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文|秋垚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父母雙亡的海蒂,由姨媽收養到5歲,姨媽找到新工作以後,把海蒂送還給阿爾卑斯山孑身一人居住的爺爺,爺爺態度冰冷地強烈拒收,並鐵石心腸的準備將海蒂送人,而當時的姨媽丟下海蒂就跑了,5歲的海蒂,第一天晚上便和一隻羊睡在羊圈裡。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姨媽安頓好自己以後,為海蒂物色了一個因為女兒腿腳不能走路,需要一個玩伴陪讀的上流社會人家。

而此時的海蒂,和爺爺的朝夕相處中,用她的純淨燦燦已融化了冰冷的爺爺,爺爺和她已經開始建立起深厚的爺孫情。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而姨媽連哄帶騙把海蒂送過去已找好的上流社會人家,她自己也收取了那家人給的“好處費”(明是給孩子找好人家,實際是她把海蒂賣了,海蒂前途未卜)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5歲的海蒂,就這樣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像物品一樣被自己親人幾道轉手,顛沛流離。不幸中的萬幸是海蒂真的進了一個好人家,海蒂和善良的富家女成了好朋友,海蒂也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重要他人)——老夫人。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幾經輾轉海蒂又回到了爺爺身邊,富家女也因為到阿爾卑斯山找海蒂玩,奇蹟般的腿腳痊癒,站立起來走路了。

故事在一片大圓滿裡結束了。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這是一個宣傳風景旅遊的影片,當你過濾掉影片裡呈現的阿爾卑斯山絕美風景,你會更直觀地看到人性的醜惡俗與真善美。

醜惡俗的一面,是人性的趨利、逃避和不願負責任。

真善美的一面,是人性的相互影響、溫暖成全和啟迪指引。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回到故事開頭,爺爺第二天到羊圈裡,擠了羊奶,遞給海蒂一瓢,5歲的海蒂開心的喝起來,對爺爺露出陽光般燦爛的笑容。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那一刻,我眼淚掉下來,心疼至極。

最不會跟親人長輩記仇的,只有孩子;孩子最怕的就是被親人拋棄。

孩子心裡的那份純淨,如萬里無雲的藍天。大人但凡給的一份好、一個認可肯定的眼神,就是最暖的陽光,之前所有的不好,在孩子這裡都可以一筆勾銷。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所以,你甚至可以在生活中見到一些哪怕被父母虐待的孩子,但在孩子心裡,父母都是最好的,任你金窩銀窩也撼動不了孩子離開虐待他的父母半分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依戀,依戀是一種生物本能。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心理學的研究者曾用各種實驗,研究關於最親密的人類聯結,形成的關於親子關係、內在世界,以及心理病理學的豐富知識,這些使得依戀理論成為當代發展心理學中的主要範式。沒有一個其他的基於研究的理論框架,能比依戀理論更多地向我們說明,我們是如何成為我們自己的。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生命,從搖籃到墳墓,都圍繞著各種各樣的依戀展開,我們對於依戀的姿態,最主要是由生命初期的關係塑造而成,這也形成了我們會因自身歷史,幼年涉及的關係問題,而造成的心理創傷和種種束縛。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海蒂父母早逝,後又遭收養她的姨媽拋棄,爺爺就成了她唯一可依戀的親人——她的照看者。從另一個心理意義上來說,爺爺在她幼小的心裡,此時的爺爺就是她的“父母”。

英國偉大的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Bowlby,在心理學上有個核心的貢獻,他認識到兒童對其照看者的依戀具有基於生物基礎的進化需求。

Bowlby認為作為動機系統的依戀,其原始的本性來自於嬰兒和幼兒絕對需要保持與照看者之間的親近,這不僅是為了促進情緒的安全,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證嬰幼兒確實能存活下來。#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下面的三種行為類型,可以證明這種對威脅和不安全的反應是天生的,依靠本能指引的:

①尋求、檢測,並試圖和提供保護的依戀對象(或者是一個微小的依戀對象層級系統中的一員)——保持親近。

向依戀對象哭泣、粘纏、呼喚,還有爬向、走向他們,這些都是年幼兒童為了建立安全的親近性,而表現出來的根深蒂固的和與生俱來的技能。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②將依戀對象作為“安全基地”而使用。從這個地方開始,去探索其他陌生的環境和體驗。

作為安全基地現象的例子,可以參考心理學上那個著名的實驗:觀察那些短暫離開母親去進行探險的嬰兒和幼兒,總是回頭看看自己母親臉上的表情,母親表情是放鬆的,嬰幼兒會勇敢往前走,反著,母親表情是恐慌的,嬰幼兒就會不敢往前,探索行為會突然中斷,嬰兒和幼兒總是會回到母親身邊待上片刻,“加加油”,從而讓他們自己開始下一輪的探索活動。

這是Bowlby所稱的探索行為系統,它與依戀系統密切相關。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③將依戀對象作為“安全港”,在面對危險情境和受到驚嚇的時候逃向此處。

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相似,但不同於其他物種,當人類意識到威脅的時候,不是要尋找一個地洞或者窩巢的地方來確保安全,而是要尋找一個覺得比自己“更強壯|或更有智慧”的人的陪伴,從而獲取安全感。

依戀對象對孩子的重大意義是:不僅要從照看者那裡獲得保護以避免當前的危險,而且還要一再地確保照看者的“可獲得性”,不僅是身體上的可接觸性,而且也是情緒上的反應性。

兒童對照看者“可獲得性”的評估是關鍵,兒童對當下的評估,主要是根據過去之前對照看者的可獲得性的體驗而定——“感到安全”是一種主體狀態。

這種狀態不僅隨著照看者的行為而發生變化,還會隨著兒童的內在體驗而發生變化。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此外,幾乎大家都有經驗,即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都會去找那些和我們關係密切的人。比如,在一個夜黑風高的路上,你一個人走著,你特別害怕,彷彿有鬼在後面跟著你,這個時候,你最想你關係密切的人快點出現,而正好這麼個人就出現在了你面前,你會不自而然的抓住他的手或抱住他。

危險越強烈,我們就越渴望和人聯接,通過皮膚的接觸,獲得實實在在的親近。身體的親近是嬰兒存活的基礎,這種親近對年齡較大的兒童及成人而言,通常被體驗為一種情緒的需要。

兒童和依戀對象持久的分離和喪失,這樣的事實性現實有著不可否認的災難性影響。這種影響通常會以一系列的呈現出來,表明兒童面對痛苦現實的掙扎和努力。最初,對這種創傷性分離的反應是抗議,而後是絕望,最後是不得不抽離。#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在影片裡,我們也可以看到,進入上流社會人家的海蒂,因為過度思念爺爺和阿爾卑斯山上自由的生活、舒展的空間,她漸漸抑鬱,甚至患上了夢遊症。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而洞察秋毫的老夫人,她的大義、她的溫暖、她的成全和啟迪指引,用人性中熠熠閃光的真善美,深刻地影響了一個孩子的人生,既維護了海蒂的自尊和善良,又為海蒂未來的創造性開拓了更多可能性。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而影片最治癒力的地方,莫過於爺爺也和海蒂建立起的那種互為主動的依戀關係。

好的關係,一定是雙方互為主動的關係,是雙方的相互需要和配合。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在我們一生的生命歷程中,都會傾向於監測著我們最依戀的對象,親密依戀是一個樞紐中心,人的一生都圍繞它而發展,是人類持續一生的需求,只是依戀對象會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發生一些變化,比如,除了子女對父母的依戀、父母對子女的依戀,還有成人對愛人的依戀、老人對孫兒的依戀、孫兒對老人的依戀、我們對其他重要他人的依戀。

有了依戀,我們還需要信念,強大而正向的信念——任何時候,哪怕所處環境糟糕至極,我們都要發掘自己的資源,心懷希望,就像海蒂在爺爺背上對爺爺說:奶奶的眼睛失眠,牙也掉光了,我們是很幸運的人,是吧?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所以說,血緣至親哪裡會有多少“有錢能使鬼推磨”,那都是成年人被逼迫到極限了,以至於扭曲了原本的模樣。

在人心的最深處,金窩銀窩都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豈止是親情,更是我們本能的依戀需要,那是任何物質都不可取代的,是身心安全感的來源之地。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參考資料:

[1].故事和截圖來自影片《海蒂和爺爺》;

[2].《心理治療中的依戀》【美】David J.Wallin 著;

[3].Bowlby依戀理論。

作者簡介:秋垚 心之助情感諮詢師 愈心社心理諮詢工作室 執業心理諮詢師 森田療法心理治療師

#海蒂和爺爺#金窩銀窩比不過自家的稻草窩|聊聊心理學上的依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