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社會上銀行的美譽度還不錯,很多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在選擇第一份工作的時候還是憑藉著周圍的人特別是長輩的價值判斷標準來做判斷。
其實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和人們對它的固有印象相去甚遠。
毛主席說過,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
中國的銀行體系是十分龐大的,相信每個人身邊多多少少都會有幾個銀行人。
你可以找熟悉的銀行人諮詢下,瞭解下他們的工作狀態,看看他們職業生涯發展的路徑是不是你想要的。
當然人是種很奇怪的動物,通常情況下,我們覺得好的東西,當人家說不好的時候,我們還是會給自己心理暗示,告訴自己人家可能只是運氣不好,輪到自己了就會不一樣。
我就見過很多年輕人,來銀行之前諮詢了懂行的親朋好友,人家都勸不要來,可是在他的主觀意識裡,銀行是高大上的金融行業,衣食無憂前途無量。
總覺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自己會有一番大作為,等到真正進來了,體驗了諸般滋味以後,又悔不當初。
須知,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大數定理告訴我們,同樣的實驗環境下,在別人身上發生的事情大概率也會在我們身上重複。
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就是計算機專業的碩士,自己對編程不感興趣,於是拒絕了華為,也沒去互聯網企業,等到來了銀行,直接往櫃檯一扔,幾年下來武功盡廢,等到他的同學都年薪30萬起的時候,他的工資比剛上班的時候還下降了,因為銀行這幾年利潤增速太慢了。
他也想著換個工作,可是專業已經丟了,在銀行幾年職級也沒啥提升,出去也不可能有什麼好崗位等著,於是就只能在這裡溫水煮青蛙。
在進入銀行之前,也有人勸過他應該繼續從事本專業的工作,可是他把自己的專業想的太苦,把銀行想得太美,事到如今也只能默默忍受了。
還有一個朋友,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了,人民大學畢業,畢業的時候拿到了騰訊的offer和四大行某行之一的offer。
但是四大行這個offer比較特別,是一個專項招聘,原計劃應該是總行層級的面對海外分行的項目,他從筆試到面試都是在北京總行進行的,所以潛意識裡以為自己是去了總行,最後放棄了騰訊,然後入職以後被下放到了某省行城市的分行,美其名曰鍛鍊。
這一鍛鍊就是好多年,總行回不去,海外去不了,最後也只能一聲嘆息。這也是國企的慣用套路,招聘進來之前,看起來一切都模模糊糊很美好,當你進來了,才會慢慢看透本質。
真正的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
所以一定要做好前期調研,免得遇到悲劇,用銀行人的話來說就是盡職調查一定要做得儘量詳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