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定律、期限結構、price in、價差交易,讀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數字定律、期限結構、price in、價差交易,讀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Q:pp現在back結構+價格低位,可以佈置點遠期合約多單嗎?pp 塑料好像化工裡面只有這兩個back結構,我是有想法用林大爺的方法試試?


關於你提到的這個問題,我打算介紹四方面的東西,第一個是林存福老師的交易理念,你想用人家的方法,至少得理解他的方法;第二個是期限結構的特點以及變化規律,其中也會介紹到估值的方式以及 price in 問題;第三個是 PP 在 back 結構下能否做多的問題,可能會用到過去幾年化工品當中的類似幾個品種的例子;第四個是關於期限結構交易的幾個建議。


01 林存福老師的數字期貨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期貨交易的理解,基於這種理解從而形成自己的交易策略,當然交易過程中也會涉及到一些具體的技巧。林存福老師對期貨交易的理解是,他認為期貨交易就是一場數字遊戲,基於這種理解,他形成了自己的交易策略,即數字定律,同時在交易過程中,他也計算一下 ATR 來做一些高拋低吸,這是他的一些小的操作技巧。

所以在我看來,林存福老師是多品種+單策略+有技巧相結合的期貨交易模式,多品種是指林存福老師交易的品種比較多,交易的這些品種都是基於單一策略,即他的數字定律,每個品種有時候根據 ATR 做做高拋低吸,平倉的基本上都是盈利單,低了再補進去

林老師的數字定律裡面有幾句話是核心:

看圖說話做期貨,看著近月做遠月,遠月價高我賣空,遠月價低我買多。近月退市到終點,那是遠月下一站,近月價當平倉價,買賣就是賺價差。

遠月價高或者遠月價低,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期限結構,遠月價高的是 contango 結構,遠月價低的是 back 結構。遠月價高我賣空,遠月價低我買多。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順期限結構進行交易,contango 結構下做空,back 結構下做多。

所以,你可以認為,林老師的數字定律核心其實就是順期限結構進行交易,當然,他也有一些小技巧,例如,看著近月做遠月,把近月退市價作為現貨參考價。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了解一下,期限結構是什麼,無腦按照期限結構做對不對?


02 期限結構那些事兒

首先,期限結構是會發生變化的,不是說 back 結構就永遠是 back 結構,contango 結構就永遠是 contango 結構,如果期限結構永遠保持不變的話,那林存福老師這個做法絕對管用,順期限結構去交易基本上都賺錢。

有人說,有的品種不可能出現 back 結構或者不可能出現 contango 結構,我認為不是這樣的,歷史上沒有出現過,不代表它不會出現過,因為歷史統計的概率結果不具備遍歷性。任何一個品種,只要價格漲到足夠高,一定是 back 結構,同樣,任何品種只要價格跌得足夠低,一定是 contango 結構

數字定律、期限結構、price in、價差交易,讀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來源:www.jiaoyifamen.com)

當然,並不是說 back 結構就是價格見頂了,不能繼續做多盤面了;也不是說 contango 結構就是價格見底了,不能做空盤面了。這只是說,商品的歷史性大頂是 back 結構,歷史性大底是 contango 結構。

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順期限結構來做,例如,back 結構下你順期限結構來做多,只要期限結構不變,你不斷移倉換月都會有展期收益,表面上看是一種只虧時間不虧錢的策略,因為儘管你的賬戶權益可能因為盤面價格下跌而降低了,但是你手中持有的依然是那麼多噸的貨物數量,只要貨物升值,你的權益就會很快回來,你只需要等待現貨升值即可。

但是,實際上期限結構是會轉變的,可能你在之前換月的時候一直是吃貼水,有展期收益,但是商品跌到底部區域,變成了 contango 結構,這個時候你再換月就是虧升水,有展期損失。所以順期限結構交易,最怕的就是期限結構逆轉,當期限結構逆轉之後,你既虧時間又虧錢

數字定律、期限結構、price in、價差交易,讀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來源:www.jiaoyifamen.com)

我畫了一個典型的期限結構逆轉過程,從 back 結構到變得扁平,然後變成 contango 結構,為什麼說期限結構的轉變會讓你損失慘重呢?

例如,假如你按照最上面的 back 結構做多,當時現貨高利潤,盤面利潤也不錯,慢慢地發生了結構變化,陡峭的 back 變得扁平,然後到最後現貨崩盤,變成了 contango 結構。這個時候你看著近月做多遠月,會有兩個方面的損失。

第一,期限結構位置上的損失。從圖中可以看出,back 結構的曲線在高位,然後變成扁平了在中間,最後到了低位變成了 contango 結構,無論那你是做 C1、C2 還是 C3,其價格的絕對位置都是從高位來到了低位,所以你的第一個損失是期限結構位置變化帶來的虧損。

第二,期限結構形態上的損失。假設你是看著近月做遠月做多 C2,back 結構下的 C2 和 contango 結構下的 C2 之間的價差是曲線位置變化給你帶來的損失。最初在 back 結構下你做多 C2 換月換到 C3,有展期收益。但是到了 contango 結構下,你從 C2 換到了 C3 就會有損失,這種曲線形態逆轉之後,你會遭受移倉損失,這是你遭受的第二個虧損。

所以說,如果是死死地看著近月做遠月,遠月價高我賣空,遠月價低我買多,這是有缺陷的。

期貨市場不存在某一種單一策略能夠永遠有效賺錢

其實永安投研體系中的估值+驅動體系,也和期限結構類似,它的估值分為兩部分,一是絕對估值,即對現貨估值,一是相對估值,即對期貨估值。對現貨估值就是看一下現貨利潤是否被高估,這種利潤狀態是否可持續。如果 back 結構下,現貨利潤沒有被高估,或者由於某些特殊原因導致的即使利潤高估了,在一定期限內可持續,這是對現貨的估值。

對期貨的估值看兩點,一個是期貨相對於現貨是升水還是貼水,另一個是看盤面利潤的情況。一般情況下,期限結構曲線的形態中的縱軸除了換成價格之外,也可以換成利潤,利潤的期限結構曲線基本上也是類似的。

一般情況下,當現貨被高估了或者低估的情況下,順期限結構操作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因為可能會發生期限結構的逆轉。如果現貨沒有被高估的情況下,順期限結構操作的收益還是非常好的,也就是林老師的操作方法。當然,林老師也有自己的方式去過濾掉期限結構逆轉陷阱,因為它堅持低買高賣,高位的 back 結構,他未必做多。

數字定律、期限結構、price in、價差交易,讀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來源:www.jiaoyifamen.com)

另外,這裡面有一個比較難的點在於,現貨被高估了,但是盤面貼水很大的問題,即現貨高估+盤面低估,那麼盤面的低估是否把未來現貨下跌的預期給 price in 了?很多時候,我們發現一些交易者沒有去考慮這個問題,他通過自己的分析認為某個品種是絕對的利空,不管盤面大貼水是否把這種利空 price in 了,就殺進去了。這是一種交易者!

但如果發生某種意外,現貨就是一直扛到臨近交割不跌,別管是什麼原因,這種情況下空頭會死的很慘,這麼大的貼水要修復,直接容易把空頭埋進去了。這就是方向可能沒錯,但是位置和時機不好而造成虧損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做出了某個判斷之後,沒有等待條件成熟就進去了,結果被絞殺了。

當然,還有一種交易者考慮到了盤面貼水可能已經把現貨下跌的利空 price in 了,他認為等現貨下跌把基差收窄之後,再去做空,這樣的盈虧比更好一些。結果現貨真的下跌了,基差也收窄了,很多人看到現貨鬆動了,就開始繼續追空,結果盤面開始反轉了。因為之前的大貼水已經反映了未來現貨下跌的預期,當現貨下跌之後,利空已經兌現了,盤面開始反轉,黑色系經常這麼玩。

我個人認為相對好一點的交易思路是這樣的,如果你確定現貨是高估的,未來必跌,只是下跌的節奏不太好把握,而盤面又是大貼水的情況下,大貼水的時候不要去空,現貨兌現利空下跌了也未必好空,最好空的時候是盤面反彈修復基差了,盤面的價格空的位置越高越安全,既然未來現貨大方向是下跌的,那麼利用盤面的反彈,基差收窄之後,再去空可能更好一些。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有關 price in 的問題,就以豆粕為例,客觀現實是大豆、豆粕庫存歷史絕對地位,華東豆粕大基差,期貨盤面大貼水;預期是盤面利潤不錯,買船增加,未來大豆到港增加,供應充足,低庫存情況緩解,豆粕大基差回落,期貨盤面貼水收窄

最近豆粕主力合約的表現是不斷下跌的,顯然走的是預期邏輯,當我們看到大豆大量到港,豆粕開始累庫,華東現貨價格開始回落時,很多人就開始去做空了,因為數據顯示是利空的。但問題是,前期的下跌是否把你看到的這些數據變化帶來的了空給 price in 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當盤面有客觀利多和預期利空,結果盤面不斷下跌,顯然盤面在走預期邏輯,當預期的利空數據逐一體現時,盤面之前的下跌有可能已經把這些利空 price in 了,你再去看那個利空數據追空,恰好空在了地板上。然後你可能認為,主力只是利用資金優勢在操控,因為你沒有去思考之前的利多和利空之下,盤面下跌走的是什麼邏輯,當這種邏輯兌現之後,行情基本上會暫時告一段落。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思考,不代表我對行情對豆粕這個品種的觀點和態度。另外,我發現用永安這個席位在 M2009 合約上的特點就是這樣操作的,盤面在走利空預期的時候,它的淨多單不斷積累籌碼,當利空兌現的時候,散戶開始基於利空數據做空,而永安席位背後的資金可能認為之前的下跌已經把這個利空給 price in 了,大多數散戶基於當下公佈的利空數據做空,正好大資金提供了對手盤,趁機割之。

數字定律、期限結構、price in、價差交易,讀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來源:www.jiaoyifamen.com)

當然,豆粕這個品種上還有一個更牛逼的大哥就是中糧,如果永安席位背後的資金把 M2009 合約拉得過高,給出高企的盤面利潤,就容易遭到中糧大哥和國投二哥的絞殺。所以最好的狀態是,維持一個區間震盪,來回割追漲殺跌的。盤面走在消息之前,然後當利多或者利空消息兌現時,盤面已經 price in 了,而散戶卻還在基於利多利空追漲殺跌,震盪行情下,一把鐮刀割兩邊,多空都割。

所以,當我們有一個判斷之後,先思考一下,盤面之前的走勢是什麼樣的,盤面的走勢是否把我們的這種邏輯給 price in 了,而不是有了自己認為正確的判斷邏輯,不看基差大小,不管是否 price in 了,就直接殺進去了


03 back 結構下 PP 能做多嗎?

之前有位業內的前輩跟我說,你以後不要把一個品種的觀點說得過於明確,對你對看你文章的人都有好處,因為當看你文章的人越多,認可你的人越多,你就會為資金吸引來大量的韭菜對手盤。雖然我一直記得這句話,但是我卻一直沒有做好,有時候一些品種觀點表達得非常具體。

所以,你說 back 結構下 PP 能做多嗎?我不講,我上面講了具體的邏輯和方法,我再拿近些年化工板塊中的一些例子繼續給你講講期限結構的情況。

我們就以 PTA 為例,PTA 在 2018 年爆發了大行情,一波幹到 9000 多,那個時候的期限結構是 back 結構,記得當時最猛的是 TA1809 合約,正套價差非常誇張,你如果是按照歷史統計來做,就容易死的很慘。說到這裡,我想起來了,昨天晚上做了個夢,夢裡不知道是誰跟我說了 4 句話,我當時在夢裡記得清清楚楚,結果醒來忘記了一半,只記得剩下一半的大體意思是:

季節性規律或歷史統計下的概率不具備遍歷性,價格或價差的極值是由風險事件定價的,而不是歷史統計定價的

然後 2019 年 PTA 也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 TA1907 合約逼倉,當時鬧得沸沸揚揚,據說是華泰期貨期現的期現子公司搞得場外期權有客戶爆倉了,那時候 TA7/9 價差也創了歷史同期新高。那個時候我記得看過華泰期貨關於 PTA 的分析,按照他們的平衡表推算,PTA 在 11 月就會出現過剩,那個時候華泰一直是 TA 的空頭主要席位。

數字定律、期限結構、price in、價差交易,讀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來源:www.jiaoyifamen.com)

一般逼倉之後,後面那個合約都會跌得很快,2018 年 TA1809 合約逼倉之後,01 合約從高位大跌,導致後期 TA9/1 價差進入交割月之後都幹到了 2000 左右;2019 年 TA7/9 合約逼倉之後,09 合約也從高位開始大跌,甚至很多進口套利的都來空 09 合約。所以在 2019 年 7 月之前 PTA 一直都是 back 結構,後面慢慢發生了期限結構的變化。

我們看下圖中,1 年前 PTA 的期限結構,現在是 2020 年 4 月,那麼一年前就是 2019 年 4 月,PTA 的期限結構是多麼標準的 back 結構,如果按照林老師的數字定律,看著近月做遠月,遠月價低我買多,你就是買到最遠端價格最低的那個合約,到現在都是虧得很慘。

我們再來看 6 個月之前的 PTA 的期限結構,6 個月之前是 2019 年 11 月,PTA 的期限結構從 4 月份的 back 結構基本上變成了一條水平直線了,近遠月價格一樣,說明近月跌得比遠月快,先把你的換月吃貼水給乾沒了,同時曲線的位置從之前的 6000-7000 之間的幹到了 5000 以下,這個時候已經多遠月已經損失很慘了,不過好在換月基本上虧損還不大。

我們再來看現在的期限結構曲線,最下面的三條是當日、一週和一個月的期限結構曲線,價格曲線已經跌落到 3000-3500 之間,這塊損失更大了,無論你在 6000-7000 之間那個位置買的,這個時候位置從高位跌落下來已經虧了一半。再來看期限結構曲線變化,已經從之前的 back 變成 contango 了,這個時候你繼續持有換月,換一次虧一次,這是第二層虧損。

數字定律、期限結構、price in、價差交易,讀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來源:www.jiaoyifamen.com)

那麼為什麼 PTA 會跌得如此之慘,第一個原因是高利潤,2018 年高利潤是供需偏緊,結果漲價把下游都幹停產了,後來高利潤慢慢回落;2019 年高利潤是因為原料端 PX 產能大投放,記得好像是 4 月份,有一天 PX 暴跌,直接給出了 PTA 更好的加工費,儘管 PTA絕對價格變低了,但是加工費依然豐厚。連續兩年高利潤的情況下,產能開始投放。供應壓力越來越大,這是第一個方面。

當然,期間由於貿易戰影響了終端紡織服裝出口以及這次由於疫情導致的終端一些海外出口訂單沒了,是從需求端給予其打擊。高利潤情況下供應壓力凸顯以及需求端遭受意外重創,導致 PTA 價格不斷下跌,期限結構發生變化。

說到這裡,我又想起來了昨天一個朋友在公眾號下面給我留言說,吳洪濤有這樣一個說法:淡季、高庫存、低價,說明價格跌無可跌了。問我對不對?我猜測吳洪濤的思路是淡季買入,旺季賣出。他的思路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個說法是有漏洞的。

問題在於低價,5000 的 PTA 價格肯定比 7000 的 PTA 價格低,但如果是 5000 的 PTA+1000 元的加工費 vs7000 的 PTA+300 的加工費呢?所以不是低價,而是低利潤。通常情況下低價格一般對應低利潤,但是成本坍塌情況下就未必了,低價格反而對應高利潤,所以利潤比價格更準確。

過去幾年除了 PTA 發生了期限結構的逆轉,甲醇也發生過了,當時好像是 MA1801 合約,記得當時甲醇在 3300-3500 之間橫軸震盪了很長時間,下游浙江興興停產了,內陸一些 MTO 裝置也停產了,甲醇開始暴跌了,然後進口大量到港,一路從那時候跌到現在,也成了 contango 結構了。

另外,PP 和 L 之前都是典型的 back 結構,後來變成了扁平狀態,再到後來 L 先變成 contango 結構,PP 跟隨。最近由於熔噴布事件,PP 帶動 L 大漲,又變成了 back 結構。至於 PP 在當前 back 結構下能否做多,你根據上面介紹的邏輯以及案例,去分析一下 PP 的利潤,PP 的產能,PP 的需求以及關注庫存變化,你判斷一下未來 PP 的期限結構曲線會如何變化,然後在決定怎麼做。


04 關於期限結構交易的建議

最後,關於期限結構的交易,我做個簡單的總結,或者說關於期限結構交易的幾點建議吧:

第一,理解價差結構。當前的期限結果是 back 結構、contango 結構、V 型結構還是倒 V 型結構,這個很簡單,一眼就看出來了。所謂理解價差結構,就是你要理解這種價差結構的含義,是供應端導致的,還是需求端導致的,還是供需兩端共同導致的,還是意外衝擊導致的?

第二,關注某個關鍵節點。當你深刻理解了這種價差結構的含義,你就需要時刻關注某個關鍵節點是否到來,例如之前華泰期貨研報裡推演的 PTA 供需平衡表在 11 月開始過剩,這個就是關鍵節點。理解價差結構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抓到關鍵節點才能讓你走在別人前面一點。

第三,構思交易策略。當你關注的某個關鍵節點到來時,你打算怎麼參與交易,單邊策略怎麼搞,跨期策略怎麼搞,跨品種對沖策略怎麼搞,期權策略怎麼搞?提前想好策略,到時候好去配置!

第四,預期風險是什麼?每一筆交易都存在風險,例如你可能看錯了關鍵節點,也可能這個品種暫時受到資金的支撐,導致你的策略在某個合約有效期內失效,這個風險你打算怎麼處理?

第五,預期收益是多少?每筆交易都要考慮怎麼退出,按照你的策略做到什麼價位或者做到什麼程度,不再執行你的策略,而是退出市場,沒想好退出策略往往都是中間浮盈,最終虧錢離場。

另外,現在原油價格的絕對水平比較低,10 美金左右,隨便漲跌 1 美金就是 10%的幅度,漲跌 3、4 美金就是 30%-40%的漲跌幅度,而且國內暫停了夜盤,在這種情況下化工品隔夜太難操作了,可能你日內大賺,結果夜裡原油暴漲或者暴跌,第二天一開盤又變成了大虧,所以如果是化工的單邊交易,建議日內止盈,不要隔夜,波動太大了。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交易法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