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船長”在這裡汲取智慧

當一名劈波斬浪的船長,是許多人兒時的夢想。船長需要具備過硬的能力素養,而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就是這樣一個培養航海家的“搖籃”。

作為國家優質高職院校、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江蘇航運職院通過不斷凝練專業方向、改善實訓條件、深化教學改革、打造特色品牌等舉措,整體提升專業發展水平,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職業素養好、專業技能精、適應能力強、創新精神優的“船長”。

造“海上教學工廠”解實踐難題

“我們的畢業生敢與本科院校同臺競技”“起薪低於每月5000元的企業不讓進校招聘”“央企和民企一視同仁”“近3年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8%以上”……

近日,記者在江蘇航運職院採訪時感受到,校領導和教師們對學校的就業質量紛紛表現得自信滿滿。學校統計顯示,近年來,該校畢業生人均有10個崗位可以選,航海類專業畢業生人均20多個崗位可選,像航海和輪機類專業工作一年多以後,考取三副或三管輪證書,月薪能達2.5萬元。

高質量就業的背後,是學校深厚的專業辦學積澱和不斷與時俱進的教學改革。航海、輪機類專業對實踐操作技能要求很高,長期以來,由於缺少船上工位,不少這類專業的學生缺乏船上實踐,過證率也偏低。

“若能打造幾條專業教學船是最好的,但這樣不僅造船費用高,日常運營維護更是一筆巨大開銷,學校很難承受。”該校航海技術學院院長劉芳武表示,最後學校創新性提出,與航運公司一同打造生產3艘“海上教學船”,平常企業正常作業,實習期學生跟船學習,一艘五六萬噸級的船每期可容納二三十名學生參加實訓,船上設有專門教室,投影儀、救生船等一應俱全。

在此基礎上,學校組建“專兼結合、水陸兩棲”混編型優秀教學團隊,重構“課證融通”模塊化滲透性課程體系,建成了重應用、宜推廣的優質教學資源。通過有計劃地安排專任教師到“海上教學工廠”進行實踐鍛鍊或掛職頂崗,有效解決了航海類教師上船實踐難問題。

“效果非常明顯!”校長施祝斌介紹,下船後,這些學生再進行大二學習時,勁頭更足、針對性更強了,畢業生在全國海船船員適任證書統考中的通過率明顯提高,職業技能明顯增強,更加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由施祝斌牽頭,《基於“海上教學工廠”的高職航海類專業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的教學成果,獲評2014年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實踐混合所有制與國際接軌

“一帶一路”建設聯通了諸多國家,打開了新時期合作的大門。國際航海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進一步擴大,素質要求也相應提高。然而,我國航海職業教育國際化人才培養還存在國際化師資團隊培養和共享難,以及學生境外交流、就業渠道不暢等問題。

對此,江蘇航運職院的做法是建設“跨境校企共同體”,創新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

學校黨委書記袁衛國介紹,起初,學校與新加坡海員聯合會、森海海事服務(新加坡)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全國首個“跨境校企共同體”——中新(南通)國際海事培訓中心,3家單位的股份比例分別為34%、33%、33%。

這一單位獨立運營,三方合作共建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構建高職生境外學習交流、實習就業“直通車”模式,推進了教育理念與國際接軌,建成了完整的混合所有制運行制度。

“由於要採用全英文授課,我們的教師儘管專業能力較高,但剛開始怯於用英語表達,不太敢上講臺上課,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教師適應了這一講臺。”施祝斌說,參與這一培訓項目的教師和學生受益很多,能力素養以及在國際勞動力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許多畢業生實現境外高薪就業。

此後,該校又在緬甸仰光掛牌成立江蘇航運職院緬甸海事培訓中心,依託“跨境校企共同體”,創新實施“跨境融合、分段遞進”人才培養模式,開發課證融通國際化課程新體系。這一探索與實踐獲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如今,學校已與英國思克萊德大學、馬來西亞航運學院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家學校和企業開展合作。

深耕“藍色經濟” 發展海陸空專業

學必期於用,用必適於地。

中央作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江蘇正大力實施“陸海統籌、海洋強省”戰略,江蘇航運職院所在地、位於江海交匯點上的南通,更是致力於打造世界級船舶海工基地。

“這些都為學校深耕‘藍色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袁衛國介紹,瞄準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學校揚己之長,對接水上運輸、智能製造等重點產業,建立專業動態調整和自我完善運行機制。

與此同時,該校對接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等產業和科技發展趨勢,形成“一系一平臺”建設格局,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發展能力明顯提升。

據統計,近3年來,學校累計承擔對外技術服務項目200多項,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6年前,南通成為江蘇省第6個、全國第37個獲批建設軌道交通的城市。學校當年即統籌規劃,調動師資力量開設了城市軌道交通運行管理專業。目前,學校已初步形成軌道專業群。

按照規劃,江蘇省的機場數量將達40個。“這對通用航空類專業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袁衛國表示,“學校辦學始終立足交通行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不僅適時開設了通用航空相關專業,還與企業合作,合資成立公司,為通航產業教育體系提供實訓培養服務,培養通航專業技能人才。”

《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02日第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