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打算去寫作業,但是家長一催促,就一點興致都沒有了,這種情況怎麼辦?

kurenai


一、家長方法不當。

家長從一張白紙開始培養你,同時還掌握著你的經濟來源,從道理上講,家長應該有威信讓你不必提醒就按時完成作業。但是,家長沒能做到。

二、家長不擔主責。

無論家長有怎樣優越的教育條件,但問題是家長不是教師。如果家長懂得教育,那是孩子的幸運;如果家長不懂教育,那才是普遍和正常。家長的主要任務是關心照顧,讓你衣食無憂,有條件專心學習。

三、學會自立自強。

無論教師如何逼迫,無論家長如何催促,學習終究還是為自己和靠自己。教師不能代替你學習,家長無法幫到你學習。當感到教師或家長煩的時候,多想一想大家終究是為了你;當拖延學習任務時,多想一想學習終究為自己。

四、學不進去怎麼辦?

求助老師,求助家長,求助自己,大家努力溝通協調形成合力。將來顯達了,全憑自己就能年薪幾十萬,那是你努力所得;將來落魄了,年薪幾萬甚至無力謀生,也是自己努力不夠的結果。人只要有擔當,不怨天尤人,怎麼都能活著。

朋友好,歡迎您交流評論。[玫瑰][玫瑰][玫瑰]


新月清寒


“本來想去寫作業,家長一催促,就一點興致都沒了。”題主的這個煩惱確實挺煩惱,本人表示大大的同情和理解。

怎麼辦?我的想法是:

第一、理解他們,做父母的就愛焦慮

喜歡督促你,這是家長的焦慮表現。怕你耽誤時間,怕你跟不上進度,讓你學習落後,怕你以後考不上好學校。

他們對你的擔心很多,如果不讓他們催促,他們會更加焦慮。

第二、跟父母好好溝通

與父母好好交流,避免爭吵。告訴他們你需要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並把你的學習計劃說給他們聽,讓他們瞭解你的學習安排和進度。

第三、嚴於律已,主動把自己的事做好

許多父母之所以總是督促孩子學習,是因為孩子們放任自己,管不住自己。

明明到了該學習時間,還在睡覺或玩遊戲,這樣就會引起家長的急躁情緒。於是導致他們開啟了“磨嘰”開關。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和父母好好溝通,用你的行動告訴他們,你能管理好自己。

這樣他們就不再焦慮了,不焦慮也就不會再對你“囉嗦”了。不知道我這樣說,有沒有幫到你?祝好!


心理學工作者張淑娟


這位同學你好,看到你的問題,我猜想,你當時一定是噘著嘴,扭著臉,滿滿的不開心。

不過,老師還是要給你點贊,因為老師看到了你學習的自覺性,你的獨立意識,以及雖然不開心,卻能尊重父母、與他們平和相守的態度。

這說明,你確實長大了,也懂事了。

人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應該理解,父母們也沒有多少跟我們打交道的經驗,他們只是靠著本能,用他們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來關心我們。

只不過,這些關心讓我們很不爽,甚至感覺他們在幫倒忙。

老師不放心的,是家長一催,你連學習的興致都沒有了,這可能會耽誤事。

你的困惑,老師也經歷過,我有一些想法想跟你分享一下,希望能夠給你一些啟示。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當我們面對家長的催促時,為什麼如此的不開心。

我們先從自身的角度講:

一是因為我們有強烈的自尊心。對於家長的催促,我們通常解讀為“指責”,因而直接的反應常常是:“我都多大了,你們還把我當小孩?”抱怨他們不懂我們,還在拿“管小孩”那一套對待我們。他們越是催,我們越是不願動
二是因為我們有強烈的自主意識。在學生時代,我們都有一個上了鎖的小抽屜,都會寫一本不願意給任何人看的日記,甚至我們自己的房間都不願意讓別人來打理。這在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界限感”,就是人們常說的“我的地盤我做主”。但是,家長的界限感不足,而我們自己呢,“領地意識”又太強,雙方不發生衝突才怪呢。

我們再從家長的角度講:

一是因為“關心則亂”。越是不瞭解,越是焦慮,越是一遍一遍催,一次一次喊。殊不知,孩子聽到的卻是這樣的潛臺詞:“還不去學習,你怎麼這麼不懂事?”,讓孩子非常鬱悶。
二是因為多年的“家長慣性”。從小到大,一直把孩子帶在身邊,習慣了把我們當成不懂事的孩子,生怕一個沒說到,耽誤了學習,吃虧的還是我們。

這也是大家一直在喊的“理解萬歲”的原因。

為什麼會發生“不理解”呢?

因為一個詞,我們和家長都不太明白的一個詞,叫做“青春期”。

什麼是青春期呢?

青春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專有名詞,也被形象地稱為“青春逆反期”(希望你別介意)。
逆反,跟“較勁”有點類似,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逆反期會有3個:
第一個逆反期發生在2-3歲時,叫“寶寶逆反期”,主要的表現是不聽媽媽的話,喜歡爭搶玩具。
第二個逆反期發生在6-8歲時,叫“兒童逆反期”,主要的表現是開始頂嘴。
第三個逆反期發生在12-18歲時,叫“青春逆反期”,主要的表現是:眾人皆醉我獨醒。

這個時期,我們開始讀初中。

正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心理開始發生一些變化。

我們覺得自己已經是大人了,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自尊心也不容侵犯,不想被管,最忍受不了別人還當我們是不懂事的小孩,哪怕我們明明知道經驗不行,也敢逞強,嘴上不認輸。

但悲催的是,我們的家長常常不瞭解這一點,雙方經常針尖對麥芒,造成了很多不愉快。

不過,看題幹中你的表現,你和父母之間的衝突僅僅停留在情緒層面,沒有上升到語言層面(爭吵),更沒有發展到行為層面(動手),說明雙方的溝通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但是,也要警惕,稍不注意,衝突可能就要升級,到那時候,就不好辦了。

好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改變當下的鑰匙就在我們手中。

其次,我們要主動想辦法,引導家長,改善不滿意的學習和生活氛圍。

青春期不是洪水猛獸,青春期也恰恰是我們生命中開始認真審視自己、瞭解自己、理解周圍關係、迅速增長經驗的關鍵期。因此,身處青春期的我們,要主動改變,營造寬鬆的家庭氛圍。

為此,我有3點建議:

建議1:主動溝通,增進理解,優化家長跟我們的相處方式。俗話說“鼓不敲不響,話不說不明”。作為子女,我們需要尋找恰當的時機、用恰當的方式,把我們的想法向家長說明白,讓他們學會放手,學會聆聽,避免家長們“刻舟求劍”式的管我們。

記得當年,我的做法是給家長寫了一封信,心裡面主要寫了4層意思:
一是告訴家長我的想法,我的變化以及我的壓力;
二是請求家長少指責多聆聽,在家建個公用記事本,有些家裡的時間安排,先溝通,後施行;
三是家裡的大事,比如買啥電器、搬家到哪裡之類的,最好能夠聽聽我的想法,家裡民主,關係才好;

四是我的隱私要尊重,比如日記本、個人書信沒經過我同意別偷看。
後來看,效果非常好。

也建議你採取諸如家庭聚會、私下聊天或者寫信留言等方式跟家長溝通,主動告訴家長在學習和生活中你是怎麼想的,希望家長怎麼去做,這樣更容易幫助家長理解我們,改變他們的行為方式,家裡的氣氛就會越來越和諧。

同時,作為子女我們也要理解:

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們往往把子女的成功和幸福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他們的忠告,往往是自己親身經驗的總結,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因此,我們作為子女應該經常向家長談談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當自己的意見與家長的想法不一致時,不能“耍態度”、“甩臉子”,要通過商量來解決,大家以理服人。

建議2:瞭解自己,陶冶自己,悅然度過自己的“青春叛逆期”。我們自己一定要明白,進入青春期的日子,我們的情緒很容易受到波動。因此,建議找一找相關的資料或者書籍,對青春期的自己加深瞭解,也算防患於未然。

在這個時期,我們要警惕自己身上會出現的3種典型逆反情況:

一是自主逆反。說得直白點,就是家長、老師盯得太緊,讓我們感到窒息。這時往往會拒絕辦一些本來願意辦的事,甚至故意去做與要求相反的事。在本次問題中提到的“催促學習”就屬於這種情況。
二是評定逆反。主要是家長對我們批評時,如果過分渲染、誇大其詞,會誘發我們產生逆反,直接頂嘴互掐。比如,翻騰舊賬、一無是處,會引起我們直接的反唇相譏。
三是禁果逆反。說白了,就是家長越反對,我們越要幹,本來不想幹,現在賭氣也要幹。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再一一列舉。

遇到這樣的情緒波動,我的經驗是,自我告誡“衝動是魔鬼”,平靜1分鐘,要先回房間或者找個安靜的地方讓自己平靜下來,恢復理智後,再決定幹什麼,千萬別做傻事,避免後悔。

這個時期,建議你培養一兩樣個人的興趣愛好。比如:琴棋書畫、打球運動等等,既可以陶冶自己,給自己一個情緒釋放口,也可以緩解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

建議3:自我驅動,提高目標感,增強學習效率。學生的本職還是學習,在問題中提到,父母的干預影響了自己的學習興致,現在分析,這主要是我們自己的目標感和內驅力還不夠強烈。

我建議你在家裡掛一份《每日生活學習作息表》,按照時間軸安排自己的學習內容及學習目標,這樣避免了學習的隨意性,也可以不受外界干擾。有利於形成良好的按時學習習慣。尤其對重點學習內容,要設定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提醒自己遵守約定。在完成學習任務時,要記得給自己一份小獎勵,讓自己的成就感越來越強烈,這樣,外界的影響就會減少,自我的驅動則越來越強。

總之,當我們面對衝突時,一定要讓自己平靜下來,理智起來,不甩臉子,不使性子,多跟家長交流,多主動化解衝突,讓自己順利度過“青春逆反期”,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以上是我的一點思考,希望可以給你一點啟示。

我是老白嘚吧嘚,一個專注教培的耕耘者,點擊關注我,可獲得相關資料。

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深度交流,謝謝!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