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渐老服不服?不认怂不逞强,心态正确是良方

元代白朴在《清平乐·朱颜渐老》中写到: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从诗句中不难理解诗人对自己渐渐衰老的无奈与悲叹。

在看待生老病死的问题上,古人和今人几乎没啥不同,人嘛,思想情感都是相通的,互感的,古人的无奈,同样也是今人的悲叹。

人生渐老服不服?不认怂不逞强,心态正确是良方


但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已今非昔比,今人寿命较之古代要长得多,古代的老年人在今天也就是个中壮年,所以现代人可能更想长寿,也更易于围绕衰老而担惊受怕。心态,因此成了老年是否幸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01.服不服老,更多是一个心态问题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和人差别太大,有的人未老先衰,也有的人老当益壮。

这里所谓未老先衰的人并不是指长相老成的人,而是那些怕老、忧老、叹老进而服老的人。他们啥也不想干,吃嘛嘛不香,整天哀声叹气,既觉得自己身体欠佳,又担心自己此命难久,于是便完全坠入到“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的状态里去了。

人生渐老服不服?不认怂不逞强,心态正确是良方


想反,也有另一类人是绝不服老,他们不怕老、不忧老、不叹老、不服老,关键是还挑战老,该干啥干啥,就像年轻人那样,还不愿认输。想吃吃想喝喝,过一天乐一天。这类人实际上是不去思考老不老的问题。

所以,老不老不全是身体肌能问题,更多还是心态问题,想不想,怎样想,想什么,似乎都在暗示着你的衰老程度,将衰老问题由身体层面转移到了心理层面,所以才造成了实际衰老和心理衰老之别。

人生渐老服不服?不认怂不逞强,心态正确是良方


02.服不服老,须自然中庸莫走极端

服老还是不服老?是一个心态问题,也可以用良好的心态去支配。但服不服老,却也不能变成精神胜利法。

整天因为怕老怕病怕死而杞人忧天要不得,但过于无心而把自己当做年轻人更要不得。我看到有些年纪不小的人像年轻人那样每天“暴走”,速度不输年轻人,节奏不减当年勇,真的好吗?在头条上就看到一篇文章,说一对夫妻因暴走而同时患上滑膜炎。

所以,服不服老,要的是自然而然的心态,追求的是中庸之道,切莫因气盛或气衰而走极端。

人生渐老服不服?不认怂不逞强,心态正确是良方


什么是自然而然?人在50岁前后,身体机能上的衰老是无可避免的,在客观上不仅要承认,还要有科学认识。但这并不等于在心理上陷入恐慌和颓废。理性看待衰老既能通过调节有所防御和延缓,也能让心态更平和自然。既然走向衰老是必然,那就好生应对,在生理上科学管理,在心理上乐观从容。

《论语·庸也》中讲:“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凡事应该讲求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于事无益。所以,人到一定年龄,如何看待人生是需要运用一点哲学的,仍然沉迷于世俗观念,确实会心态走形。过于忧虑悲叹要不得,老而亦狂自然也不合适,“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许最为恰切。

人生渐老服不服?不认怂不逞强,心态正确是良方


03.正视衰老而不忧衰老,才有拥有更多的快乐

陶渊明在《杂诗》里说: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的心态还是比较积极的,积极的心态就比较乐观,乐观就能多些快乐少些烦忧。

网络作者老乐族认为:年纪大时应让快乐贴身相随 ,比如微笑或者唱歌,比如吹吹口哨等,每天多想一想快乐的事,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乐观,让快乐成为一种习惯。

人生渐老服不服?不认怂不逞强,心态正确是良方


另一网络作者小舍爱健康认为:年纪越大,越需要一颗平常心, 目的是淡化“老”的意识。但我认为这还不够,平常心除了要把衰老正常看待淡化意识,更要将名利看淡,将外事看淡,将人生苦乐看淡,应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平静淡然之心胸。

别人住别墅洋房,我有三尺卧榻能眠;别人吃山珍海味,我有粗茶淡饭即饱;别人穿绫罗锦缎,我有粗布麻衣保暖;别人开豪车名驾,我有脚蹬三轮可行……能给我湖边静看夕阳,能给我亭下仰望星空,能给我山涧倾听溪水,能给我草原远眺牛羊……这就是莫大的享受,此生足矣!

人生渐老服不服?不认怂不逞强,心态正确是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