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可怕的餐桌陋习,该改改了!分餐不分爱,切断病毒口口相传

有研究显示,人群中食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而“共餐共食”,为细菌和病毒提供了进入人体的可乘之机。抵挡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新冠病毒,分餐制可谓一道健康屏障。

中国人可怕的餐桌陋习,该改改了!分餐不分爱,切断病毒口口相传

3月以来,山东、北京、江苏、河北、湖南等地相继出台分餐制、公筷公勺的地方规范或倡议。夹菜用公筷,拒绝“口水菜”,正在走向更多人的餐桌。

其实,早在非典期间,分餐制、公筷公勺就曾被广泛呼吁、采用过,可惜疫情过后逐渐被人们放弃。有专家表示,基于传统文化、饮食习惯、餐饮业运营成本等现实困境,分餐制难以一蹴而就,但可以通过多种措施、规章,对餐饮业和公众进行分餐制习惯的培养,让分餐成为日常生活的标配。

中国人可怕的餐桌陋习,该改改了!分餐不分爱,切断病毒口口相传

同吃一盆菜可能吃出多种疾病

从分餐制到合餐制,阖家享受丰美菜肴“同吃一盆菜”的同时,却为部分疾病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1月底,南京一家庭一次聚餐,导致7人先后确诊患上新冠肺炎。哈尔滨一家庭9人聚餐,9人均为确诊病例。

“除了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粪口传播的幽门螺杆菌、甲肝病毒、伤寒杆菌、手足口病,都是潜在危害。”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的螺旋状的革兰阴性细菌,全球约50%的人携带。

中国人可怕的餐桌陋习,该改改了!分餐不分爱,切断病毒口口相传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沃伦和马歇尔首次在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它可以长期定植在胃黏膜表面。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引起胃部一系列病变,例如胃癌、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成人和儿童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疾病。

1989年和1993年,学者们又首次从胃炎患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分离并成功培养出幽门螺杆菌。“这意味着幽门螺杆菌也能通过唾液传播,但并非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通常仅有少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不过,推行分餐制,对于降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可能有帮助。”

中国人可怕的餐桌陋习,该改改了!分餐不分爱,切断病毒口口相传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发达国家发生率通常低于30%,发展中国家则高于50%。我国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为40-60%,呈家族聚集现象。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通过口-口(共用餐具、洁具)传播,如果家中亲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可能会在合餐的时候发生传播,致使其他家庭成员感染。

早在1994年,幽门螺旋杆菌被WHO确定为Ⅰ类致癌因子!导致慢性胃炎,对胃粘膜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从而引发胃炎、胃癌等疾病。

除此之外,由于饮食不当或共同餐具进食引起的食源性传染病多达几十种之多,常见的有甲型和戊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手足口病、结核病等。

一项调查显示,家庭中如果有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用餐的感染概率达42%

,而分开用餐感染的概率只有17%

中国人可怕的餐桌陋习,该改改了!分餐不分爱,切断病毒口口相传

这次疫情中有很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引发的病例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

合餐制不仅不卫生,还是很多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一双筷子吃天下的“餐桌陋习”要改改了!

不过,分餐制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有点难

为了更健康的生活,改变一下饮食习惯是我们付出的最小的代价。

#张文宏:不分餐就是裸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