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棄美國大學終身教授職位,毅然回到中國,只願為祖國培養人才

引言:

眾所周知,在清末的近一百年裡,這片國土未曾有過一絲安寧,狼火烽煙四處瀰漫,民不聊生,讓人不禁想到白居易在《賣炭翁》的一句: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問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在這樣的水生火熱的環境之下,望也望不到盡頭,內爭外鬥夾雜起來,老百姓叫苦不迭。許多優秀學者不齒與舊官僚同流,都背井離鄉去到了其他國家。

他放棄美國大學終身教授職位,毅然回到中國,只願為祖國培養人才

在新中國建立後,有詳細數據統計結果表明:在那之前,我國有多達五千名科學家定居於國外,新中國成立後,就有兩千多位定居國外的科學家主動回到國內,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而新中國也因為有了他們,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在飛速的發展。

他放棄美國大學終身教授職位,毅然回到中國,只願為祖國培養人才

事實上,當時的環境之下,科學家回到中國都會受到不少外界的阻撓,他們的回國之路是尤其艱辛的。大家所熟知的錢學森先生的回國之路更是坎坷,但他依然堅定信念回國奉獻,在他的心中,為了祖國做事,不管是被軟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是值得的。最終,如願以償國家也收穫了第一顆人造導彈。這就是國家與人民之間相互存互的珍惜。

中華學子有一顆炙熾熱的愛國心

即使時至今日,也有大批像錢先生一樣懷有一顆熱血沸騰的愛國之心的人,他們勇敢、善良、機智,給人諸多感動。段路明就是這樣一個忠心報國的科學家,一個站在世界頂端仍心繫祖國的科學家。他放棄了美國高薪優待的終身教授職位,毅然決然回到祖國,就是為了來到清華大學、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和一腔熱血奉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

他放棄美國大學終身教授職位,毅然回到中國,只願為祖國培養人才

段路明從小就酷愛學習,刻苦鑽研。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極強的他無論是在老師、家長還是同學們口中都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兒童”。在五花八門的學習世界中,他最擅長的就是化學,憑藉在化學方面的異稟天賦,他被保送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這裡,他完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的所有學習。畢業之後,感激母校便留任於此,也是這時,他成為了世界頂尖的科學家。

他放棄美國大學終身教授職位,毅然回到中國,只願為祖國培養人才

在2003年美國密歇根大學不斷向他發出邀請,盛情難卻,段路明成為密歇根大學的一名終身教授。六年後,他進入了美國的物理學會,以會士身份居其中。並且為了留住這樣一位優秀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美國密歇根大學出高薪優待企圖將他留在美國。

但段路明心懷大我,並不為之所動,而是一心向國,不論對方條件如何優厚,他都懷揣著他的一顆愛國之心,回到了這個養育他的國度。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後,他便擔任了清華大學邀請制講座教授,從此以後,他便輾轉中美,奔波勞碌成為了家常便飯。

他放棄美國大學終身教授職位,毅然回到中國,只願為祖國培養人才

他的身體和精力告訴他,這樣的勞累不能長期下去,終於,在祖國和美國之間做選擇的一天如期而至,正如《管子·牧民》中所言: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他決定辭去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放棄美國的優渥待遇,回到清華大學擔任教授,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畢生心血。

先有國後有家

段路明為什麼會回到了中國?其實從他的人生規矩不難看出,他從小就在中國長大,是中國給了他教育,是中國養育了他的身體與精神,“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人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更要做一個愛國的人。中國,對於他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的汗水、他的奮鬥和他一切一切的美好記憶都與中國密不可分,這裡是他成才之地,也會成為他塑才之地。

他放棄美國大學終身教授職位,毅然回到中國,只願為祖國培養人才

其實在海外的許多華人都有著非常強烈的祖國歸屬感。大家身在異鄉,無論生活多麼優渥,收入多麼可觀,心裡都是空蕩蕩的。身邊缺少著來自祖國的溫暖和安全感,總在獨處之時感到孤獨和思念。只有雙腳踏上華夏大地的這一刻,才能感受到來自自然萬物的擁抱和溫暖,才能發自內心的幸福與踏實。

他放棄美國大學終身教授職位,毅然回到中國,只願為祖國培養人才

許多學子,在外深造;許多華人,在外謀生。而他們不管身在何處,永遠流淌著炎黃子孫的血液,永遠與中國連著血脈。與段路明相似,他們對祖國的思念寬於海,長於天,這便是對於祖國的歸屬感和中華兒女的凝聚力。

參考資料:

《管子·牧民》

《賣炭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