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平樂,再現宋時景—為您解讀劇中事件的歷史真相(3)

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上兩期已為大家詳細解讀了仁宗朝初期統治階級內部的兩個主要矛盾,既“仁宗生母之謎”和“劉太后與仁宗的權力之爭”(翻看前兩期請戳鏈接

一曲清平樂,再現宋時景—為您解讀劇中事件的歷史真相(1)一曲清平樂,再現宋時景—為您解讀劇中事件的歷史真相(2)

本期,筆者繼續為您解讀劇中歷史真相,以史為鑑,共同學習。在第3集開頭,以仁宗與新科榜眼韓琦的君臣對奏拉開了序幕。仁宗略顯得意的問韓琦“市坊制度的利弊及如何改革” 你有何想法呀?沒想到,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卻在大殿之上默然不語,連番推脫。此舉,搞得仁宗皇帝很不滿意,質問韓琦,怎麼剛做了官就忘記了當年的“初心”了麼?沒成想韓琦的一番回答搞得仁宗皇帝當場發懵,他萬萬沒有想到,梁家沒有毀於惡霸之手,而是毀在了自己喜歡的“蜜餞”手裡,由於仁宗喜愛蜜餞,一時引發整個京城達官貴人的紛紛效仿,原材料瞬間大漲,梁家男人也由於所吃之藥和蜜餞的配方有幾處重合,無力購買而導致身亡。仁宗退朝之後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當中,用梁家男人的性命促使了自己的成長,發出了“君王貴有四海、也無私於天下”的感慨!

一曲清平樂,再現宋時景—為您解讀劇中事件的歷史真相(3)

劇照

其實,這次事件的本質如果追根溯源來講,就是一句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翻譯過來就是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種愛好,在下面的人必定愛好得更厲害,上行下效,影響深重。這句話最早出現在《禮記·緇衣》子曰: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從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惡,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其實不止在仁宗朝出現此種現象,其實歷朝歷代乃至當今現代社會,此種現象都屢見不鮮。比如春秋時的楚靈王,這位楚靈王愛好比較重口味,喜歡男人腰肢纖細,楚國的士大夫們為了細腰,大家每天都只吃一頓飯,所以,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由此出現了詩句“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還有劇中,劉太后給苗心禾講宋太祖教導永慶公主的事例,有一次,永慶公主穿著一件價值連城的新外衣,衣服上貼上了華貴的裝飾和珍奇豔麗的羽毛晉見父親,宋太祖很不滿意。他說:“你把衣服脫下,以後不許再穿它!”永慶公主很不理解地反駁說,宮裡珍寶無數,自己身為公主,一件衣服只用去微不足道的一點點,有什麼要竟緊?宋太祖嚴厲地說:“正因為你是公主,所以不能奢侈享受。公主穿了這麼華麗的衣服到處炫耀,只會引起別人紛紛效仿,這樣一來,全國要浪費多少錢財,你怎麼可以帶頭鋪張浪費呢?”宋太祖不讓永慶公主穿豔麗的衣服就是怕“上有所效、下有所效”的情況出現!

一曲清平樂,再現宋時景—為您解讀劇中事件的歷史真相(3)

劇照

相信對於廣大讀者而言,喜歡愛好歷史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歷史事件能教會我們很多道理,從已發生的事情上找尋解決之道。正所謂以古諷今、以古喻今、已達到以史為鑑的目的。當代中國,多少貪官是由於個人愛好而身陷囹圄,譬如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高育良,壞事的源頭就來源於喜愛明史尤其是萬曆十五年而中了趙瑞龍的套,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淵。

最後衷心的希望廣大領導幹部,能夠以身作則,向仁宗學習,興趣愛好可以有,但是不要因娛謀私,畢竟從古至今已有無數案例為我們展現,莫要再出現杜牧《阿房宮賦》中過“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的歷史慘劇!


原創作品、違規轉載必究!

侃古聊今說歷史與您共同追劇,為您解析那劇中的歷史真相!

歡迎關注,多多探討,願與廣大讀者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