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超140億,這位70歲的福建老人是如何靠一塊玻璃成功的?

曹德旺從貧困青年到企業家,從小做生意到承包玻璃廠,後來又如何一步步做大走向全世界的經歷。

曹德旺家族曾是富商,曾祖父是當地首富,到他爺爺那輩兒逐漸地衰敗,最後破落。父親曾去日本打工,後在上海經商;母親是名門望族的千金。

身家超140億,這位70歲的福建老人是如何靠一塊玻璃成功的?

雖然曹德旺從小頑皮輟學,但是家庭教育卻不輸任何家庭。從小父母就告訴他,“天下沒有人會同情你貧窮,也沒有人為你解決貧窮;要擺脫貧窮,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拼搏”......這成為不斷進步的動力。

讀名著增長視野,學會計學懂經營

創業者,要有遠見,懂戰略,還得懂經營,懂管人,懂算賬等等,需要非常綜合的能力。

雖然曹德旺小學都沒畢業,但他並不是不愛學習的人。相反,他視書如命。

輟學以後,曹德旺為了讀書,把哥哥讀過的書帶在身邊,邊放牛邊撿柴邊自學。買一本8角錢的《新華字典》,割了一年多的馬草才攢下來;《辭海》3塊錢,割三年馬草才夠。靠著字典自學讀書,曹德旺養成自學的習慣。

“文革”結束後,圖書解禁,《唐詩宋詞》《三國演義》《安娜·卡列尼娜》等中外名著都能在書店出售了。那時曹德旺就集中把這些書都讀了一遍,就是這些名著打開了他的視野。

曹德旺在合夥承包高山玻璃廠時,第一年就賺了22萬。按事先規定上繳政府6萬,餘下的錢曹德旺拿了6萬多,合夥的4人分了3萬多。

身家超140億,這位70歲的福建老人是如何靠一塊玻璃成功的?

第二年,鎮政府希望他繼續承包。但其他幾個合夥人堅決不同意。他們認為,應該以最快的速度,把去年賺的錢分了。因為當時政策變化無常,一會左,一會右,政策一變,他們很可能又成了投機倒把分子。而且工廠設備已經老化,要投入更多的錢去維修,耗時也長,再次承包賺不到多少錢。

但曹德旺想得更遠,他發現承包制有弊端。

當鎮書記找到他時,他說,承包制並沒有徹底解決企業危機,承包者只會用掠奪式的經營方式去拼利益最大化,只追求短期效益。企業能否長期存活,卻不會考慮。他決定不浪費青春,離開這裡。

後來書記提出合資,並幫曹德旺在銀行貸款,他欣然同意參與。事後證明,他是對的。

名著增加人的素質,而會計學是讓人掌握經營企業的鑰匙。他在廠裡找到老師,又借書,又是隔三差五就向老師請教,孜孜不倦地學。

只有這種不斷學習的精神,才能讓人有能力解決困難,企業走到十字路口時,才能做出更有遠見的選擇。

廣闊的人脈

創業也好,做生意也好,離不開人脈。

曹德旺的很多生意都靠朋友幫忙。

起初,他根本不懂玻璃,只是有兩位好友告訴他,做水錶玻璃很賺錢。他才牽線建議家鄉政府建玻璃廠,後來玻璃廠建成了,卻只是個編外的採購。在那個年代,沒有正式編制的工廠,寸步難行。

但是曹德旺沒有抱怨,而是通過福州的採購老鄉,接觸到了採購員每週的泡湯大聚會,每天到澡堂請各工廠的採購科科長抽菸喝茶吃小吃,拿到了各種採購指標。

身家超140億,這位70歲的福建老人是如何靠一塊玻璃成功的?

那麼曹德旺是怎麼積累人脈呢?靠的是會做人。

在小時候,父親問曹德旺:“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辦多少事,你有多少個心啊?”於是曹將自己能想到的與心有關的詞扳著手指頭數了一遍“用心、真心、決心、專心、恆心、耐心、憐憫心……”10個手指都數不完。他問父親,真的有那麼多心嗎?父親回答他,當然有,以後你就知道了。

曹德旺正是以這些“心”來做人。

曹德旺小時候做生意賣白木耳,有一次在火車站,被抓投機倒把,貨被迫賣給收購站,但錢被扣了。曹德旺因此賠光了所有錢,還欠下農民的錢。不得已,他只能去工地打工。

後來工地起火,工人罷工,吵著要賠償。工地的板車壞了,也無法開工。營長問誰會修車,曹德旺主動請纓。但是他自己並不會修,只是看過別人修車,他覺得很簡單,就大著膽子試一試。他當時想著,工地開不了工,影響的是大家,不如幫他們渡過這個難關。

於是曹德旺靠自己摸索學會了修車。

28天,他住在修車棚,不洗澡、不刮鬍子,吃喝全靠修車的民工給,他也不收一分錢的修車錢。

這種奉獻精神引起了教導員的注意。教導員在瞭解了曹德旺的經歷後,給了他最多的賠償。其他工人都只有幾十塊,他拿到1000多塊。教導員還利用自己的關係,幫他拿回了賣白木耳的錢,曹德旺也還清了欠債。

不要只盯著那些成功人士學習

小時候,曹德旺隨父親外出,父親指著街上的乞丐問:“德旺,你覺得他們值得你學習嗎?”

“他們?有什麼好學習的。”曹一臉不屑。

父親告訴他,乞丐也是人,為了謀求活下去,他可以不辭寒暑,露宿街頭,這種為了生存下去而努力的精神,值得學習。

1985年,一位廈門的玻璃生產商找到曹德旺,想代理福耀的汽車玻璃。曹德旺跟隨他去看他的工廠,他帶著曹德旺在廈門城區繞來繞去。曹德旺起疑,難道他根本沒有工廠?

於是曹德旺催促他快些,那位生產商把車開到城外去,原來他的工廠就是一個生產隊報廢的倉庫。

如果是一般人,感覺自己上當受騙,可能當下就生氣走了。但是曹德旺想,既然都來了,不如進去看一看。

身家超140億,這位70歲的福建老人是如何靠一塊玻璃成功的?

這一看不要緊,曹德旺收穫了一臺萬能模具。福耀用的汽車玻璃模具,一副要花二三萬元,一幅還只能做一款汽車玻璃。每換一款玻璃,就得換模具,非常麻煩,還費錢。

這位廈門生產商的模具只是一個四四方方的鐵架,周邊用角鐵焊起的架子,就能做各種款式的玻璃。曹德旺當下就回去做出類似的模具,為工廠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執行力比空有想法更能讓人成功

上行下效,公司創始人是什麼樣,下面的員工也會照著學。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創始人沒有執行力、懶惰,那員工也不會好到哪裡去,這樣的公司遲早會毀滅。

1995年,福耀建的國際最先進的新廠房投入使用後,製造玻璃的成本並沒有降低很多,很不理想。曹德旺調研後發現,主要原因是管理層的慣性思維。過去國內維修市場供應商都有一個共識,只要玻璃能賣出去,能賣幾百上千元,成本是幾十塊還是100塊都無所謂,不需要控制。

身家超140億,這位70歲的福建老人是如何靠一塊玻璃成功的?

但曹德旺並不滿意,他親自進車間調研,採集數據。為了找到準確的數據,生產線上的每一道工序,都蹲上十天,仔細觀察並計算出成品率,並瞭解每個工位的需求和每個人的職責。

足足花了三個月深入採集數據,曹德旺計算出每1平米的夾層玻璃單耗為2.26平米,比之前生產的減少了26.5%。

這還不夠,曹德旺又親自起草了夾層玻璃的生產工序指導書,保證每一道工序都按指導書生產。在寫指導書過程中,他還重新設計了一張產品質量統計表,出臺新的規定。

這些原本都該廠長乾的活,曹德旺作為總經理,親自執行,既能保證生產質量能讓人滿意,又能提振全公司員工的鬥志。

尊重供應商

供應商與公司永遠是共生共贏的關係,自己賺錢,供應商也要賺錢,不能為了壓低成本而不斷砍價。當供應商遇到困難時,更不能趁火打劫。

1997年,泰銖貶值崩盤,東南亞發生金融危機。印度尼西亞情況最為嚴重,很多企業破產。玻璃供應商印尼ASAHI日子也不好過,他們的日本總經理找到曹德旺,希望能提供幫助給他們。

曹德旺二話沒說,答應每個月買一船的玻璃,相當於整個公司80-90%的用量。至於價格,曹德旺表示,參考中國市場的現價。

那位日本總經理聽說之後,在酒桌前撲通一聲就跪下了,感謝曹德旺的幫助。

公司採購部經理林國宗非常不理解,他問老闆:“這次印尼受災嚴重,老闆跟他買那麼多玻璃,為什麼不同他商談價格?”

曹德旺說,從產業鏈的理論上講,上下游企業,是有買賣關係,但也是分工不同,絕對不是各自孤立地存在的。要想讓福耀公司健康發展,不僅是需要我們自己的產品賣得好,更需要我們產品供應商的發達。

當時印尼只是貨幣崩盤,印尼的企業交易都用美元,但美元有限,所以買賣難做。而企業本身是沒有問題的,生產的玻璃也很好。另一方面,福耀還無法生產浮法玻璃,中國只有兩家企業供貨,福耀也需要一家穩定供應商。

後來東南亞的經濟好轉,浮法玻璃供不應求,頻繁漲價。但ASAHI每月都有一艘船的貨運給福耀,價格一直沒上漲。直到一年多以後,浮法玻璃市場價幾乎翻了一倍,印尼ASAHI才表示要漲價。

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是全靠自己,有天時、地利、人和等各方面因素,要學會感恩。曹德旺信佛,幾十年以來一直堅持做慈善,個人捐款達到60億之多,可謂是為數不多的慈善家。希望他的經驗能為創業者帶來一點點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