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温暖的记忆

小时候的眼里,家乡的淇河就是一条长长的河流,如今的眼里,淇河成了我心里暖暖的记忆。

阳春三月,草木莺飞,再一次近距离走进这条熟悉而又充满浓浓乡味的淇河,河还是那条河,桥还是那座桥,路还是那条路,我还是那个我,只是心境已别样风味。

漫步与河岸,环视整个河面,脑海里时而是满满的儿时记忆,让人沉浸在点滴碎片的整理中,温暖、亲近,时而是春境四溢,激荡着激情,散发着惬意,构幻对生活、对生命的憧憬。

淇河,温暖的记忆

从河床远远仰望淇河大桥,这座应该是五六十年代建造的连接东西通道的大桥,在正午的阳光照射下更显几分苍劲古朴。整个桥身倒映在河面上,光波涌动,桥身微颤,像一副灵动的水墨画,此情、此景、此境,天地人物、身心合一,目光舍不得有半点移动,魂牵梦绕的淇河桥啊,什么时候才能让人在心里消停。

由于是早春吧,尽管春意阑珊,但河床及两岸的生机都还是冬的模样。芦苇点缀着河面,黄灿灿一片,偶见几朵芦花,毛茸茸人,给人几分色彩、几分温暖;鹅卵石坚挺在哪里,任凭河水不紧不慢的冲刷打磨,也许是习惯了这种节奏吧,光滑的石面似乎没有了任何抱怨;榆树、槐树、白杨树,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树种挺拔在哪里,尽管也是光秃秃的,不过,只要你细细察看,微微泛绿的嫩芽还是正在向你示意呐喊,看这节奏,不出十天半月,应该绿荫一片。

淇河,温暖的记忆

这个季节时分,整个河床应该是最不安分的,麻雀、喜鹊欢呼雀跃,尽情示展着特长,弹奏着乐章,只要你每往前走一步,扑扑通通被惊魂的鸟儿四起,纷飞到另一个树梢枝头,继续释放它的歌喉;最机灵的应该是河鸭,你不知它隐藏在什么地方,只要你走近,稍稍有一点动静,就听扑通一声,待你寻时,早己钻进芦苇,只见泛波一片;最让人回味的还是那啄木鸟的啄木声,那就是标准的天籁之音,今天听来,不知多少年了,那啄木声似乎都快要失忆了,今日在淇河岸边重新拾起,这也算一个不小的收获吧。

吃过午饭,我们返程回安阳,在淇河的另一个水段大桥停下,沿桥头村庄下去,十几座民宅依河而建,可以想象,山村、炊烟、河流,小孩子抓鱼摸虾,媳妇们洗衣做饭,男人们耕地浇灌,如果没有这座桥,这里一定是别开洞天。

淇河,温暖的记忆

现代工艺的淇河大桥两岸相连,这里的村落、这里的流水、这里的一草一木,加上岸边新开的几家鱼庄,红红绿绿陪衬着,走在这里,让人竞然找不到半丝那种苍古感,显然与上午那座淇河桥有着截然不同的一种味道。

事物往往就是这样,由于外在的变化,会让人从心底扭转对事物的看法,而淇河,无论它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也无法改变心底它那温暖如春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