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经历史沧桑的阿克苏,如今却是人文厚重的现代城市

多少年前,我曾记得,阿克苏市有个叫红桥的地方,桥下有一条小河。名字,就像沉默的沙,不见经传,普通得如同岁月中的尘埃。经常是散落的垃圾,流淌的河水散发出腥臭的味道。它喘息着呻吟着,仿佛一位垂暮的老人,在散失的时光里,熬尽最后一滴灯油。

多少年后,我知道它,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多浪河。这里是清澈的流水,岸边的垂柳,如少女长长的辫子,绿茵和鲜花铺满湿润的土地,两岸崛起的高楼大厦,倒影在温情的水面上。人文雕塑,七彩华灯,姑墨汉亭,威戎唐城,古桥横卧,芦苇睡莲,亭台楼阁……演绎着一曲江南水乡的歌谣,展示出汉唐盛世的时代篇章。

今夜,我躺在列车上的铺位,头枕着多浪河温柔波涛,耳边不时传来“咕咚咕咚”的声音,而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出多浪河亭亭玉立的身影。

此时此刻,我行走在丝绸之路古道上,战马的嘶鸣,由远及近,汉唐将士的喊杀声,从历史深处抵达心灵之门,擂鼓振鸣,佛音袅袅,一曲离殇与激越的战歌,响彻了龟兹大地的角角落落。

如今沿着阿克苏多浪河,我们可以追寻历史足迹,探寻曾经的阿克苏城遗留在这里的历史印痕,向世人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

饱经历史沧桑的阿克苏,如今却是人文厚重的现代城市

阿克苏的前世

阿克苏,在古代历史中属于默默无闻,在先秦时期众多的“城郭诸国”中找不到它的踪影,就是在汉唐时期的军事重镇里也寻觅不到它的名字。阿克苏地名出现于文献中较晚,建城的时间也是比较晚的。

由于阿克苏是区域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两三个世纪的发展,它很快就超越了库车,一跃成为晚清后南疆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居丝绸之路中道上的城郭之首。

阿克苏是清代城名,今阿克苏地区及地区首府市名。汉代为姑墨城郭国属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商埠。清乾隆年间,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将原来的温宿地名定为阿克苏,并筑城为阿克苏办事大臣治所。阿古柏之乱时,阿克苏沦陷外寇之手多年,各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百业凋零,再也看不见昔日繁荣景象。

战后的社会经济亟需恢复发展,史料记载:“初,设善后局,除城郭工程浩大,尚未兴筑外,所有衙署监仓随时兴修。万寿宫、文武庙、龙王庙、城隍庙,社稷神袛坛、昭忠祠均在东街……”从此就拉开阿克苏城建设序幕。

饱经历史沧桑的阿克苏,如今却是人文厚重的现代城市

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在此设参赞大臣,冠以阿克苏。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置阿克苏分巡兵备道和温宿直隶州,均以此城为治所。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清政府设阿克苏道。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在老城附近筑新城,亦称汉城,旧城则称为回城(后为民国时期温宿县城),阿克苏道署和温宿直隶州署则移驻阿克苏新城。

同年,清政府又设置温宿县,隶温宿府,以阿克苏旧城为治所。清政府废除军府制和伯克制,在行省下实行与内地相同的府县制,削弱伊犁将军的权限,加快与内地一体化进程。其后数十年间,“生齿日众,边境安谧,岁事屡丰,关内汉、回携眷来新就食、承垦、佣工、经商者络绎不绝,土地开辟,户口日繁”,阿克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民国时期,阿克苏依旧获得了不错的发展空间。民国2年(1913年)4月,温宿本府改为阿克苏县,属阿克苏道。民国17年(1928年),阿克苏道改为阿克苏行政区后,地区(专区)及地区驻地均冠以“阿克苏”地名。

阿克苏老城建于乾隆年间,城垣周长大约467米,辟有东、西、南三门,道光年间重建;新城为光绪年间所建,城垣周长大约3327米,辟有东、西、南、北四门,距城墙根约100步筑有环城土墙,其外围挖有濠沟兼护城河。

饱经历史沧桑的阿克苏,如今却是人文厚重的现代城市

阿克苏不仅是南疆东北部地区的政治中心,也是阿克苏河流域的重要商业城市,商人云集。老城的居民以维族为主,也有汉人,晚清以后,开始有沙俄(苏联)人来此居住经商。民国时期,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南关、北关一带,汉族商号有四十多户,维族商号有一百多户,另有苏联商人所开商店三百多间。

阿克苏新城内以汉族商人为多,北关则以维族商人为多,是阿克苏河流域农牧产品的集散市场,本地所产大米、小麦、杂粮及畜产品多在阿克苏新城市场交易。民国年间,苏联的经济势力延伸至南疆,阿克苏为其重要的物流周转中心。

1940年代初,阿克苏新城有四十多家苏联商号,这些商号主要收购南疆东北部地区的土特产品,然后转运回国,并运来苏联的机器制品进行销售。随着近百年来的发展,阿克苏的经济逐步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阿克苏也是南疆重要的手工业中心,晚清民国时期其城区的手工业较盛,尤其是玉器加工业和马鞍行业较发达,其产品为阿克苏名特产品,闻名遐迩。由于阿克苏城市的政治和经济功能不断强化,城市人口规模也不断扩大,直到1940年初城市居民达四千多户、两万多人,成为南疆东北部地区城市规模较大城市。

饱经历史沧桑的阿克苏,如今却是人文厚重的现代城市

阿克苏的今生

近十多年来,阿克苏因援疆工作开展,上海、河南、浙江等省市大力援助,再加上阿克苏的红富士、红枣、核桃、大米等驰名疆内外,让这个塞外江南地域的名字,响彻了整个中国大地。

5月1日,当再次踏上阿克苏这片热土时,我们发现阿克苏这座新兴城市日新月异,变化最大的就是多浪河,正因为有了这条赖以生存的河流,才繁衍了阿克苏这座城的存在。如果说阿克苏河是阿克苏地域的母亲河,那么多浪河就是阿克苏城区及周边居民的主动脉。

据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说,解放后的阿克苏市,在市中心大十字周围,当时还有清代城墙和建筑,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那些古建筑被推倒,然后就是高楼大厦的崛起,彻底掩埋了历史残留的痕迹。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耸立在阿克苏故城之上,虽然它有着两百多年的历史,但如今却退出了历史舞台。

饱经历史沧桑的阿克苏,如今却是人文厚重的现代城市

在城市建设上,阿克苏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十五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按照城市规划建设,城区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以大十字为中心,逐步向东、南、北区域发展,环城路建设已见成效,并在南面规划了工业经济发展区,基本实现了城区有公园、游园、绿地宜居环境。

在人文景观建设上,以多浪河沿线区域,重点打造城市人文景观。多浪河原名叫多浪渠,是一条古老的人工开挖河流,从清代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开始,利用温宿库玛拉克河多浪渠引水枢纽引水。如今沿河打造了多浪河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并融入了龟兹和多浪两大文化元素,使之成为引人瞩目的人文景观游览胜地。

在文化建设上,阿克苏重点打造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两大文化品牌,成立了姑墨书院、塔里木书画院等,推出了文学、绘画、书法、乐器、舞蹈、摄影等文艺精品,涌现出了一大批文艺创作人才,继承和繁荣了文化事业。

饱经历史沧桑的阿克苏,如今却是人文厚重的现代城市

阿克苏的未来

随着“一带一路”和自治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作为丝绸之路中道上的重要节点地域,阿克苏地区以东西和“两市”为核心发展区域,重点打造文化和旅游产业,并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载体,积极带动旅游业持续发展,以旅游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繁荣,再现古丝绸之路繁华景象。

阿克苏市及地区成立文旅集团,突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在城区建设了文旅夜市、网红打卡地等,在城区周边推出生态游、农家游等,在境内推出民俗游、历史古迹游、天山牧场游等,虽然这些都刚刚起步,但未来前景广阔,不久的将来,阿克苏将会成为南疆具有极具发展潜力的重要城市之一。

如今,走在阿克苏市城区街道上,昔日的朝阳街、636、塔北路、文化路等棚户区已不见踪影,随之代替的是高楼大厦,还有城区偌大墓地,变成了美丽的幸福花园,宽阔的马路和城市绿化,呈现出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

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一座城,一条河,改变了城市昔日的容颜,也赋予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使命和方向,未来的阿克苏,必定是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塞外江南之星,也必将会重现历史与时代盛世的辉煌。

饱经历史沧桑的阿克苏,如今却是人文厚重的现代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