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合河桥,473年水与城的传奇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诗词之多,诗词之古老,诗词之文化,冠绝寰球。据《全唐诗》和《全宋词》记载,唐诗宋词现存世约7万5千3百多首,就像我们头顶的苍穹一样,灿若星河;中国又是桥的国度。桥之多,桥之古老,桥之文化,举世无双。既保留着像赵州桥那样历史悠久的古代桥梁,也在不断地建造着刷新世界纪录的公路铁路新桥,总数接近80万座,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桥梁大国。

就在这浩繁的诗词和数以万计的桥梁中,有着这样一个独特的存在,它不仅灵动在古人的诗词中,还融入到当代人的日常里,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一条河和一座城的基因组成。

它就是合河石桥

新乡合河桥,473年水与城的传奇

2017年修复后的合河石桥

说到这座桥,就不得不先说说合河村的得名。

“河、河,流到一起合成河”。

这是合河当地一个顺口溜,形象地说出了村子得名的原因。

据新乡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副研究馆员冯德仁介绍,这其中的清水河指的就是卫河的源头之一,北魏《水经注》曾记载的源出河内修武县北之黑山的清水,俗称小清河;而浑水河则指的是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的大沙河。由于大沙河属山洪河道,常冲带沙石,形成石河,所以水质浑浊,迥异于清水。

一小一大,如分明泾渭,在合河村前交织成水的乐章;可惜由于上游来水锐减,如今在合河村前的河道里,再也见不到两股水流交汇的盛况了。 此外,卫河源头的、以及后来汇入的、等水源,最终在合河村北卫河嘴处合成一条河,即

据史料记载,唐时就有段姓居住在丹河、小清河、百泉河汇流处南,名合河。明洪武年间(1381—1390年)安姓在河南岸开店,名安家店亦称合河店(《安氏族谱》序)。郭姓迁居村东北角,名郭庄。永乐中(1410—1417年)朱姓从山东馆陶迁此,沿河居住,名临河、望河、古路沟(清乾隆二十五年《朱氏族谱》序)。后陆续王、马等姓迁此,向南扩展,分合河东、西、南、北街、朱家洼等村(街)。清乾隆年(1736—1746年)张姓从小宋佛迁此东南,名南张庄(清《张氏族谱》序)。遂成大村,清同治六年(1868年)筑寨,统称合河,亦名合河镇。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不断兴修水利,合河村旁的卫河也在不断改变着原有的形态。

1957年,在合河村北的卫河嘴处,建设了合河防洪闸,约束住了曾经多次泛滥的河床;1958年修建共产主义渠时,又将卫河改为暗河从共产主义渠下穿过,从此来自焦作、辉县等地的山洪再也无法借助卫河河道危害新乡城区,只能在共渠大堤前沿着渠道乖乖地折向东北。

有水有河,有人有庄,便少不了桥;于是古人就于是也就有了最初只有3孔的合河桥。

新乡合河桥,473年水与城的传奇

由于建桥时间旷远,这3孔的石桥究竟始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据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新乡县重修合河店石桥记》记载:“……朝稽古议制宜民而桥梁未始少废,况合河者,邑之通衢也,建桥圹远其原莫记,至嘉靖丙午(1546)县尹邹翁,令乡逸朱恭等重修石桥五窦……”。这成为合河石桥有确切记录的开始,距今已有473年。

原文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jDBBINfoIb5mbfWnJz8Ax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