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言传与身教,两者有无重要之分呢?

平凡练家人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言传和身教是两种最主要的方式。相对而言,身教要比言传更重要,原因如下:

第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除了学校里的老师,孩子与家长待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整天与家长待在一起,所以家长的言行,特别是行动,对孩子有巨大的影响,孩子无形中就会模仿家长的举动。如果家长的举动,或者做事的方式文明,那会对孩子起到好的影响作用,如果家长行为举止不文明,相反也会影响到孩子。

比如,如果家长下班以后躺在沙发上看手机,那么很难想象孩子能在旁边认认真真写作业。有时候家长一个不经意间的动作,就会影响到孩子,对孩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能有的家长会认为一些很小的细节,无所谓。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比如家长随地吐痰,随地乱扔果皮纸屑。那么孩子肯定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养成类似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不讲文明,不讲礼貌的人。

第二,如果只是注重言传,不注重身教,那么家长的言传会显得十分空洞,难以使孩子信顺。

这里并不是说言传不重要,而是说在言传的同时身教更重要。如果只是口头上说,而没有实际行动的指引,孩子就会觉得家长的说教十分空洞,难以信服。

如果家长在行动上做到了,即使口头上不说孩子也会记在心上。他从家长的行动中可以明显的认识到和感觉到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可以说道理不言自明。

教育孩子有很深的学问,与言传相比,身教更重要,事实胜于雄辩!


龙门木鱼


我女儿16了,我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感受是身教大于言传。

对孩子来说,忠言逆耳不一定利于行

家长的大道理孩子可能并没有听到。

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每个家长应该都碰到过,在孩子玩玩具时,叫孩子几声,孩子也没什么反应。因为您的声音并没有他们玩的玩具更有冲击力,还有一种可能是孩子的听觉发育还不健全。科学家实验证明,视觉和听觉比起来,视觉是优先级。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个用到这儿也可以说明问题,人类本能更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

大道理孩子理解不了。

父母总是以为自己的苦口婆心能够唤起孩子的行动,其实你说的那些孩子并没亲自感受,不可能感受到你的道理有用。

我也经历过对孩子苦口婆心的劝导,想着用自己的生活感悟来唤醒孩子的学习动力。

孩子说,你说的那些我没有经历过,并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听来的东西不如自己的切身感受更有冲击力。

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失败过,才能体味到痛彻心扉。你自己可能说的痛哭流涕,孩子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没有经历的经验教训对孩子来说就是白开水,索然无味。

孩子善于模仿。

小孩子善于模仿。他们模仿的,只是周围人的行为举止,大人说的道理就是已经背过,也没有任何意义。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孟母三迁,孟母就是深知这个道理,她在给孩子优化周围环境,减少负面影响。

家长回家忙完以后拿起本书来看,每天坚持,孩子就会好奇,书里到底有什么,为什么爸爸妈妈老看书,孩子可能就自己拿起书来看,寻找书中的秘密。

如果家长回家就看电视玩手机,孩子也会跟着被动看电视玩手机,如果家长沉迷于此。孩子也会对电视手机好奇。

家长如果为人不善,对父母不尽孝,在单位占小便宜。孩子也会学习,“学习”就是先去学别人,这个别人当然是周围人的言行举止和书本视频里的别人的间接影响,周围人的影响是优先级。然后他们自己去练习。有句老话叫“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如果家长不孝顺,孩子先学习,等到自己去练习的时候,可能就报应到父母身上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孩子也实用,家长自己不喜欢读书学习。逼着孩子努力读书学习而自己迷恋手机电视,孩子就会很难接受。

结语:教育孩子要少说多做,我的网名“先正己后教人”就是说的自己首先做好了,才有资格去教育孩子,身教大于言传。


先正己后教人


身教重要过言传。家长的行为是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行为的。

言传是建立在身教的基础上的,如果家长只说不做,或者自己说的自己都做不到,那这个言传八成是失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