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習春風潤江淮】保護好山好水 建設綠色江淮

綠水青山,天賦予皖。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稱讚,安徽山水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美好,叮囑“要把好山好水保護好”。 4年來,安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推動生態保護,推進汙染防治,深化環保改革,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安徽特色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           市場星報 記者 徐越薔


【習習春風潤江淮】保護好山好水 建設綠色江淮

《環湖大道》 王世保/攝


【習習春風潤江淮】保護好山好水 建設綠色江淮

航拍位於巢湖之濱的安徽肥東縣大宣梅園春光 王尚雲/攝


【習習春風潤江淮】保護好山好水 建設綠色江淮

淮南市鳳臺縣茨淮新河邊築起一道“綠色長城” 高斌/攝


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在安徽揭牌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安徽5.2萬餘名各級林長髮揮作用,嚴格實施野生動物管控措施,加密生態巡查巡護,全力促進林業復產,彰顯了林長制的改革優勢。截至3月底,安徽省林業企業復工率達98%,完成人工造林69.86萬畝,超過年度任務16.4%。

已經實施了3年的安徽林長制改革,是全國深化改革的“安徽樣本”之一。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叮囑“要把好山好水保護好,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隨後,安徽省圍繞把“好水”保護好,全面建立河長制;圍繞把“好山”保護好,探索實施林長制改革。

2017年6月,安徽在合肥、安慶、宣城3市開展試點,並逐步在全省推廣開來,建立以黨政領導責任制為核心的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體系,開展“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大任務。

除了助力復工復業,林長制改革還取得不少成效。統計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260萬畝,年均超額任務率45%以上。2019年下半年,我省大部地區持續高溫乾旱少雨,森林火險等級居高不下,各級林長責任落實到位,雖發生多起森林火災,但重點單位和敏感地帶沒有發生森林火災。

2019年,全國首個林長制改革示範區在安徽揭牌,林長制改革入選中央改革委2019年十大改革案例,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


全面推行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經驗

皖浙兩省在新安江流域實施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通過多年試點探索出“新安江模式”,新安江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水質常年優於地表水Ⅱ類、接近Ⅰ類。

為保護好山好水,我省出臺關於全面推廣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經驗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重要區域生態補償全覆蓋。2018年起,我省相繼實施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建立健全沱湖、滁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各地保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顯著增強。

2018年1月1日起,《安徽省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實施。我省建立了“以市級橫向補償為主、省級縱向補償為輔”的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機制,超標斷面責任市支付汙染賠付金,水質改善斷面責任市獲得生態補償金。全省共有121個斷面納入補償範圍,涵蓋境內的淮河、長江、新安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要湖泊。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計產生汙染賠付金2.47億元,生態補償金5.33億元。

去年重汙染天數同比減少50%

湛藍天空、白雲成片、繽紛晚霞、絢麗彩虹……這小半年來,“天空美照”頻頻刷爆大家的“朋友圈”。人們的直觀體驗,也客觀體現在了一組數據裡:今年以來,截至4月22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50.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9%,比2015年同期下降了14.4%;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2.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4個百分點。

近年來,我省全面打響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巢湖綜合治理等七場汙染防治標誌性戰役,取得明顯成效。

來看2019年的生態環境“成績單”,非常亮眼: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16市重汙染天數同比減少50%。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77.4%,劣Ⅴ類斷面比例0.9%,均達到年度目標要求;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比例85%,同比上升8.3個百分點,為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平。

記者瞭解到,我省還持續開展“綠盾”行動,組織對自然保護地遙感監測問題進行實地抽查和“回頭看”,督促各地建立臺賬並加快整改。“綠盾2019”自然保護地排查的878個違法違規問題已完成整改515個。宣城市和金寨等7縣(市、區)先後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旌德縣、嶽西縣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經濟帶

長江流經安徽416公里,素有“八百里皖江”之稱。江水浩蕩,奔騰不息。2018年3月,安徽出臺《關於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實施意見》,將其作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來抓,八百里皖江掀開嶄新的發展篇章。

具體來看,皖江城市在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岸線實施分級管控措施,開展“禁新建、減存量、關汙源、進園區、建新綠、納統管、強機制”七大行動。

2019年3月底,安徽啟動長江安徽段生態環境“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專項攻堅行動。聚焦長江經濟帶警示片問題、中央及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舉一反三大排查,形成“23+N”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清單,建立“點對點”“長對長”整改責任網,一體化推進長江流域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還一江碧水、保兩岸青山。

長江入河排汙口直接關係到長江水質改善,我省盯緊這個重要關口,全面開展排查整治行動。目前,正在開展後續監測和溯源,對監測結果進行分類研判及整治工作。

規劃建設環巢湖十大溼地保護與修復工程

巢湖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環巢湖溼地資源豐富。為加強環巢湖十大溼地保護與修復,增強全社會溼地保護意識,我省規劃建設環巢湖十大溼地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高質量打造環巢湖溼地公園群,發揮溼地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作用。

環巢湖十大溼地包括肥東十八聯圩、玉帶河,肥西三河,包河湖濱、派河口,巢湖半島、槐林、柘皋河,廬江馬尾河、棲鳳洲。現有溼地面積7.8萬公頃,佔合肥市溼地總面積的67%。不過,由於缺乏管護等多方面原因,出現了水質汙染嚴重、水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問題。

去年12月,《合肥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環巢湖十大溼地保護的決定》正式施行,明確禁止在溼地保護區內擅自開(圍)墾、填埋、取土、放牧、捕撈、引進外來物種、採挖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或者排放溼地水資源、修建阻水排水設施,禁止擅自建造建築物、構築物,並加大對十大溼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今後,我省將採取生態補水、封育、退耕還溼、植被恢復、保護野生動物、移民搬遷等措施,擴大溼地面積,增強十大溼地生態功能。

在全國率先實現第二輪省級督察全覆蓋

生態保護紅線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2018年6月底,省政府發佈《安徽省生態保護紅線》,正式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為21233.32平方公里,約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15.15%,原則上禁止開發。

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延伸和補充。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新近出臺《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實施辦法》,明確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框架、程序規範、權限責任、結果運用等。2018年至2019年,我省對16市分別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督察,在全國率先實現第二輪省級督察全覆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