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向谁来祈祷保佑?上帝?佛祖?老子说:道

我们该向谁来祈祷保佑?上帝?佛祖?老子说:道

西方人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倘若遇到难题,抑或犯了错,多会去教堂或找一僻静小黑屋,以手按心向上帝耶和华祈祷,请求得到神的帮助或祈求神不要发怒并降罪于他,上帝是为牧者,凡人就如羊羔,可怜的卑微。倘或一辈子行善,大约能得神的恩宠,进入天堂享福:若犯错而不知悔改,大概只好提前阅读一下但丁的《神曲》,对下地狱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了。

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信奉佛教的多,高僧大德佛学根底深厚,大概能自我解脱尘世之痛苦,并能践行大乘之精神,普度众生。但更多的是愚夫愚妇,不懂得什么解脱之道,司空见惯的是在家供一尊观音菩萨像,天天上香祈求佛祖保佑,古寺名剎,香火鼎沸,虔诚信众匍匐叩首,或口中念念有词或闭目默诵,希望佛祖给予照顾的愿望,另或多或少地往功德箱里施舍或贡献一些香火钱,仪式完毕,似乎就可以回家等待愿望兑现了。

我们该向谁来祈祷保佑?上帝?佛祖?老子说:道

东汉张道陵张天师尊崇老子创立五斗米教,后变为道教,成为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将老子尊为太上老君,作为精神领袖,老君估计也是无可奈何,因为道教多行画符问卜修仙问道之术,追求修得身形似鹤形,早日登仙。印象中,道士都是洒脱的世外高人,不追求俗世间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信道的人,似乎没有祈求神灵保佑这回事,多是斋戒三日,沐浴更衣,洁净身体后而后烧龟投耆,希望得到神灵的启示,能够预知祸福,趋吉避凶。但似乎占卜时祈求神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形式,以示庄重而已,实际并不相信真有鬼神。古人占卜求吉凶,根本上是利用了万物类象之理,本质上是唯物主义的,只是披了一层神秘主义的外衣,足以迷惑世人,也符合普通老百姓的认知,使之更愿意接受神明的启示而已。

祈求上帝和佛祖的保佑,或者求仙问道,或者占卦卜筮,都是以现在人之本位的一种美好希冀。往往是好人善人得到保佑,在现世或来生免除痛苦,享于安乐。不善之人则有灾殃,不可免祸。《易经》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普世的价值观,无可厚非。但不善之人还有没有机会?上帝菩萨还能不能保佑不善之人,给予迁恶向善的机会?这有时需要打一个问号。上帝说:你愿忏悔,还有上天堂的机会。佛祖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说明上帝佛祖还是慈悲为怀,留一扇宅门让你走。

我们该向谁来祈祷保佑?上帝?佛祖?老子说:道

先贤老子就不信鬼神,不信人格化的上帝和佛祖,他把大道留给人间。他讲道,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无偏私,从来不对一部分人青眼有加,也不对一部分另眼相看。善恶不存心,道义放两边,所谓善恶、道义都是我们人类的把戏和所谓价值观,这些东西在上天那里一文不值。上天就是“道”,它是慈母,生养万物,生而不有,养而不恃;它又是“暴君”,简直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没啥好商量。读至《道德经》六十二章,老子说“

道者万物之奥”。这个奥是什么意思?现代词语中,奥是深奥的意思,玄妙幽深也;又有“窥其堂奥”的成语,“奥”是室内西南角,是指屋里幽深隐蔽的地方,“经堂入奥”就是这个意思。为什么屋内西南角是幽深隐蔽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是古人设神主位或尊主位的地方。既然如此,此位一定是尊崇之位,大概与西南之位位于后天八卦坤卦之位有关,坤是大地之位、母性之位,至柔至顺至尊,大地与母性都是生养之神,有承载、荫庇之德。王弼等注者认为“奥”通“燠”,是“暧”的意思,荫庇之意。不管怎么解释,其实意思差不多,就是说道有荫庇万物的作用。很明显,这里不是在讲“道”之体,而是论述“道”之用,就是说,道有荫庇万物的作用。“道”似乎善恶不分,不明是非啊,不像上帝、佛祖那样,具有鲜明的道德教化以为的价值观,不管善人、恶人都庇护啊。老子接着说“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道是善人所珍视的宝贝,也为不善人提供保护。老子为何这么说?难道道家真是善恶不分,道对待人真是如刍狗,眼中无善恶吗?其实,要是从老子那里读出善良和邪恶,估计就是曲解了老子。在老子那里,没有善与恶的绝对价值判断。所谓“善人”,是善于遵从“道”的人而已,不善人是不善于遵从“道”的人才对。这样就很明白了,善于遵从道,那么道自然是宝,不善于遵从道,只要不是逆天而行,道还是乐于提供帮助,能够保护你。这就是道的荫庇作用的体现,在道那里,一视同仁,无分善恶。“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老子很讲逻辑,不说无厘头的无逻辑之语。这句话说明,善人遵道,道益蔽之,美好动听的言辞就可以带来别人的尊重,良好的品行更可以使人敬重。“人之不善,何弃之有?”不善之人,道也并不放弃它,还是会保护他,只是善人一定比不善之人得到更多,因为善人善于遵从道。“故立天子,置三公。”老子时代,是周王室封建时代,没有现代民主概念,所以将道引述到人类政治上,只能以古代政治形态做喻。古代都将县官比喻为“父母官”,主要取其荫庇百姓、引导百姓之作用而言。那么,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天子和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就是“道”荫庇和引导百姓的作用在人类社会政治上的体现。所以说,天子和三公等高层统治者责任是很大的,是要弘扬“道”的,必须承担起传道者的责任。“虽有拱璧而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春秋之时,帝王出行献礼之仪仗,前有双手捧美玉的前导者,后有四匹马拉的车仗,不可谓不盛大隆重,令人肃穆迎接,但与其追求这些华丽仪仗的形式之美,不如静坐悟道。在老子看来,帝王之尊仪比不上静坐悟道。所以后世有的帝王,特意追求修仙问道,典型如明朝嘉靖皇帝。但身在其尊位,如果放弃百姓之良治,只是追求自己的长生不老、得道修仙,岂不是舍本逐末,违了大道?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不符合道的精神。民众应该罢免他、弹劾他,可惜在古代,百姓绝没有这样的权利,只能忍受。“
古人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古人为何对道如此珍视?不就是说遵道而行,即使有罪也可以免除灾祸吗?所以道为天下之贵。

附《道德经》六十二章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