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名家:中国逻辑学的先驱为何昙花一现

先秦名家,是诸子百家中自成一派的代表,《汉书·艺文志》记载: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名家侧重事物本质的辩证关系,讲求区别各种名词与其概念之间的同异关系,是比较早期的逻辑学的代表。名家内部由于论辩之风盛行,各种观点亦是层出不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其内部形成的两大派别,即“合同异”和“离坚白”。

“合同异”派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惠施即惠子,惠子主张任何事物都存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相互联系,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表面与形式之间的联系。是早期相对主义的典型代表,惠子的理论是比较侧重唯物主义的典型形式,强调客观事物存在的必然性都是有其相对特点的,事物的存在性和当前的时间,空间都有相对的关系,其认为世间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相对性,提出人们认识世界,应当摒弃其内在的差异性,从而关注事物存在的相对性。惠子提出人们认识事物时,应当否定各种事物存在的互相对立,形成各种条件都存在的相对统一性。

惠子代表的合同异派,用十个命题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其中,“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表示世间万物都是由“小一”组成,其本质上并没有特别的不同,从正面论证了其事物相对独立却又同一的观点。而“泛爱万物,天下一体也”则从侧面体现了其主张善待世人,统治者需宽仁爱物,则天下归心。这一命题体现了其“去尊”的主张,强调宽厚待人,善爱他人。

先秦名家:中国逻辑学的先驱为何昙花一现

惠子

“离坚白”派中公孙龙是其最典型的代表人物,这一派别主张世间事物都是相对独立的,不存在相互关联的关系,强调事物的差异性,稳定性及独立性。论述了不同事物的不同质性和发展的过程中的不断性。离坚白派主张世间万物的相互独立性,从而否定了事物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公孙龙更是提出著名的“白马非马论”,他主张白马非马的依据是其只关注了事物的独立性,而没有深入研究其本质特点,白马非马论片面的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相互独立的,故而指白马中马为颜色,在词性上是形容多过名,因此其认为白马是白色的马,而马是特指并非一类的泛指,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白马是马中一个类别,因此会有黑马,而黑马亦是马,并非另一独有的事物。

公孙龙是典型的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其提出的白马非马论,主张白是色彩,而马是形式上的客观存在,因此认为白马非马,这与这一派主张的离坚白是统一的,他们认为石头是肉眼可见的白色的,但不能看见其坚硬与否,所以断言石非坚,即离坚白的论据所在。

先秦名家:中国逻辑学的先驱为何昙花一现

公孙龙

先秦名家是中国最早的较为成熟的论辩者,即延伸为今天的律师,这一派别主要是提出了早期的论辩方式和对事物认识的方法,虽然其两个分支提出的观点都有其片面性,没有完全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离坚白派讲求事物的独立性,讲求形和色的分别,却忽略了事物本质的存在中相互关联的关系,他们将客观存在的事物简单的拆分开来,从某一个方面去认识事物,从而得出了自己的观点,因此存在片面性。合同异派的认知则相对成熟一些,但也存在其不合理的方面,这一分支提出的观点,强调了事物差别的相对性,在某一空间或者时间维度中的区别,而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这两个分支点的观点都是从某一角度去认识事物,并没有完全客观的从本质上认识到事物存在的客观性,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事物的内在关系,无论是白马非马论,还是合同异派的十大命题,都存在主观性,而非客观的认识。这种对事物的片面认识和主张论辩的方式,对之后的名家流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滋生了一大批以论辩为阐述观点方式的研究者。

名家很少参与政治,大多是强调其认识事物的观点,早期称为“辩者”,但惠子提出了“去尊”的主张,强调,政治上要去除统治者尊而被统治者卑的想法,强调人与人应当平等,不应该存在阶级之分,这一观点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是较为罕见的,后续很多流派的大成者都或多或少借鉴了这一观点。公孙龙和惠子还共同提出“偃兵”的观点,强调统治者应该减少以武力等方式统治国家,反对以暴力方式统一天下,这在后来的很多学者流派中都有所借鉴。

先秦名家:中国逻辑学的先驱为何昙花一现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

名家作为先秦时期比较活跃的流派,虽然不及其他流派影响深远,但在战国时代却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其奠定了后来的诸多学派,主要精髓也被融入到各学派中,其在中国古代逻辑学和思想学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地步。是中国古代早期比较成熟的逻辑学的代表。

名家学派影响力远不及其他学派,在秦统一六国后,其逐渐消亡,这与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名家本身强调论辩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其一秦统一后,中央集权的统治力度控制更加充分,使得很多私学被禁止,从而无法得到发展,其后的统治者更加青睐儒家文化,使得这一流派逐渐被取缔。其二名家论辩的主要观点和秦汉以来的主流文化无法融合,中国古代注重人文而轻自然,这使得名家本身主张的形与实的论辩难以得到支持。其三名家作为早期的逻辑学先驱,其主张大多较为晦涩难懂,平民百姓很难真正了解其论辩的主张及内容,论点无法在广大百姓中流传。因此在秦汉之后,名家学派研究者,即早期论辩者逐渐转移其观点,而更向人文方面发展,这一流派难以延续,从而逐渐消失。

名家作为中国古代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派,在先秦时期是比较活跃的,其注重自然,发现事物的联系,并主张以论辩方式阐述其观点的方式,在当时还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虽然有其片面性和认识事物的不全面性,但对后世诸多学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当时对中国古代逻辑学和思想学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贡献。名家可以说是昙花一现的存在,但是其在中国逻辑学的地位还是容忽视的,是比较早期的开始认识事物的流派,直至今日,其论辩观点的论据阐述方式,仍值得我们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