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上的家乡,银龄速写社画出新双浦新风貌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方力 通讯员 方琳嬿

袁浦大桥、周浦老街、双灵一米茶园、铜鉴湖畔、下杨村……最近,杭州跃河桥社区围绕“文化养老”主题推出了富有特色的“银龄速写社”,组织辖区老人走进双浦的山山水水,村庄城市,用画笔将双浦的“蝶变”记录下来。

画笔上的家乡,银龄速写社画出新双浦新风貌

家住周浦的蔡新生老人有一个习惯,不管是出门旅游还是外出散步,速写本和画笔从不离手,这是他保持了40多年的习惯。老人坦言,他喜欢用画笔记录家乡的变化。

“双浦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十分热爱这里。”蔡新生是半路出家的美术老师,在周浦,从小伢儿到满头白发的长者,几乎都曾上过蔡老师的课。

从参加工作到退休,蔡老对速写产生了痴迷般的热爱。几十年下来,赵老已经数不清自己画了多少幅建筑速写。在蔡老家中,每一个速写本都被他画得满满的。

他说:“我现在去哪里都带着速写本,因为我们双浦现在处处是景,村村大变样呢。每天走在周浦老街,当我真正用画笔记录下错落有致的老街房屋时,儿时童年的景象历历在目。

画笔上的家乡,银龄速写社画出新双浦新风貌

八旬老人吕德金,早年通过自学,在国画人物上已有一定的造诣。当第一次写生在铜鉴湖畔远眺西山,满山遍野的油菜花,不禁感叹到,家门口已然成为了旅游风景区,未来生活在这片土地是多么幸福的事。

在每一幅作品下面写一小段话,是宋天乐老人的习惯。每创作一幅作品,宋老都有自己的感悟,可能是对建筑的点评,也可能是建筑给他的第一印象。

跃河桥社区老书记何纪山,写得一手好字,在何老家中书房里,存放着他几十年来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他的军旅生涯、在双浦工作一辈子的美好记忆。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赵老并不觉得可以就此“封笔”。

他觉得,人老了也不能荒废了每一天,更应该找到一些积极向上的爱好。“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要找到积极向上的事情,丰富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