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或者勤奮,哪一種才是孩子們心裡最有力量的榜樣?

天才或者勤奮,哪一種才是孩子們心裡最有力量的榜樣?

一項新研究表明,比起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那樣天生聰明的科學家,像托馬斯·愛迪生那樣辛勤工作的科學家更能成為孩子們心中的榜樣。

天才或者勤奮,哪一種才是孩子們心裡最有力量的榜樣?

在一系列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孩子們更多地被那些勤奮努力而取得成功的科學家所激勵,而不是那些擁有著與生俱來卓越智力的科學家,比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博士生Danfei Hu,和威廉帕特森大學的心理學助理教授Janet N. Ahn共同完成了這項研究。他們認為,這些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消除某些關於科學成功的神話。

“一直以來都有著這樣誤導性的信念: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必須得是一個天才。”Danfei Hu說,“但這種錯誤信念可能是阻止人們追求科學或其他偉大事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努力奮鬥是科學工作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卓越天賦並不是成功的唯一先決條件。我們需要幫助在科學教育中傳遞這一信念。”

研究人員們表示,有許多學生在學校學習自然科學專業,但大學一畢業就退出了這些職業道路。這種現象被稱為“STEM流失”(leaking STEM pipeline)。

STE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

為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Danfei Hu想研究科學家榜樣效應。榜樣能夠給那些有志於從事科學事業的年輕人們提供可模仿的具體目標、行為或策略。儘管先前的研究已經檢驗了那些讓榜樣生效的品質,Danfei Hu仍然非常好奇,人們對榜樣的信念是否會對他們的動機產生影響。

“人們如何對榜樣的成功進行歸因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些觀點很可能會影響他們是否相信自己也能取得成功。”Janet N. Ahn表示。

天才或者勤奮,哪一種才是孩子們心裡最有力量的榜樣?

研究人員先後對176、162、288名參與者進行了三項研究。在第一項研究中,所有的參與者們都讀到了一個關於科學家努力奮鬥的故事。然而,有一半的人認為這個故事是愛因斯坦的,另一半人則認為這個故事是愛迪生的。

儘管故事都相同,但參與者們更傾向於認為,與生俱來的才華才是愛因斯坦成功的原因。另外,那些讀完故事後認為故事是愛迪生的參與者,更有動力去完成一系列的數學問題。

“這證實了,人們似乎普遍認為愛因斯坦是一個天才,他的成功通常與非凡的天賦聯繫在一起,”Danfei Hu說,“而另一方面,眾所周知,愛迪生在試圖發明電燈泡時失敗了1000多次,人們通常認為他的成功與堅持和勤奮有關。”

天才或者勤奮,哪一種才是孩子們心裡最有力量的榜樣?

在第二項研究中,參與者再次閱讀一個關於一位努力奮鬥的科學家的故事,但是一半的參與者認為故事是關於愛因斯坦的,另一半參與者則認為,這個故事來源於一個叫馬克·約翰遜的科學家。儘管這個名字是研究者們捏造的,參與者們不可能對他熟悉。但與那些認為自己讀的是愛因斯坦的故事的參與者來說,這些參與者更少地表現出認為卓越的天賦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並且更可能在一系列數學問題上表現得更好。

而在第三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實驗程序做了一些改變:他們隨機分配參與者閱讀一個科學家的故事,或許是一個不知名的,或許是愛因斯坦或愛迪生。結果發現,與那位不知名的科學家相比,愛迪生的故事更能激勵參與者,而愛因斯坦的故事則讓他們失去了動力。

天才或者勤奮,哪一種才是孩子們心裡最有力量的榜樣?

“綜合這些結果表明,當我們假設某人的成功來源於不懈努力時,這比聽到一個天才註定成功的故事更能激發人的積極性。”Danfei Hu說,“知道通過勤奮努力能夠獲得偉大的成就,這一點非常鼓舞人心。”

研究者們相信,這項研究不僅可以提高關於榜樣設置的有效性,也能夠優化各年齡段孩子的科學教育。

“這些信息有助於我們重新打磨我們在教科書與課程中所使用的語言,以及如何重新組織關於如何在科學事業上取得成功的公開討論。”Danfei Hu這樣說,“孩子們總是試圖從周圍的人身上尋找靈感並進行模仿。如果我們能夠傳遞‘為成功而努力奮鬥是非常普遍的事情’這樣的信息,那這將是非常有益的。”


參考:

https://www.futurity.org/scientist-role-models-hard-work-motivation-23041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