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萍之末 | 清平乐极简史壹

1010年,宋仁宗生。

1063年,宋仁宗卒。

他从不象宋徽宗那样在人间留下无数诗书字画和理不清的争议。

然而,大家很少想到,晏殊、范仲淹、柳永、欧阳修、张先、宋祁、司马光、王安石、叶清臣、苏轼……这个北宋才子天团的老板,都是同一个人,宋仁宗。

《宋词三百首》里列名的82人中,有21人,将在他的时代里出场。

而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子,统统出现在仁宗朝。

风华的清平乐,正次第扬起。

青萍之末 | 清平乐极简史壹

公元1010年(大中祥符三年)农历四月十四日,宋真宗的第六子、北宋第四代皇帝赵受益出生了。

赵受益是带着“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来到世间的。坊间传说里那个被狸猫调包的太子,就是他——他名义上是修仪刘氏之子,实际上是刘氏的侍女李氏生的。

赵受益出生的这年,神童晏殊20岁,全才范仲淹22岁,浪子柳三变27岁,骂神欧阳修4岁,苏轼的爹苏洵2岁。顺便提一下,写“天亦有情天亦老”的孙洙,他的爹孙锡19岁,刚中进士。

和这些才子的爹不同,赵受益的爹,宋真宗赵恒,那几年正沉迷于天书祥瑞的局里不能自拔。

天书祥瑞说简单点,是赵恒签了澶渊之盟后,感觉面子上有点过不去,想在心理上找补回来,于是证明赵恒是贤君的各种祥瑞,神奇地在各地出现了……

这年陕州上奏说又见祥瑞——十一月宝鼎县黄河水清,十二月河水再清,于是群臣大拍马屁,包括晏殊,奋勇献上《河清颂》。

晏殊这年只有20岁,可已经在官场上历练五年了。

柳三变呢,27岁,他也在汴京城。在花街柳陌里,快活地实践他“向绣幄,醉倚芳姿睡”的雄心壮志。

他来汴京已经三年,本是奔着“魁甲高第”的富贵前程来的。可惜,上一年的春闱,他落榜了。

帝里疏散,数载酒萦花系,九陌狂游。良景对珍筵恼,佳人自有风流。劝琼瓯。绛唇启、歌发清幽。被举措、艺足才高,在处别得艳姬留。

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向绣幄,醉倚芳姿睡。算除此外何求。

——柳永【如鱼水】

不过这不算什么。他还有三次落榜的机会,直到50岁,他改名柳永,才得以金榜题名。当然,这个20岁就在杭州扬名立万的少年才子,这时毫不知晓命运的安排。

同样不知晓命运安排的还有范仲淹。

这年他22岁,不叫范仲淹,他叫朱说。

十八年前他随改嫁的母亲进入继父朱文翰家中,改名朱说,继父朱文翰先后在江苏苏州、湖南安乡、安徽青阳、山东淄洲等地为官,他也就跟着到处跑,安乡读书台、青阳读山、博山秋口、长白山醴泉寺据说都是他读过书的地方。

他在长白山醴泉寺读书已有一年了,十分刻苦——每天只煮一碗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上吃两块,晚上吃两块,吃完继续读书。

这一年,他还不知道自己原不姓朱,也不知道遥远的地方,有个头角峥嵘的幼童和他一样正经历4岁丧父之厄。

那是欧阳修。这年他4岁,父亲欧阳观死于泰州军事判官任所。母亲郑氏带着他,孤儿寡母往随州投奔叔父欧阳晔(欧阳晔时任随州推官),就这样,欧阳修在随州开始了他芦荻画沙的童年。

晏殊,范仲淹,柳永,欧阳修,只不过是赵受益一生里遇到的人之一小部分。

赵受益,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仁宗54岁卒,在位四十一年零十天。在这段人间旅程里,他将先先后后遇到晏殊、范仲淹、柳永、欧阳修、钱惟演、张先、宋祁、韩缜、司马光、王安石、王安国、苏轼、晏几道、舒亶、晁元礼、朱服、李之仪、秦观、黄庭坚、赵令畤、贺铸、晁补之、周邦彦、孙洙……

《宋词三百首》里列名的82人中,有21人,将在他的时代里出场。

而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子,统统出现在仁宗朝。

风华的清平乐,正次第扬起。

公元1011年(大中祥符四年),23岁的朱说偶然发现自己原是望亭范家之子,多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度日。朱说又愧又悔,遂带上书剑,辞母往应天府书院求学,决定自食其力。

公元1012年(大中祥符五年),赵受益的“母亲”修仪刘氏先被升为德妃,又被立为皇后。

公元1013年(大中祥符六年),晏殊丧父,回临川守孝,真宗却舍不得他离开,夺服起用。

公元1014年(大中祥符七年),真宗带晏殊前往亳州太清宫谒圣祖殿,途经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南),朱说当时就在应天府书院读书……他们面基了吗?没有。范仲淹和晏殊再在应天府书院相见时,已是十三年后。

这几年里,隐居钱唐孤山、梅妻鹤子二十年的林逋,终于被皇帝知道了,从此诏赐粟帛,时常有官吏探问。上奏举荐他的人,是当时的转运使陈尧佐。

陈尧佐的词在《全宋词》里只有一首。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陈尧佐【踏莎行】

这词在金庸的《天龙八部》里出现过,是阿碧在燕子坞用金算盘弹唱的。陈尧佐写这词的时候,大概是二十多年以后的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那时候吕夷简要退休,向仁宗推荐陈尧佐继任,陈尧佐拜相之后,“极怀荐引之德,无以形其意,因撰燕词一阕,携觞相馆,使人歌之”。再五十年,才由阿碧唱出……

不过现在,还早,还早。

公元1015年(大中祥符八年),赵受益6岁了,由庆国公进封寿春郡王,资善堂大概始于此年。这是为皇太子讲学的地方,有直讲、翊善等官,都由儒臣担任。后来晏殊写过一首《临江仙》,送曾经在资善堂共事的友人返京。

资善堂中三十载,旧人多是凋零。与君相见最伤情。一尊如旧,聊且话平生。

此别要知须强饮,雪残风细长亭。待君归觐九重城。帝宸思旧,朝夕奉皇明。

——晏殊《临江仙》

写这词的时候,已是很多年以后,晏殊升了宰相又被罢相,正在颍州或陈州做知州。

宋朝做过宰相的才子,不少。

这一年,就有三个未来宰相金榜题名。

一个是朱说,一个是张昪,一个是庞籍。

而柳三变再度落第。

不但落第,他与相好的歌女虫娘也生了龃龉——这心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每追念、狂踪旧迹。长祗恁、愁闷朝夕。凭谁去、花衢觅。细说此中端的。道向我、转觉厌厌,役梦劳魂苦相忆。

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似初相识。况渐逢春色。便是有,举场消息。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

——柳永《征部乐》

这是柳三变第二次考试不中。

这年,他已经32岁了。

正是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比柳三变小得多得多的后浪正在奋勇赶来。比如欧阳修,比如蔡伯俙。

公元1016年(大中祥符九年),随州的欧阳修10岁了,他常去州南大姓李氏子家里借书抄读,于藏书中得唐韩昌黎文六卷,爱不释手,这时候的欧阳修,写诗赋已下笔如成人了。

而福州的蔡伯俙,这年随父蔡龟从至京师应童子科考试,真宗一试——神童啊!应对周详,所诵精习,当即赐他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命他到东宫充当太子赵受益的伴读。

这年,欧阳修10岁。

而蔡伯俙,才4岁!

小时了了,大了如何?

不知。

蔡伯俙活到87岁,后来的记载却甚少……

公元1017年(天禧元年),也是4岁读书的夏竦,这年在人生道路上栽了个大跟斗。

夏竦当然也是才子。12岁,夏竦作《放宫人赋》,援笔立成,17岁,他随父去通州狼山,作《渡口》诗,北宋王辟之说,以后此处题诗没有超过他的。

天禧元年,夏竦33岁,担任真宗的机要秘书知制诰一职已近三年,深得真宗的倚重,却突然被贬出京城,出知黄州。

他被贬的原因是后院起火了……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夏竦【鹧鸪天】

通鉴上说,夏竦的结发妻杨氏,本也是个心思细密、小有才情的女子,受不了丈夫仕途通达后侍妾成群,遂与本家兄弟杨媦(一说杨倡)一道,一张状子递到了开封府,告夏竦的一系列“阴事”……开封府压不住这事,一直闹到御史台和真宗跟前,最后,真宗降旨,判二人和离,夏竦因“束身不谨,闺门失和,触怒清议,有玷朝选”,被免去玉清昭应宫判官、礼部郎中和知制诰的职务,逐出汴京城,外放黄州。

33岁的夏竦遭遇挫折的这年,29岁的朱说擢文林郎、权集庆军节度推官,正牵着一匹老马意气飞扬地徒步赴亳州上任,并在这一年上《奏请归宗复姓表》,恢复范姓。北宋名臣范仲淹,就要开始他浓墨重彩的仕宦生涯了。

公元1018年(天禧二年)八月,真宗立皇子昇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昇王赵受益改名赵祯,晏殊以户部员外郎充太子舍人,从此贴心陪伴赵祯近四十年。

晏殊被选为太子舍人的原因颇有些奇妙。

天禧年间的北宋,已经多年不动兵戈,正是“垂髫之童,但习歌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的纸醉金迷的太平盛世,朝廷许士子们相约燕集,于是这些士子日日笙歌燕舞,惟有晏殊带着弟弟们闭门在家读书,于是,他被暗暗选中了……

选为东宫官以后,晏殊老老实实地说:“臣是没钱出去玩,臣要是有钱,也会出去玩的……”

果然,晏殊值史馆时偶尔也会出去玩,据说有词为证:

长安紫陌春归早。亸垂杨、染芳草。被啼莺语燕催清晓。正好梦、频惊觉。

当此际、青楼临大道。幽会处、两情多少。莫惜明珠百琲,占取长年少。

——晏殊【迎春乐】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晏殊【诉衷情】

当赵祯做了皇太子、晏殊做了太子舍人、朱说成为范仲淹、欧阳修下笔如成人的时候,柳三变,还继续在和考试搏斗……

这年开榜,长兄柳三复及第,柳三变第三次落榜!这个20岁成名的少年才子如今已经35岁了!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鹤冲天》

他如何会知道,只因为这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往后的十五年,他与功名再也无缘。


公元1019年(天禧三年),寇凖再次拜相。

公元1020年(天禧四年),因被牵连进周怀政案,寇凖又被罢相,逐出京城。这是寇凖的耳顺之年,但他却倔强地进逆耳之言,终于二次拜相后又二次罢相,先贬道州司马,再贬雷州司户参军,最终在三年以后死于贬所。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

——寇凖【踏莎行 春暮】

寇凖是北宋史上出了名的直男。

往后我们会看到,像他那么性子直、写词柔的人还有很多……

公元1020年(天禧四年),直男司马光生。

公元1021年(天禧五年),直男王安石生。

但等他们长大,还得等一些时日呢。

等我们的官家长大,也得等一些时日。

公元1022年(乾兴元年)二月,真宗崩,年仅13岁的赵祯继位,刘太后听政,吕夷简拜相。丁谓、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然而束手无策。翰林学士晏殊提出太后垂帘,与幼主同堂议政,得到大臣们的支持。刘氏从此开始十二年的垂帘听政。

赵祯5岁就被封为庆国公,9岁进封昇王,并被册立为皇太子。他少年老成,举止端庄,不苟言笑。据说他从未习练过飞白书,可是有一天在真宗灵御前见所陈飞白笔,取而试书,竟体势遒劲,就像是经过长年练习一样,遂赐群臣御飞白书各一轴……听起来真像是又一个神童啊。

13岁少年老成的神童皇帝,55岁机敏深沉的监国太后,心思不一的前朝群臣,仁宗朝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长安紫陌春已归,接下来的日子,会是雨横风狂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