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扶貧實踐:四川青年赴浙學習務工解“兩難”

“雙循環”扶貧實踐:四川青年赴浙學習務工解“兩難”

胡濤在造紙車間實習。 尹嬋萱 攝

胡濤在造紙車間實習。 尹嬋萱 攝

中新網衢州10月13日電(張斌 童笑雨 邵黎 尹嬋萱)今年初,18歲的四川瀘州人胡濤從當地敘永縣職業高中“轉校”至浙江衢州龍游縣職業技術學校,隨後在工人短缺的龍游企業就業,幫助家庭脫貧。前不久,胡濤領到人生首筆工資,幾年後,他就能為老家房屋攢下翻修錢。

方才成年的胡濤,人生才剛剛起步。其身後,是中國提出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及今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與全面小康的“時代之聲”。

在龍游縣職業技術學校負責人看來,以胡濤為縮影的上述川浙兩省間的互動,有其特殊意義:四川學生解決“就業難”,浙江企業改善“用工荒”,通過打通東西部交流和校企實習、就業通道,其探索出企業、學校“雙贏”的教育扶貧新模式。

四川學生“轉校”浙江 從孩子變為“頂樑柱”

東西部扶貧協作體系中,龍游縣結對幫扶敘永縣。2019年,龍游縣職業技術學校迎來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職業高中的“轉校生”。

學習一段時間的技術理論知識後,“轉校生”們被龍游縣職業技術學校安排進龍游多家企業實習。一年後,不少人拿到能養活自己的工資,還帶動自己的親友、老鄉一起努力脫貧。

胡濤是其中一員。他在龍游縣職業技術學校介紹下,進入龍游縣家家發紙業有限公司實習,負責把原始紙漿變成固體紙的工序。車間班長告訴胡濤,實習期工資雖不多,但等轉正後,收入就會上漲,如表現出色,月收入能達五、六千元。幾年後,胡濤就能攢下在老家翻新房子的錢。

龍游縣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周玉清說,2019年開始,有兩批共65位學生從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職業高中到龍游縣職業技術學校,並被安排進造紙、玻璃製造、化妝品製造等企業實習。

胡濤的同事和同學——20歲的潘波是2019年第一批從敘永來的“轉校生”。實習一年後,他已轉正,依靠自己的收入成了家中“頂樑柱”。

“第一批32位學生中,有22人已經成功就業轉正,在龍游紮根發展。第二批進入企業實習的學生,也有不少被企業看中提前‘預定’,就等實習期結束後籤合同了。”周玉清說。

“雙循環”扶貧實踐:四川青年赴浙學習務工解“兩難”

戚影(左一)到造紙車間探望在此實習和工作的敘永學生。 尹嬋萱 攝

教育扶貧解“就業難”“用工荒”

2019年開始,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馬嶺中學副校長戚影也來到龍游縣職業技術學校掛職交流。在她看來,龍游縣職業技術學校為“轉校生”們安排頂崗實習的方式,促進了這批學生的就業。

“我們敘永縣的職業學校也有‘造紙班’,但因為缺乏造紙企業,學生們學了技術也難有用武之地。其他的專業也是如此,由於缺乏成規模的相應企業,學生們畢業後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戚影說,相比之下,龍游縣的中小企業較多,涉及行業也比較豐富,龍游縣職業技術學校把從敘永來的“轉校生”們安排進企業實習,既為其提供在實踐中學技術的機會,也拓寬其就業和擇業範圍。

“這群孩子很能吃苦,學得也快。”家家發紙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企業一直面臨“用工荒”難題,尤其缺懂技術又勤快的年輕人。自從敘永來的“轉校生”們實習上崗後,“用工荒”難題緩解了不少。不少實習生轉正後,很快被提拔為班長,成為企業骨幹。今年春節後,還有學生從老家帶親友、同鄉來應聘,讓企業十分“驚喜”。

“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時,我們一直在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扶貧’,怎樣才能讓職業教育真正發揮扶貧的作用。”龍游縣職業技術學校校長毛芳說,該校通過打通東西部職業學校之間的通道、打通校企實習和就業的通道,發揮職業教育特色,成功探索出教育扶貧新模式。(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