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虽然当了几年替补皇上,为何弟弟朱祁禛不让他入皇陵安葬?

历史上皇帝从出生到死亡都是显赫的,甚至连死后都有专门的皇陵安葬,可谓是死后的最高荣誉。但是历史记载的明朝皇帝有十六位,进入皇陵中却只有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其中明太祖朱元璋,他的陵墓在南京钟山的明孝陵,因为他去世的时候还没有皇陵一说,当时的都城还在南京,之后也不便迁移。另一位建文帝由于被夺位后下落不明,所以也不在皇陵之中,只有一位朱祁钰,他的缺失是最让人疑惑的。

朱祁钰虽然当了几年替补皇上,为何弟弟朱祁禛不让他入皇陵安葬?

身为次子的朱祁钰

被称为景泰帝的朱祁钰,是明朝历史上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不长只有八年。明朝的皇位大多传给长子嫡子,而朱祁钰作为明宣宗的第二个儿子原本是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的。

宣德十年,他的哥哥英宗继位,正统十四年时,英宗听信宦官言论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因为兵败被匈奴俘虏。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在兵部侍郎于谦和孙太后的扶持下,朱祁钰继位成为皇帝,遵奉明英宗为太上皇。

朱祁钰的皇帝一职当得并不错,他在位期间善于委任人才,励精图治,凡事也懂得谦卑学习。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多次战争的胜利,并且击退了瓦剌的入侵,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经济上都有所功绩。让当时明朝的政治逐渐走上了正道,百姓对他的评价多为夸赞。

朱祁钰虽然当了几年替补皇上,为何弟弟朱祁禛不让他入皇陵安葬?

这个皇位来的快,去的也快。突如其来成为皇帝大权在握,怎么可能让他轻易放手。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明军多次对瓦剌实行压迫,瓦剌见自己一直处于劣势于是想要放了明英宗,想要以此保证两国之间的和平。

但是朱祁钰似乎不愿意这样做,大臣们都建议趁此机会接回明英宗,但是引起了他的不悦。于谦看透了他的心思,说到皇位已定之后不会更改。朱祁钰见到最得力的大臣都这么说,便放下心来。先后派遣李、杨二人出使瓦剌。

派去的杨善懂得随机应变,趁机将太上皇迎了回来。朱祁钰没想到英宗回来得这么快,但是也不好推辞,但是在迎接的礼仪上不断缩减,可见他其实内心非常不满。

朱祁钰虽然当了几年替补皇上,为何弟弟朱祁禛不让他入皇陵安葬?

朱祁钰造成的易储风波

迎接回了明英宗之后,虽然将其称为太上皇,但是朱祁钰十分针对的将他软禁在南宫之内。为了防止明英宗和旧臣联系,他派人严防死守他的一举一动,朱祁钰受到宦官的挑拨,甚至在南宫附近砍伐所有树木,防止有人越墙和他联系。

在明英宗安分一段时间后,朱祁钰觉得自己地位稳固了,于是心生更换太子的想法。他不满足于自己要做皇帝,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自己的继承人。

孙太后早就想到了这一茬,在土木之变前,孙太后便先立下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之后再立朱祁钰为皇帝。味得就是让他明白,江山还是她儿子明英宗的,朱祁钰不过是中间代理执政的而已。

于是朱祁钰开始贿赂朝廷中的大臣,但是有孙太后再,他不得不慎重行动,希望朝中大臣都可以站在自己这边,最终换来了宦官和朝中大臣的默认。

当时汪皇后并不同意,毕竟朱见济不是自己的儿子,朱祁钰便废掉了皇后。就这样景泰三年,朱祁钰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是次年这位太子便夭折了。

这时的明英宗虽然已经回来,但是加深了朱祁钰想要巩固自己皇位的想法,不但改立太子希望继承自己的皇位,还幽静太上皇七年,足以证明当时的朱祁钰已经认定了自己的皇位。

朱祁钰虽然当了几年替补皇上,为何弟弟朱祁禛不让他入皇陵安葬?

夺门之变皇位归还

虽然太子夭折,但是当时的他还在壮年,认为自己还有机会。但是到了景泰八年,他突然得了一场重病,朝中大臣都很关心皇储的问题,但是没多久宫里就传来消息,说他的病已经好了。于是大臣们准备第二天再与皇帝一起商量皇储的问题。

石亨亲眼看到了他的情况,预计他已经行将不起,于是和徐有贞秘密策划准备迎接明英宗复辟。

景泰八年正月十七这天,石亨、徐有贞等人打开了长安门,之后赶到南宫请明英宗登基。五更时分百官在午门外等待朱祁钰升朝,听到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复位,大家在催促下粉分拜贺。

明英宗复位后,下旨斥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不但废掉了他的皇帝名号,还赐给他一个难听的戾字,这个字代表他终身为恶。

后来朱祁钰病逝后,朱祁禛针对他应该按照什么样的礼仪下葬还有一段争议,当时他让礼部讨论应该如何下葬,礼部知道朱祁禛对之前的朱祁钰霸占皇位幽静他一事耿耿于怀,于是知趣的回答道应该按照亲王的礼仪下葬。英宗听后欣然采纳,之后下令在北京玉泉山安葬朱祁钰。

朱祁钰虽然当了几年替补皇上,为何弟弟朱祁禛不让他入皇陵安葬?

总结

明英宗在经历了被俘虏和被幽静之后,重新登回帝位。相对于之前重用宦官,听信宦官的言辞的轻率,重当皇帝之后表现得更为用心,也知道应该重用贤臣。对宣宗废后胡氏进行追封,始放建庶人,另外还有废除了残忍的殉葬制度,都表现出他以仁义治国的一面。但是之后为了防止朱祁钰的党羽再次滋生事端,在复辟初期严厉打击异党,以及处死了于谦这件事上,也为明朝后来的命运买下了一枚定时炸弹。


参考资料:《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