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症狀與預防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我們仍然較多“貓”在家裡或單位,罹患青光眼的風險加大。青光眼無法治癒、不可逆、致盲率高,早發現、早預防是最佳選擇。

出現什麼情況可能是青光眼發作

以下幾種症狀是不同類型的青光眼發作時比較常見的。

1 眼脹、眼痛

由於眼壓增高造成的眼脹、眼痛是青光眼最常見的症狀。同時,眼脹痛可出現在各種眼科疾病中,如干眼症、視疲勞、虹膜睫狀體炎等,但因沒有很強的特異性,而常常被忽視。

2 頭痛

除了眼部疼痛外,青光眼還會造成頭痛,有些患者甚至沒有眼痛的症狀而只表現為頭痛,並因此以為是腦血管意外而僅至神經科就診,造成漏診。如果頭痛症狀明顯,至神經科檢查又未發現明顯異常時,要特別警惕青光眼。

3 胃腸道症狀

青光眼嚴重發作時可引起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有時可誤診為急性胃腸炎,此時如果使用解痙藥物來治療,會加劇青光眼發作,因此要特別注意。

4 視力下降

青光眼早期可有視疲勞、近視加深及視力輕度下降、一過性視物模糊等視力障礙。如病情進一步發展,眼壓急劇增高,可導致視力快速下降,嚴重時可僅餘光感或手動。

5 虹視、霧視

虹視是指在注視光源時可看到像彩虹一樣五彩繽紛的影子,有可能是一圈一圈的光圈,也可能是不同顏色的色塊。霧視是指看東西模糊如同下霧一樣。虹視及霧視均是青光眼比較典型的症狀,一旦出現要及時就診。

6 眼紅、流淚等刺激症狀

眼壓增高明顯時,結膜可出現混合充血(即結膜充血和睫狀充血),並可出現眼瞼紅腫、畏光、流淚等刺激症狀,患者可自覺“眼睛很紅,不停流淚,不敢睜開眼”。

青光眼:症狀與預防

如何減少青光眼發作隱患

青光眼的發作受多種因素影響,做到以下幾點,有利於減少青光眼的急性發作、延緩青光眼發展。

1 注意保暖

青光眼的發病受季節影響,冬季發病率高於夏季,季節更替時青光眼發病率也較高,在寒冷季節及氣溫驟然變化時要注意保暖,防止誘發青光眼。

2 飲水時注意不要太多、太快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口渴的時候,特別是天氣炎熱時拿起飲料咕嚕咕嚕一口氣喝掉大半瓶,感到十分滿足。其實這樣的行為,也會增加青光眼發作的風險。水分攝入過多會導致房水生成增加,眼壓增高。即使無青光眼的健康人在5分鐘內快速飲用1000毫升水後眼壓在60分鐘內也可上升2mmHg左右。因此青光眼患者更應注意飲水時儘量少量多次。

3 用眼時間不要太長,注意勞逸結合

用眼疲勞可引起眼部脹痛及眼壓增高、青光眼發作。因此長時間用眼,特別是長時間看電子設備後要注意休息。一般用眼40分鐘最好休息10分鐘左右,可以看看遠方或者適當運動一下。

4 保持充足的光線

光線較暗時,瞳孔散大、房角變窄,房水流出阻力增加可導致眼壓增高。臨床醫生診斷青光眼時常行暗室激發試驗,即囑患者測眼壓後於暗室中保持清醒睜眼1小時,之後複查眼壓,結果為陽性的患者眼壓可增高9mmHg或更多。

有些娛樂場所照明較差,如電影院、舞廳等,長時間待在這些場所,可能導致眼壓增高,青光眼發作。在眼科門診,因為看電影時間太長而導致眼部疼痛前來就診的患者也絕非罕見。戴墨鏡也會導致人眼接收到的光線變少,瞳孔散大,青光眼發作風險增加。

因此,青光眼患者或存在青光眼高危因素的患者要避免長時間用眼,注意休息,並注意工作及娛樂時的照明環境,儘量保證光線充足,不要長時間佩戴墨鏡,也不要長時間睜眼待在黑暗的環境中。

5 不要長時間處於“頭低腳高”的體位

眼壓受體位影響。臥位特別是頭位低於心臟時,鞏膜靜脈壓增高,眼壓增高,坐位及站立位時則眼壓下降。有報道指出,完全倒立5分鐘後,正常人的眼壓可由正常值(17~19mmHg)增高至33〜40mmHg,而青光眼患者的眼壓可增高更多。因此青光眼患者應儘量避免“頭低腳高”的體位以及迅速的體位變化。

6 保持心態平和

過強的情緒反應是導致眼壓升髙、青光眼(特別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作的重要因素。不僅是暴怒,抑鬱也會增加青光眼發病的風險。

青光眼患者要儘量避免過度的緊張、氣憤等情緒,包括減少參加過於刺激的遊樂項目。如果工作緊張且壓力大,生活中負面情緒過多,休息時可以聽聽舒緩的音樂,或看看娛樂節目調節一下心情。經過一段時間的辛勤工作,可以給自己放個假出門旅行換換環境。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不要積攢在心裡,應多與家人、同事溝通,及時緩解情緒。這些都可以降低青光眼發作的風險。

7 生活習慣很重要

老百姓常說不能多吃“發”的食物。這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辛辣刺激、重油、重鹽的食物容易引起血壓增高,也不利於控制眼壓。除了飲食以外,過度疲勞、生活不規律,頻繁熬夜或晝夜顛倒都會成為青光眼發作的誘因。因此青光眼患者最好清淡飲食,同時要做到不抽菸、少喝酒,規律作息,日常多參與一些不太劇烈的運動。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保持眼壓的穩定,從而控制青光眼的發展。

8 定期檢查、重在預防

青光眼是一種不能治癒、不可逆的疾病。因此定期檢查、早期發現就顯得尤為重要。有專家建議,無論有沒有青光眼家族史,35歲左右最好做一次全面的青光眼排查,40歲以後每2~3年檢查一次、60歲以後則最好每1~2年檢查一次。

9 積極面對,保持樂觀心態

有些患者對青光眼過於恐懼,覺得青光眼是“不治之症”,一旦確診便非常悲觀,如果長時間處於悲觀低落的情緒中,反而容易加速青光眼的發展。雖然目前青光眼還無法治癒,但隨著醫學的進步,已有不少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青光眼。因此只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保持樂觀的心態,大多數患者可以長期保持較好的視力及視功能。

青光眼:症狀與預防

——本期內容摘自《如何預防“電視眼”》

職業健康司推薦專家,中國人口出版社組織編寫《健康中國——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叢書》。

稿件來源:中國人口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