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一搏還是保守放棄?高風險手術的併發症和兩難選擇

聊聊這些年外科醫生遇到的那些併發症

本文為泌尿明醫生原創,未經許可拒絕轉載。

#健康科普挑戰賽#

#把健康帶回家#

#科普一下#

併發症,外科醫生永恆的話題……

Every surgeon carries about him a little cemetery, in which from time to time he goes to pray. A cemetery of bitterness and regret,of which he seeks the reason for certain of his failures.

—法國醫生萊利徹, 1879–1955

法國醫生的名言,大意是每個醫生心裡都有一塊小墳墓,一個他常常駐足祈禱的地方,充滿了苦澀和遺憾,一個尋找他失敗原因的地方。法國醫生萊利徹的這句話,意思是每個醫生在職業生涯中都會有遺憾,都會有挽救不了的病人,都會有治療的缺陷。醫生的職業誕生的時刻就被賦予了治病救人的使命,但常常面臨著無法救援的尷尬和困境。


冒險一搏還是保守放棄?高風險手術的併發症和兩難選擇


首先併發症並不是醫療糾紛,也不是醫學錯誤,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打個比方,就好比你去開車,開車技術在駕校合格了,拿到了駕照(醫學院校畢業拿到了行醫資格證),學會了交規(多年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歷練掌握了疾病診斷規律知道哪些紅線不能碰),然後上路了,你可能會遇到其他的車剮蹭你,可能會遇到雨天路滑、雪天結冰,過路的車的影響,行人的干擾,總之呢可能出交通小意外,這種意外是不可控的,但是可以通過熟悉交規和安全駕駛習慣最大程度較少和減輕後果的,這叫叫做併發症,併發症是不可能完全杜絕的,但是可以有效防控的,就是不怕出併發症,問題在於出了以後能夠及時有效的處理。為什麼我們做手術喜歡找中老年醫生,年輕醫生經驗少,中年人歷練充分手動作嫻熟,老年醫生經驗豐富但眼花體力差,所以老中青的結合是最優化的醫療團隊配置。

病例一:腎衰老太太的最後人生

10年前接診過一例膀胱腫瘤的患者,高齡,81歲,膀胱裡腫瘤都快長滿了,做膀胱鏡病理明確為高級別尿路上皮癌,浸潤性,按照治療原則應該做膀胱全切。患者身體情況很差,有腎衰,長期透析,營養狀況極差,體重不到80斤,手術風險極高。和家屬充分溝通了,不手術只有等著血尿嚴重了回醫院輸血,輸營養液;手術還有一線生機,但手術風險極高,隨時可能倒在手術檯上和術後恢復期。家屬是一個老幹部,溫文爾雅的老先生,表示一定要做手術,不能看著患者天天尿不出尿,血塊堵著,反覆來醫院急診衝管,水米不進地消耗去世,要求積極治療。於是充分評估了手術風險,找了麻醉科、重症監護室等多學科會診後做了膀胱全切的手術,為了快速完成手術u,這個患者時做的開放的膀胱全切,手術時間1個小時就結束了,醒來以後一般情況還可以,生命體徵都比較穩定,但隨後的幾天時間,老太太說不想輸液,一輸液胳膊腫的厲害,可是每週要透析三次,腎衰透析的患者沒有尿,是不能喝水額,人體補充水和能量、電解質等營養物質就兩種方式口入和非口入也就是靜脈輸液,兩種攝入方式患者都不能正常進行,結果就是負擔平衡,我們每天找營養科給配少量營養餐吃,但在1周的時候患者病情逐漸惡化,傷口裂開,經歷了2次重新縫合傷口。傷口一定是機體自身長的,不是縫封起來的。最後呼衰、轉重症監護室,最終也沒有堅持下來。這個患者我印象極深,每天去給她換藥。家屬表示了充分的理解。我想這就好比是一個老房子,不拆不換大件還能修修補補住,一旦換了大梁,可能房子都會塌了,器官的老化和功能的衰減沒有給老太太順利恢復的機會。如果可以再選一次的話,家屬會選擇手術嗎?還是看著患者天天尿血、血塊堵塞半夜來醫院衝尿管,天天輸血、滴水不進的消耗死亡?我想沒有正確的答案。那麼如果可以再選一次的話,醫生會選擇做手術嗎?做了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不做,只有衰竭死亡一條路。也沒有正確的答案。但如果這個病例擱到現在,我相信90%的醫生都會選擇不做,因為風險太高了,手術患者的預後不佳對於醫生的職業榮譽感打擊很強,對這個手術以後可能就沒有信心了,儘管不是手術操作技巧的問題。


冒險一搏還是保守放棄?高風險手術的併發症和兩難選擇


冒險一搏還是保守放棄?高風險手術的併發症和兩難選擇


以後我會寫其他併發症,聊聊醫學選擇中的那些難題。

#頭條科普挑戰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