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死与生——《鼠疫》读后感

直面死与生——《鼠疫》读后感

写过不少的读后感,每次写读后感的时候,我都会想一个问题,究竟这读后感是写给看过书的人看?还是写给没有看过书的人看?

当自己看了越来越多的书以后,会有这样一种观念,无论任何人,看完自己想看的一本书后,会形成属于她/他/它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任何别人的读后感,对她/他/它而言都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再好的读后感,也不可能把原著的精神和思想完全给展现出来,所以对于看过书的人而言,是完全没有必要再去读什么所谓的读后感之类的文章的。但荒谬的现实世界是,没有读过原著的人,应该对对应的读后感没有什么兴趣,而只有读过原著的人,也许有一部份人会去想知道别的人阅读后的感受,于是也许就是这些不需要阅读读后感的人,会去阅读读后感,这就是真实的世界,也是真实的荒谬的世界。

2020年4月21日至4月23日,每天用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共三天,六个小时,看完了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鼠疫》。有些感想,想写给那些没有看过《鼠疫》的人看。

阿尔贝·加缪,生于1913年11月7日的阿尔及利亚的小镇蒙多维,他父亲祖籍法国,而母亲祖籍为西班牙。他的诞生地是阿尔及利亚,但国籍为法国。在他未满2岁时,父亲就在一次法国与德国的战争中死亡,加缪被母亲及亲戚抚养长大。20世纪早期的阿尔及利亚是动荡的,加缪在21岁时,进入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和古典文学,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大量阅读,而且也开始写读书笔记,司汤达、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等人的书籍他都详细阅读。1934年6月,加缪大学毕业,并在毕业的这个月,结婚了,娶了西蒙娜·耶,然而加缪的首次婚姻仅仅维持了一年……

加缪用演员这个职业维持生计,同时也不停歇的开始了写作。1942年,他的成名作《局外人》在法国出版,而后《西西弗斯神话》、《鼠疫》、《反抗者》等名作陆续出版。在法国文坛引起哄动。并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60年1月4日,阿贝尔·加缪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享年47岁。

本来写《鼠疫》读后感,但却用来近500字来介绍作者阿尔贝·加缪,如果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看到,必然会说我偏题了。

回到《鼠疫》这本书。概况而言这是一篇类似纪录片一样的文体整理的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阿尔及利亚滨海城市奥兰的一次持续了10个月时间的鼠疫的纪录。文中用医生里厄的视角,描写了鼠疫期间这个城市,这二十万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就如加缪自己介绍的,他无欲于塑造英雄或者正义,他只是希望用冷峻但客观的描述,讲解这个海滨小城的一次厄运,这里面的几个主角,医生里厄、防疫志愿者塔鲁、记者朗贝尔、公务员格朗、犯过罪但未被捕的科塔尔、神父帕纳卢、法官奥东先生……这些人让这个滨海小城活了起来,让这个经历鼠疫的不幸的城市变得鲜明而且直击心灵。

从文字修辞的角度,加缪是冷酷的,他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去描写生离死别,但整本书籍里,无不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世界的冷峻。如果硬是要找出几句话来归纳书籍的主题,我想"反抗、同情、自省"是比较适合的三个词语。当然最能表达文中思想的,自然是加缪本人的文字更为恰当。在这里节选两节文字,来召唤所有未看过这本书的人。

"人世间流行过多少次瘟疫,不次于频繁的战争。然而,无论闹瘟疫还是爆发战争,总是出乎人的意料,猝不及防。里厄大夫跟我们的同胞一样,也是猝不及防。必须这样来理解他的犹豫不决。也必须这样来理解他在担心和信心之间的摇摆不定。面对一场突发的战争,人们总是这样说"这仗打不久,这么打也太愚蠢了。"毫无疑问,进行一场战争肯定是愚蠢到家了,但是愚蠢并不妨碍战争会持续很久。人若是不总为着个人着想,那么就会发觉,原来愚蠢是常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同胞跟所有人一样,他们考虑自身,换言之,他们是人本主义者,他们不相信灾祸。灾祸无法同人较量,于是他们就认为,灾祸不是真实的,而是一场噩梦,总会过去的。然而,并不是总能过去,恶魔接连不断,倒是人过世了,首先就是那些人本主义者,只因为他们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我们的同胞,论罪过也并不比别人大,只不过他们忘记了应该谦虚,还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这就意味着灾难不可能发生,他们继续经营、准备旅行、发表议论。他们怎么能想到鼠疫要毁掉他们的前程,打断他们的出行和辩论呢?他们自以为自主自由,殊不知只要还有灾难,永远也不可能自主自由。"(摘录于《鼠疫》第一部第五节)

"里厄倾听着从市里飞扬起来的欢乐喧声,确实念念不忘这种欢乐始终受到威胁。因为他了解这欢乐的人群并不知晓的事实:翻阅医书便可知道,鼠疫杆菌不会灭绝,也永远不会消亡,这种杆菌能在家具和内衣、被褥中休眠几十年,在房间、地窖、箱子、手帕或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会等到那么一天,鼠疫再次唤醒鼠群,将其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里死去,给人带去灾难和教训。"(摘录于《鼠疫》第五部第四节,也是全文结尾。)

谢谢阅读!

2020年4月28日


直面死与生——《鼠疫》读后感

阿尔及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