,成为经典。

剧中诸多大场面,服装要求也非常高,元妃省亲同时需求的服装达到500多套,可卿出殡,服装700多套,这些服装的准备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是什么成就了87版红楼梦不可逾越的经典?

宝玉与黛玉的服装手稿图


妆容打扮是凸显人物性格的重要部分,剧组深入研究每一个细节,凤姐的吊梢眉为何是眉梢上翘,黛玉的罥烟眉为何眉梢低垂。

是什么成就了87版红楼梦不可逾越的经典?

黛玉妆容草稿及剧照对比


那一年王立平42岁,圈内已颇有名声。王导的夫人,央视的音乐编辑王芝芙找到王立平:有没有兴趣做红楼梦电视剧的音乐?自幼迷恋红楼的他竭力抑制自己的兴奋:有兴趣,极有兴趣,太有兴趣了!


后来他回忆:这一时的冲动,让我吃尽了苦头。但双眼满是温柔。


随后赴京见到王导,王导问:关于音乐,你怎么设想?王立平抛出了多年红迷的感悟:满腔惆怅,无限感慨。


王立平想到剧中角色都是孩子们,音乐也需要新人,不能一开口就能知道是谁,要不谙世事、单纯、美丽、纯洁、萌萌的全新声音。于是他去找王导的时候,想了100条理由。到了电视台跟王导说:我想用陈力唱红楼梦。王导一个问题都没问,上下打量了一下王立平,说:明天我去要人。


随后的音乐创作并不一帆风顺,陈力回忆说:每天都受到极大的压力,王立平老师极力讽刺、挖苦,记不清有多少次拿着谱子从他办公室哭着离开,最后都不知道怎么唱了。像极了爆裂鼓手中的办法。


现实中师徒没有闹翻,两人相扶倔强地艰难前行,没有人先放弃。


四年后,十二支红楼曲一一问世,红豆曲、枉凝眉、葬花吟、分骨肉……无一不优美婉转,丝丝入扣,难以想象如果缺少了这些曲子,电视剧会减少多少感染力和震撼力。


王立平先生无愧“用音乐写红楼梦的人”。

是什么成就了87版红楼梦不可逾越的经典?

录音棚中的王立平和陈力


陈力唱完歌,还忙里偷闲,在剧中客串了一把五儿的妈妈柳嫂子。


3年间,剧组辗转十余个省市,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真正是昨日里趟风冒雪来到塞北,今日里下江南桃杏争春,拍摄近10000个镜头,总耗资达到680万。


1987年5月2日,36集电视剧在大陆与香港亚洲电视台同步播出,内地收视率70%,在香港、新加坡的华人圈也是开口必谈红楼。

是什么成就了87版红楼梦不可逾越的经典?

香港与海外的红潮


冯其庸称之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红楼梦普及。

有人称“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

是什么成就了87版红楼梦不可逾越的经典?

红楼梦演职人员

是什么成就了87版红楼梦不可逾越的经典?

曹公与演绎红楼梦的人们


更多红楼梦相关资料,可在公众号中获取:xuanqiushuang01

回复“蒋勋”,下载蒋勋细读红楼梦音频文件;

回复“电视剧”,下载87版36集红楼梦电视剧;

回复“剧照”,下载87版红楼梦珍藏高清剧照。

人物关系图、红楼梦相关电子书、红楼梦演职人员20年/30年再聚首及人物专访,可后台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