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死與生——《鼠疫》讀後感

直面死與生——《鼠疫》讀後感

寫過不少的讀後感,每次寫讀後感的時候,我都會想一個問題,究竟這讀後感是寫給看過書的人看?還是寫給沒有看過書的人看?

當自己看了越來越多的書以後,會有這樣一種觀念,無論任何人,看完自己想看的一本書後,會形成屬於她/他/它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任何別人的讀後感,對她/他/它而言都是可有可無的,而且再好的讀後感,也不可能把原著的精神和思想完全給展現出來,所以對於看過書的人而言,是完全沒有必要再去讀什麼所謂的讀後感之類的文章的。但荒謬的現實世界是,沒有讀過原著的人,應該對對應的讀後感沒有什麼興趣,而只有讀過原著的人,也許有一部份人會去想知道別的人閱讀後的感受,於是也許就是這些不需要閱讀讀後感的人,會去閱讀讀後感,這就是真實的世界,也是真實的荒謬的世界。

2020年4月21日至4月23日,每天用大約兩個小時的時間,共三天,六個小時,看完了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的代表作《鼠疫》。有些感想,想寫給那些沒有看過《鼠疫》的人看。

阿爾貝·加繆,生於1913年11月7日的阿爾及利亞的小鎮蒙多維,他父親祖籍法國,而母親祖籍為西班牙。他的誕生地是阿爾及利亞,但國籍為法國。在他未滿2歲時,父親就在一次法國與德國的戰爭中死亡,加繆被母親及親戚撫養長大。20世紀早期的阿爾及利亞是動盪的,加繆在21歲時,進入阿爾及爾大學攻讀哲學和古典文學,在大學期間,他開始大量閱讀,而且也開始寫讀書筆記,司湯達、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等人的書籍他都詳細閱讀。1934年6月,加繆大學畢業,並在畢業的這個月,結婚了,娶了西蒙娜·耶,然而加繆的首次婚姻僅僅維持了一年……

加繆用演員這個職業維持生計,同時也不停歇的開始了寫作。1942年,他的成名作《局外人》在法國出版,而後《西西弗斯神話》、《鼠疫》、《反抗者》等名作陸續出版。在法國文壇引起鬨動。並於195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0年1月4日,阿貝爾·加繆在一次車禍中喪生,享年47歲。

本來寫《鼠疫》讀後感,但卻用來近500字來介紹作者阿爾貝·加繆,如果我的初中語文老師看到,必然會說我偏題了。

回到《鼠疫》這本書。概況而言這是一篇類似紀錄片一樣的文體整理的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阿爾及利亞濱海城市奧蘭的一次持續了10個月時間的鼠疫的紀錄。文中用醫生裡厄的視角,描寫了鼠疫期間這個城市,這二十萬形形色色的人的生活。就如加繆自己介紹的,他無慾於塑造英雄或者正義,他只是希望用冷峻但客觀的描述,講解這個海濱小城的一次厄運,這裡面的幾個主角,醫生裡厄、防疫志願者塔魯、記者朗貝爾、公務員格朗、犯過罪但未被捕的科塔爾、神父帕納盧、法官奧東先生……這些人讓這個濱海小城活了起來,讓這個經歷鼠疫的不幸的城市變得鮮明而且直擊心靈。

從文字修辭的角度,加繆是冷酷的,他沒有用太多的筆墨去描寫生離死別,但整本書籍裡,無不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世界的冷峻。如果硬是要找出幾句話來歸納書籍的主題,我想"反抗、同情、自省"是比較適合的三個詞語。當然最能表達文中思想的,自然是加繆本人的文字更為恰當。在這裡節選兩節文字,來召喚所有未看過這本書的人。

"人世間流行過多少次瘟疫,不次於頻繁的戰爭。然而,無論鬧瘟疫還是爆發戰爭,總是出乎人的意料,猝不及防。裡厄大夫跟我們的同胞一樣,也是猝不及防。必須這樣來理解他的猶豫不決。也必須這樣來理解他在擔心和信心之間的搖擺不定。面對一場突發的戰爭,人們總是這樣說"這仗打不久,這麼打也太愚蠢了。"毫無疑問,進行一場戰爭肯定是愚蠢到家了,但是愚蠢並不妨礙戰爭會持續很久。人若是不總為著個人著想,那麼就會發覺,原來愚蠢是常態。在這方面,我們的同胞跟所有人一樣,他們考慮自身,換言之,他們是人本主義者,他們不相信災禍。災禍無法同人較量,於是他們就認為,災禍不是真實的,而是一場噩夢,總會過去的。然而,並不是總能過去,惡魔接連不斷,倒是人過世了,首先就是那些人本主義者,只因為他們沒有采取防範措施。我們的同胞,論罪過也並不比別人大,只不過他們忘記了應該謙虛,還以為自己無所不能,這就意味著災難不可能發生,他們繼續經營、準備旅行、發表議論。他們怎麼能想到鼠疫要毀掉他們的前程,打斷他們的出行和辯論呢?他們自以為自主自由,殊不知只要還有災難,永遠也不可能自主自由。"(摘錄於《鼠疫》第一部第五節)

"裡厄傾聽著從市裡飛揚起來的歡樂喧聲,確實念念不忘這種歡樂始終受到威脅。因為他了解這歡樂的人群並不知曉的事實:翻閱醫書便可知道,鼠疫桿菌不會滅絕,也永遠不會消亡,這種桿菌能在傢俱和內衣、被褥中休眠幾十年,在房間、地窖、箱子、手帕或廢紙裡耐心等待,也許會等到那麼一天,鼠疫再次喚醒鼠群,將其大批派往一座幸福的城市裡死去,給人帶去災難和教訓。"(摘錄於《鼠疫》第五部第四節,也是全文結尾。)

謝謝閱讀!

2020年4月28日


直面死與生——《鼠疫》讀後感

阿爾及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