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4件浓墨重笔描写的事情,但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

一提到《三国演义》,恐怕大家都有看过,就算没有看过,也看过《三国演义》的影视作品,《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当中让人最为熟悉的。很多学者都说三国演义是一个3分实7分虚的历史小说,很多时候为了体现诸葛亮的才聪明才能,把别人做的事安排在诸葛亮身上,但是其中有4件事是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你知道是哪4件吗?

《三国演义》中4件浓墨重笔描写的事情,但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

桃园三结义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里面详细描写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过程,那么的义薄云天,被后人传为千古佳话。

刘备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有记载是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出生的;

关羽在《关侯祖墓碑记》中记载是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出生的;

所以如果刘备、关羽、张飞他们是以桃园三结义是义气为先的话,那么肯定不可能是刘备当大哥。如果是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所以他当大哥的话,那么桃园三结义就为了义气,来结拜的。而且在《三国志》《资治通鉴》中,从来没有记载过桃园三结义这件事。

《三国演义》中4件浓墨重笔描写的事情,但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

三英战吕布

《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是在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里面写道这个故事,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和吕布的对战,看的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这应该是整部《三国演义》中最巅峰的情节。

历史上吕布在诸侯讨董战役中只露过一次面,就是在孙坚被徐荣带兵打败以后,然后收拢了败兵进入了阳人镇。董卓让东郡太守胡轸带领5000兵马攻打,吕布担任骑兵都督,但是胡轸和吕布两人不和,被孙坚打败。

而且公孙瓒根本就没有参加诸侯讨董战役,所以当时在公孙瓒的手下刘备、关羽、张飞根本就不可能去虎牢关前和吕布大战。

《三国演义》中4件浓墨重笔描写的事情,但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

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

在《三国演义》中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里面着重描写了诸葛亮神机妙算和关羽的义薄云天、有恩必报的性格。

说的是当时赤壁大败以后曹操带领部下逃命,在这个的过程中连续遇到了张飞、赵云、关羽三人带领军队拦截,张飞和赵云那里只是丢了一些兵马,到了关羽这里,曹操手里没有多少兵了,根本不可能强行突围出去,然后关羽念在曹操在许都对他的恩情,就放了他一马。

在历史上曹操战败确实走的是华容道,但是追他的人是刘备,而且当时曹操虽然战败,但是形势并不是特别严峻,因为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强大而孙刘弱小,孙权跟刘备考虑的是如何抵挡曹操的攻势,让曹操不能打过长江,以保全自己和自己的权利,所以胜负未定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抽出那么多兵力去,去曹操可能撤退的路线上埋伏,所以曹操撤退的路上,只有追兵,没有伏军,所以根本就阻止不了曹操通过华容道,进入江陵。

《三国演义》中4件浓墨重笔描写的事情,但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

诸葛亮七擒孟获

在《三国演义》中第八十七回征南寇丞相大自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第八十八回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第八十九回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籐甲七擒孟获是描写诸葛亮七擒孟获,罗贯中用了4回来描写,可以见到他对这个情节的重视,而且体现了诸葛亮军事才能和料敌于先。

这个情节确实不是罗贯中虚构的,早在《华阳国志》中就出去记载了七擒七纵孟获,后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是采纳了《华阳国志》的记载。

乾隆皇帝曾经在《通鉴预览》中作了一番分析。他认为:“七纵七擒为记载所艳称,无识已甚。荒蛮夷固当使之心服,然以缚渠屡遣,直同儿戏,一再为甚,又可七乎,即云几上之肉不足虑,而脱韝试鹰,发押尝虎,终非善策。且彼时亮之所急者,欲定南而伐北,岂宜屡纵屡擒,耽延时日之理,知其必不出此。”

只这里面有一个逻逻辑问题,因为夷陵之战失败了以后西南反叛,于是诸葛亮上演了七擒孟获,但是当时蜀汉的外部环境不允许诸葛亮这样去做,而且蜀汉政权也没有那个国力去支撑着诸葛亮去七擒七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