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離開孟屯河回成都整整一週了,可在孟屯河的休閒遊那一幕,卻一直都還在腦海不肯離去,內心時常有一種衝動,渴望留下點什麼。翻看手機相冊時,和好友聊起近期活動時,衝動愈發強烈。我自己也覺得有點奇怪,近幾年,我去過雲南,川西、川西北、青海的藏區,喝過酥油茶、也喝過青稞酒,吃過藏粑、藏式火鍋,走進過氈房,臧房,也走進過喇嘛廟,看過神聖的天葬,體驗過藏傳佛教;而這一次對一個小小的藏族村莊為什麼會衝動?或許、可能因為前幾次時間緊、部分體驗有商業成分;而這次時間寬裕,吃住都在普通的藏民家,接觸的普通藏人多,關鍵是商業氣氛少,是更加客觀真實的體驗。為平自己的心,為孟屯河的藏民,也為沒去過孟屯河的人特作此圖文。

孟屯河位於四川省阿壩藏羌自治州理縣西部的上孟鄉,海拔1900米至2000米之間,光照1672小時,年平均氣溫10攝氏度,乾燥度1.38度,上孟是 藏族“什古”的音譯,意即“吉祥之地”,因地處孟屯河上游故名為上孟, 孟屯河谷居民皆為嘉絨藏族,是藏人格薩爾王的後裔,人口約6000人。我們這次休閒遊主要就在上孟鄉,這裡是一處尚未開發的旅遊處女地,有原始古樸的人文和自然風光。整個上孟鄉只有二個大一點的酒店,餘下的有客棧和民宿,有一個約二十平方米的超市,我們住的日波村連一個便利店都沒有。今年,從成都市來避暑的人比較多,帶動了民宿的發展,但交通,商業等均有不便。如鄉村公路太窄,有的地方連小車會車都困難,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困難,能見到貿易只有民宿、或普通藏民家院內或門口支一塊木板,出售一些松茸、野生菌、野生香菇、自家醃製的臘肉、犛牛肉乾。

留意觀察普通藏民的生活、工作,每天有成年藏人在菜地裡拔草、鋤地、施肥、撒農藥、收菜;所種的蔬菜大多為白菜、蓮花白;擺小攤的幾乎都是賣幹山貨和臘肉、犛牛肉乾、或有一些藏藥、新鮮水果、開車的有大貨車送水果蔬菜進城,小麵包車主要是送遊客去附近的景點遊玩,當然,每天晚上是村子裡熱鬧的時候,一個村子有幾家在烤全羊、唱歌、跳鍋莊舞的,也能看到天真可愛孩子在戲耍;當然更少不了出家修行的喇嘛。我們看到最多的當然民宿老闆在辛苦地為我們遊客操勞。

我們住在上孟鄉日波村92號,二層標準的嘉絨藏族式結構,外形就是長方體,牆體由石塊磊起,房屋內外均有藏族元素的經幡,大門前搭有一個棚子。棚子的前面和房屋的左右及後面均為莊稼地,只有一條小路通往鄉村公路。

我們吃飯的地方是我們住這家老闆的妹妹家,房子靠近公路,建築風格一樣,面積更大,還有一個院子,院子可以停車,還可以跳鍋莊舞。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在孟屯河五天,全為晴天,每天最低溫度15℃,最高31℃,晚上睡覺需要蓋被子,早晚要加外套。我們早上起來,在鄉村公路上散步,然後吃飯,飯後自己找地方遊玩,午飯後午休,下午或找人聊天或漫無目的的走在小溪邊、山間、村頭。主要遊玩了老君溝、高橋溝、高山草甸、桑登寺(喇嘛廟)、老寨子、塔斯溝。因為景點沒有開發,故大多數路都不好走,沒有安全防護措施,遊玩須謹慎。

到處都是美景,隨手都是大片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夕陽的餘暉下,遠處的青山出現一抹金色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房前屋後,道路兩旁成片的蔬菜、水果和各種花草;抬頭仰望,藍天白雲,蔚為大觀。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枝頭掛滿李子的李園隨處可見,其他,核桃、花椒、梨子果樹等也隨處可見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成都人口中的蓮花白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綠油油的白菜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藏文化的標誌,藏式建築、經幡、經筒、格桑花、佛塔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得到同意的拍照,廟裡虔誠的老人推動巨大的轉經筒;藏傳佛教的佛塔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地頭路邊掠影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我妻子被邀請參與到藏民的農活中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菜地裡拔草,這是第一個和我說話,離開前邀請我去她家玩的大嫂。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成都大媽在菜地裡起舞擺秀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下午開始烤全羊,晚上繼續烤同時大家圍繞火堆,在悠揚悅耳的藏式風格的音樂中跳鍋莊舞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本人上藏民家買山貨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我們的民宿老闆娘,性格開朗,精明能幹,熱情大方;還有就是嗓門大、特別愛笑,非常討人喜歡。還有一個姐姐老闆娘同樣是勤勞、能幹,遺憾的是這個姐姐老闆娘沒有留影。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這兩個可愛的小姑娘需要多寫幾筆,大的叫卓瑪,小學五年級,漂亮、能幹、勤快,能說普通話、四川話、還在學英語,能說一些本地的藏話,現在正是暑期,每天幫忙打掃衛生、吃飯前端盤子、端碗,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小姑娘叫拉姆,今年六歲,還沒上學,能說普通話,四川話。小拉姆活波可愛,表情豐富,特別懂禮貌。二位藏族小姑娘的外貌、衣著大家可以通過照片認識,無需筆墨,可她們竟然是帶我們去老君溝遊玩的嚮導。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古戰場遺址,據說是當年白馬藏族屠殺嘉絨藏族的地方,照片為當時的碉樓。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高橋溝瀑布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高山草甸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老君溝,地青山綠水,萬木長青,古樹參天,飛瀑淙淙,因未開發,我們只行走了一段,看紅葉,季節不對,雪隆包太高,海拔五千多米,故高山海子有沒有看到,留點遺憾作為下一次的理由吧。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老寨子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一個小故事

我們到孟屯河的第二天,吃過早飯想去著名景點老君溝遊玩,通過手機導航發現,我們居住地離老君溝入口需要步行4公里(景區完整是十五公里),其中還有一段山間小路,需要爬山,景區並沒有開發;我們正在商議如何前往時,老闆娘一聽馬上就說:讓卓瑪和拉姆帶我們去,中午回來吃中飯,這讓我們大吃一驚,我們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還在端碗吃飯的二個小姑娘;目光中充滿意外、甚至懷疑。認路?速度?體力?而實際結果被硬生生的打臉。只見卓瑪和拉姆放下飯碗,一抹嘴巴就說走;沒有任何防曬準備,不帶食物和水,一路快步或小跑,一會兒就將部分成年人落下,為此,她們倆就在路邊等待,或特意採路邊的野花編制花環,和我們聊天,放慢速度和我們同行;最後的結果是隻有我們幾個完成行程,我們都有飲用水、有零食、有墨鏡、遮陽帽,我們都覺得體力消耗大,而二個小姑娘像沒事一樣,回到住地快11點半。我們團隊其餘的人知難而退,打道回府。由此可見藏人的體力、耐力和吃苦的精神。毫不誇張地說,這就是我人生經歷中最小的嚮導。不敢想象城裡父母會這樣做,城裡的孩子能夠完成這樣任務。

第二個故事 高山草甸二次遇到熱情、善良,樂於助人的藏人

到孟屯河的第一天晚飯後,我們就在附近的鄉村公路上溜達,無意聽到有人聊起高山草甸,倚仗自己經常鍛鍊,經常戶外活動,我和妻子不顧上午去老君溝的疲勞,午飯後稍作休息,大概下午三點多,整理行裝,離開住地,頂著烈日朝著高山草甸奔去,仰面朝天而望,滿眼是標準的高原藍配有少量絮狀白雲,而太陽如燃燒的火球掛著天上,此時一點點裸露的皮膚暴露在陽光下猶如針刺般感覺,從山底往上緩步慢行,山風徐徐吹來,帶來絲絲涼爽,身體竟然沒有出汗。路,越來越小,隨著小路我們越爬越高,人也開始出汗了,接著恐怖的一幕出現了,駐足四望,沒有高山草甸,連路也到頭了,四周都是樹木和雜草,頓時,滿心的失望,同時又懷疑告訴我們高山草甸的人在欺騙我們,無奈只好調頭下山。心情被破壞了,一步一步緩緩的向下走,但驚喜的一幕很快就出現了,此時,一對藏民正在半山腰幹農活,他們發現了我們,我們八目相望,我們在猶豫要不要問路時,中年女藏民先開口了,使用非典型的川普口音和我們打招呼,非常友好的告訴我們附近有漂亮的高山草甸,並讓中年男性藏民接我們下山又送我們到去高山草甸的路口,而我們只有再三說,謝謝!謝謝他們,讓我們順利到達高山草甸。這一對藏民夫妻的一接一送行為著實讓我們真心感動。

我們遊玩高山草甸後下山時還有一幕感人故事。我們嘗試不走回頭路,抄近路下山,我們走上了本地藏民採蟲草、松茸、野生菌菇的小路,小路崎嶇泥濘,坡度大,行走困難,我們小心翼翼,或扶著小樹,石頭,或拽著雜草艱難前行。俗話說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難,全身的汗在滴,兩腿在抖,既有身體的疲勞,也有心裡的緊張和一點恐懼,路,越來越難走,繼續往下風險越大;回頭朝上,可能體力不支,就在這關鍵時刻,一個身背揹簍、頭戴草帽、手裡拿著一根木棍、腳穿長筒雨靴的青年人出現了,我想,救星下凡,趕緊上迎,對方一看我們的模樣就知道我們面臨的窘境,笑著用典型的四川普通話說,休息一會,不慌,順手遞給我一支菸,告訴我他是本地人,上山採野生菌,讓我慢慢平復心情,恢復體力,然後再告訴我們,此路對我們而言是死路,我們想從此路下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硬闖風險太大,讓我們在費點體力和受傷之間選擇,最後他帶我們走一條少費體力又避免受傷的下山路,當然,我們只讓他把我們帶出困境,不能耽擱他的活計,我們順利下山回家,也記住了給予我們幫助的普通藏民,很遺憾,鑑於當時的情況,這三個好心的藏民都沒有留下照片。

人的一生總要走很長的路,會遇到各色各樣的人,也會經歷很多事情,淡忘的更多,留下回憶的更少,能使自己留下記憶和真心感動的更少!有人說,旅行仿似一場修行,心懷遠方的人,才能對未來看見希望。在此,我祝願愛旅行的朋友,常遇到你戀戀不捨、真正感動、不願意離開的地方!

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孟屯河行紀——嘉絨藏族小村印象

我國的藏人很多,藏區很大,藏區分佈很廣,這只是孟屯河嘉絨藏族小村的體驗,認知有限,文字、拍攝能力也有限,做完此篇心裡然釋卻有點忐忑。照片為二部手機拍攝的原片,本人第一次寫遊記,更是第一次公開發布,謝謝指正!

戴保鋼

2019.8.16

因從成都回景德鎮,途中此文沒發。閒來思考幾個問題。

1、原生態的旅遊景點好不好?

2、少數民族需要脫貧致富,旅遊可以帶動經濟發展,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民族文化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