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农业产能过剩吗?你怎么看?

焦点龙门阵


有些领域的产品是有些过剩,比如种植领域的玉米,近几年的产量就很大,导致玉米的库存储备一直居高不下,国家一直调整种植结构。但是相反大豆的种植却一直很少,导致大豆的进口量近年来持续飙升达到快1亿吨,还有很多产品的结构是这样的,所以并不是中国农业总体产能过剩,而是某个领域产能过剩,希望国家加大农业领域的结构调整。


懵濃看世界


很大一部分农业产能就是过剩的,主要原因就是和市场的需求脱节。

单个农民没法直接对接市场,信息滞后。通常一窝蜂种植或养殖一类农产品,而且相同时间集中上市,不过剩才怪。

农产品质量不突出,没有定价权,收入上不去,这些问题很普遍。


崂山咚咚


现代中国农业产能过剩吗?你怎么看?

就这个问题,从实际工作经验中谈谈对您的问题的观点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需要明确一个问题,您问题是现代中国农产品过剩吗?我认为不是过不过剩的问题。记得一句话:粮食供给充足时是商品,粮食供不应求时是战略物资。也就是说,从商品角度讲,可以研讨过剩问题,从战略角度看,需要研究的是国家安全问题,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所谓过剩就是供给大于需求,也就是说,现代中国农业产能过剩就是农产品供大于求。那么,中国农业产能真的过剩了吗?

不能否认,在改革开放以来很长时间内,许多农产品滞销是一个全局性、普遍性、多发性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关乎你我,关乎民生。农产品滞销是指市场的产品因为一些原因不受消费者欢迎而导致销售速度极慢的情况,导致再生产停止,农民利益损失。

我国农产品总体上供需平衡,但一些品种、在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滞销问题严重,如大宗产品中的玉米曾一度库存严重,农民卖粮困难;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滞销情况更是表现突出,一旦滞销,农民损失惨重。另一方面,一些农产品反而表现为供不应求,如大豆在我国就是总量不足,需要进口。

那么,农产品滞销就是过剩吗?说实话,现代中国农业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

就一般商品而言,供需关系是市场反应,尽管农产品略有其特殊性,总体上还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农产品滞销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供大于求所产生的。其实这是市场传递的一个假象,究其根本,农产品滞销的本质是低水平过剩。简单说就是劣质农产品多了,产生滞销;优质农产品不足,反而供不应求。

这样说可能会伤害农民的感情,但作为农产品消费者,我们都有亲身的体验:猪也不香了、果也不甜了,饭没饭味儿、菜没菜味儿。不是咱们嘴“刁了”,而是农产品已经不是原来那样儿的农产品了。同时,笨鸡蛋、散养猪、有机菜大行其道。供需失衡,可见一斑。

农产品的低水平过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品质不高、甚至低劣,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以玉米为例,东北主产区的玉米目前多数是“越区品种”,产量高、品质差,含水量大,饱满度低,销售困难,而优质玉米市场奇缺,无处可买。二是流通不畅,突出表现在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上。一方面市场信息不畅,农民往往是“种啥啥多,卖啥啥贱”;另一方面仓储、冷链等环节不配套,种出来运不出。这些也都是农产品低水平的一种表现。

造成农产品低水平过剩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农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单纯追求产量,主要解决人们吃饱的问题。现在由吃饱升级到吃好阶段,而农业没能及时转变,仍然停留在追求产量阶段。二农业投入“欠账”较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能力低下,配套设施短板。加之农民习惯意识难以转变,综合表现为低水平发展,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行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面就是提质增效,由产量增长型转变为品质、效益增长型。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应该是结合实际,有增有减,增减适度,减劣质低效,增优质高效,去产能,补短板,增效益。从具体措施上看,首先是市场倒逼,通过市场调节,促进转型升级。其次是政策引导,综合运用价格、补贴等手段引导农民和社会资本向优质高效转变。

个人理解,这个问题实质就是如何增加农民种粮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问题。这个问题挺深刻,切中要害。

种粮收入仍然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的主要 收入来源。但种粮收入出现瓶颈,有的年份甚至收入下降,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种粮积极性受到挫伤。

种粮收入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单产水平、产品品质,粮食价格及政策补贴。

从产量和品质上看,目前粮食单产基本已到天棚,提升空间有限。与此同时,粮食品质低劣,很大潜力可挖。

从价格和政策补贴来看,价格受市场和政策双重影响,价格要稳,结构要调,所以提高粮食价格不现实也不可行。玉米补贴取消其目的就是引导结构调整。因此,提高农民种粮收入不能靠提高粮食价格,关键在于农业种植提质增效和结构调整。

质量提升主要包括:

一是合理选用品种。由单纯追求产量向量质并重、以质为先转变。以玉米为例,农民目前大多选择生育期偏长的品种以维持较高产量,但严重影响了品质,自然价格上不去。应适当选用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品种以提高品质、提升价格;同时兼顾品种较耐密植性,以稳产量。

二是加大农艺措施。通过保护性免耕、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双大垄双行、间混套复种等多种农艺措施集约来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三是适度规模经营。上述措施的实现前提是土地集中连片下的适度规模经营。这就要求采取适合当地的有效方式方法实现土地集中连片。实践中农民合作社是一种有效形式。

结构调整主要包括:

一是劣改优,包括品种劣改优,选择优质品种;地域劣改优,选择当地优势作物;作物劣改优,在当地优势作物中选择相对高价值作物;方式劣改优,采用先进技术,实现集约经营。

二是多改少。改市场多的为市场缺的。

三是粗改精。改粗粮、大路产品为精粮和精品。

四是粮改饲。适当调减粮食面积,增加饲料面积,发展下游养殖。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效益提升、收入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