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之橋·31、從第一天起就有危機意識

夢之橋·31、從第一天起就有危機意識

第十一章:危機的意識

31、從第一天起就有危機意識

我在閱讀《金橋範式》這本書的時候,在這段話前停留了許久——

“難能可貴的是,金橋從一開始看到了危機。在一份內部文件中,我們看到這樣一段文字:‘金橋出口加工區開創初期的危機在於土地資源與財力資源;開發區前期的危機在於是否能以最短的週期開發出理想的基礎設施,以及有無投資項目;開發過程中的危機在於投資落戶的項目能否產生可觀的效益,能否持續不斷地有新項目源源不斷地落戶以及金橋開發區自身能否順利地滾動開發;開發後期的危機在於出口加工區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持續不減,以及區內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是否算得上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產業支柱。而始終如一地使開發區有危機感的是人才的競爭與開發。’”①

這是金橋人在創業起步的時候寫下的文字,一種深刻的危機意識。時時刻刻在記住自己身處的危機,在逼迫自己不能停歇前進的腳步,在激勵自我勇於朝著既定的目標奮進。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三十年的金橋開發歷程有這樣三個階段:

1990年—2000年為開發建設階段。創業艱難百戰多,不願意落後的中國人、上海人、浦東人、金橋人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追趕著世界的腳步,在這片農田上建設起一個國家級的開發區雛形。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強度投入,形成了以汽車、電子信息等為核心的支柱產業,突破了千億產值。被國務院主管部門譽為“金橋模式”,一舉奠定了金橋品牌在上海先進製造業的重要地位。

2001年—2010年是跨越騰飛階段。在這片熱騰騰的土地上是金橋人演繹出大開發、大建設的劇目,為快速發展的浦東增光添彩,用智慧和勤奮在一張規劃的藍圖上繪上了最靚麗的圖畫。按照“產城融合”的思路,推進“優二進三”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先進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兩輪驅動格局,成為上海園區轉型升級樣本。在開發實踐中成功打造了“碧雲”、“由度”、“Offce park”等知名品牌,累積獲得近40個註冊商標;

夢之橋·31、從第一天起就有危機意識

2011年開始到今天是金橋人創新轉型的攻堅階段。從“世界品牌金橋造”到特大型城市上海的“城市副中心”華麗轉身。要實現園區能級的提升,要實現產業與城市的高度融合。深耕金橋、轉型發展,走向市場,推進產業發展由先進製造基地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智造創新集聚區”進發,努力打造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城區。

三十年的發展,始終把“危機”兩個字記在心上。當上海自貿區、科創中心、金橋城市副中心建設等戰略機遇來臨的時候,他們從多個角度全方位地展開一場挑戰新“危機”的攻堅戰。

1990年的4月18日,是開發開放浦東邁出了堅實腳步值得紀念的日子。

當年9月,國務院批准設立陸家嘴、外高橋、金橋三個國家級開發區,擔當開發重任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公司、外高橋保稅區開發公司、金橋出口加工區開發公司也同時成立,兩年後張江高科技園區和開發公司成立,基本確立了以四大開發區為引領的浦東開發開放格局。

出發的時候,這四艘小舢板勇敢地躍入市場大潮,推動著浦東開發開放。

今天,這些曾經的小舢板已經組合成為一艘駕馭大潮的艦隊,劈波斬浪創造著新的業績。

在當今轉型的大格局中,金橋股份人清醒地看到在這個艦隊中爭先的艦船:有國家級科技開發園區的張江集團、有自貿區落座的外高橋集團、有轉戰前灘的陸家嘴集團,還有創造了一座新城的港城集團。那麼,我們金橋呢?我們拿什麼為這個時代增光添彩呢?

這是一種壓力,更是一股子動力!金橋需要與兄弟戰艦一起並駕齊驅!

2008年的金融風暴給金橋帶來的衝擊,一個老廠房的故事僅僅是一個縮影。從1990年到2008年只有18年的時間,對於金橋來講正在經歷一場新的考驗。

一家大型國有上市企業——金橋股份如何續寫輝煌,一直是金橋股份人在努力探求的課題。當發展成為企業永恆的主題,如何發展、發展什麼成為一道坎,邁過去將是一片光明!

夢之橋·31、從第一天起就有危機意識

2015年,對金橋股份公司而言是一個轉折的關鍵年份。這一年金橋股份公司直接隸屬浦東新區國資委,定位是充分發揮國有上市公司的綜合優勢,在金橋區域開發中承擔起三個角色:產業的推動者、園區的開發者、服務的提供者。

任重道遠!

——————————————————————————————

①藍獅子編著·屈波執筆:《金橋範式·一個國家級開發區的崛起和發展路徑》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第33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