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知多少:佛教兴盛儒家复苏的萧梁,一代明君梁武帝

南梁(502-557),又称萧梁,第三个在屹立南方的朝代,传国五十五年,佛教盛极一时,儒家重获新生。

萧梁开国之主叫萧衍,和南齐老萧家是本家,萧衍取齐立梁有一个原因是他的封地是古梁郡。有很多人会问都是姓萧又是本家,为什么不继续以“齐”为国号?这个问题我会在后面文章专门讲解。

南朝梁的正统皇帝一共四位,要是算上北周扶持的西梁或者后梁共有七帝,此文只说南梁帝。梁武帝:萧衍,在位502-549年。依次传临贺王萧正德,梁简文帝萧纲,梁豫章王萧栋。

南朝知多少:佛教兴盛儒家复苏的萧梁,一代明君梁武帝

梁武帝

萧梁开国

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萧何二十五世孙。他是南齐“竟陵八友”之一,胸怀文采,心有谋略,在文学上的造诣绝对可在南朝皇帝之中数一数二,称得上是:

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萧衍属于门阀入仕,因参与谋划齐明帝萧鸾篡位,事成论功行赏被赐中书侍郎,后又升为黄门侍郎。当北魏孝文帝南下伐齐之时,萧衍献奇策大破魏军。北魏再次南伐,萧衍被任命为雍州刺史,镇守襄阳,是为国家的擎天柱。

齐明帝萧鸾大杀同宗时,萧衍在坐守雍州,虽是萧氏宗亲但因他深知保身求全之术,所以得以幸免。在萧宝卷坐皇帝时期,国内叛乱多起再加上来自北朝的侵犯,可以说是“内乱九兴,外患三作”,这时萧衍就看到南齐时日不多了,私下暗自准备等候时机一举推翻荒乱不堪的统治,值得一提的是

伐竹沉木。史书记载:

雍州刺史萧衍闻之,谓从舅录事参军范阳张弘策曰:“一国三公犹不堪,况六贵同朝,势必相图,乱将作矣。避祸图福,无如此州,但诸弟在都,恐罹世患,当更与益州图之耳。”乃密与弘策修武备,它人皆不得预谋。招聚骁勇以万数,多伐材竹,沉之檀溪,积茅如冈阜,皆不之用。中兵参军东平吕僧珍觉其意,亦私具橹数百张。

萧衍让人伐竹沉木做好准备,等到时机来了,马上打捞起事先砍伐好的竹木,召集准备好的数千工匠以最短时间内建造战船。

后来,也就是502年,萧衍顺江而下直捣黄龙,攻破建康城,废齐建梁,是为武帝。

梁武治国

(1)梁武帝在政治上的手段极其高明,他一方面争取门阀士族的支持(主要是王谢家族),作为统治支柱,但只是给他们虚名,把他们作为摆饰。另一方面启用大批经世致用的中下层寒门、次门

来施行行政管理。使得萧梁的行政管理焕然一新,国力为之振兴。

《颜氏家训》记载有:

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

(2)文化上,梁武帝顺应社会的需要,大兴佛教和复兴儒家。因为宋齐两代出现了太多的同宗厮杀,以下乱上,简单地说就是君臣父子这种忠孝信念破碎了。

南朝知多少:佛教兴盛儒家复苏的萧梁,一代明君梁武帝

梁武戒肉

梁武帝不仅自己诚心信佛,而且把佛教当作一种教化思想的统治工具。因为北魏太武帝灭佛,梁武帝大兴佛教,北方人口大量向南方流动,农耕时代人口就是社会发展生产力。

此外,梁武帝建五经馆,命皇室士族学习儒家经典并扩散至全国上下,制定儒家五礼体系

就这样,梁武帝用儒家规范人的行为,释家规范人的心灵。但是有意思的是他规定不让和尚喝酒吃肉,而且是下的诏书。

南朝知多少:佛教兴盛儒家复苏的萧梁,一代明君梁武帝

萧梁和尚

(3)梁武帝统治后期太信佛了,南朝梁代实有佛寺2846所,仅建康就有超过五百所佛寺。规模庞大的寺院吸收了部分社会人口,但不事生产,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再经梁武帝几次政治和军事上的失误,酿造了一场侯景之乱

梁武之后的三帝都是职业皇帝,不作介绍。

五十年的繁华,佛兴儒复,文化昌盛,梁武之功,后人不忘。

这里是平常小道,每天更新文化作品,喜欢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