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和宋代苏轼苏东坡的诗

这篇文,我选择的背景音乐是轻音乐,名字叫作《从来佳茗似佳人》。“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是苏轼写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他讲的是好的茶叶就好比一位佳人,清婉鲜醇的女子。今天分享的主题一方面和苏东坡先生有关,也与他的另一首诗和诗里他所讲述的故事有关,另一方面是和清婉鲜醇的佳人有关,因此选择这一首作为全篇的背景音乐。一曲《从来佳茗似佳人》,与大家共赏~


有一部法国电影,名叫《Lolita》,翻译为中文,根据发音直译的叫“洛丽塔”,根据内涵表现的翻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

洛丽塔(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和宋代苏轼苏东坡的诗

这部影片是根据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1997年上映。影片讲述的是一位中年男子大学教授亨伯特与14岁的少女洛丽塔的情感故事。先是亨伯特因为在年少的时候初恋女友死去这件事而心理上有阴影,后来在他一次租房的时候遇到了房东夏洛特14岁的女儿洛丽塔,两人也慢慢产生了感情。房东一家是单亲家庭,是房东一人抚养女儿,男主的出现让她心生爱意,也想为自己和女儿找一个归宿,各方面也好有个依靠。男主呢,为了能够与洛丽塔有更多的机会在一起,他居然就这样答应了房东,两人结了婚,三人过到了一起。

洛丽塔(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和宋代苏轼苏东坡的诗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呀,终于还是东窗事发,房东发现了亨伯特和洛丽塔的秘密,这下了不得,房东那叫一个“一怒冲冠”,sorry sorry,不是冲冠,是冲出家门,房东一怒之下冲出家门,然后很不幸,被车撞死了。最终的结局是,少女洛丽塔厌倦了中年的男主亨伯特,她做出的最终选择是——拂袖而去。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

这个故事和这部电影大概介绍完,里面有两个点我要拎出来分享一下。

一方面是关于“洛丽塔”和“萝莉”。

现在时装界有一种服饰风格叫作“萝莉”,就是打扮比较可爱的少女感很强的一种穿搭风格。原因就是在电影中女主洛丽塔的装扮就是这样的,所以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影视剧的影响和传导作用。

另一方面,也是下面我想着重阐述的,是关于年龄落差特别大的爱恋关系的概念,为什么这部电影就叫“一树梨花压海棠”了?

苏东坡在他的有生之年,写过一首诗,全文是这样的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字面意思比较直白,大概讲的是年迈八十高龄的老先生娶了大概“芳龄二八”的年轻女子为妻,然后老先生白发苍苍所以他用白色的梨花来描述,女子貌美红妆所以他用粉红色的海棠花来指代,然后是夫妻之间的日常生活状态的那点事。

洛丽塔(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和宋代苏轼苏东坡的诗

这首诗他是送给他的一位好友的,主要是用来调侃。这位友人名叫张先,和苏轼一样,也是背诵时候的一位词人,唐诗宋词元曲,那个时候是宋代,宋代流行的文学体裁诗词,因此二位都是文化人,也都是词人。张先八十岁的时候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少女为妻,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张先,问他是什么感受,张先答他一首诗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卿”指的是他的妻子,“花甲”是年岁的一种表达法,一般指六十岁(当然,花甲也是一种海鲜,还可以炒来吃,但是张先的意思是六十岁,诸位看官,千万别混淆了喔~)。然后,就有了上面苏东坡的那首诗,他是用来对答调侃张先的。

从那以后,关于老夫少妻的老少配,也会多了一种诗意的表达,那就是——一树梨花压海棠。

好了,关于“洛丽塔”和“萝莉”以及苏东坡和“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洛丽塔(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和宋代苏轼苏东坡的诗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有趣的现象和与之相关联的文化积淀、背后的或者历史的故事,可以右上角关注一下喔,谢谢!

注:本文所展示图片皆为精选网络图片,图片作者可联络本文作者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