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中的“懶人”其實都是生活中的“巨人”

最近聽到小夥伴的議論

“聽聞有個同學碩博連讀了,也沒看到她發朋友圈啊”。

“找工作的時候發現小夥伴考了教師資格證,也沒見她秀過啊。”

原來大佬們都在默默做事,哪有功夫在朋友圈譁眾取寵。

快要畢業了,有人問我大學四年有什麼變化。我說我最大的變化,是越來越不喜歡發朋友圈了。

媽媽說,說明你成長了。

想想也是,回頭看看那些厲害的人,竟然發現越是成功的人,朋友圈發的反而不多。

倒是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但凡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就,朋友圈就動態頻繁。

如果你是生活中的“巨人”,哪裡還有功夫在朋友圈譁眾取寵?

01朋友圈中的“懶人”往往是生活中的“巨人”

有句話說“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

原來我恨不得一天三條朋友圈,朋友圈連起來,就是我一天的行程。

後來我發的少了,因為我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不想讓別人知道。老師也說取得了小成就的同學少髮圈,別人沒有取得成就的同伴看到了得多傷心。

漸漸的,我現在已經不想發朋友圈了,因為我覺得我的人生和別人無關,我不需要用朋友圈來證明自己多厲害,有人多愛我,生活多幸福。

我也很好奇為什麼我會變化,後來發現是因為我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寫作,疫情期間,我並沒有過多的沉溺於刷微博打牌,我加入了寫作社群,找到了很多寫作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見識到了更厲害的人,於是覺得自己的成就不值一提,就不再發朋友圈了。但其實每天都在成長,只是我不再把朋友圈當做炫耀成就、證明自己價值的平臺。

有些“圈內人”曬自己吃了什麼、喝了什麼、玩了什麼。

有些“圈外人”早已默默地拿了證書,參加了比賽,發表了論文,畢業時候一展示,讓別人望塵莫及。

原來的我,看到一個新的觀點,就一定要分享出去,來證明自己不一樣。我取得了小小的成就,我一定要秀出來,證明自己很厲害。

朋友圈中的“懶人”其實都是生活中的“巨人”

qq都會推那年今日,以前年輕時候發表的言論,我覺得好笑的同時,也很清楚得知道,以後我不會亂髮朋友圈。

看到很多學妹打卡跑步,活躍了幾天,之後杳無音訊。

看到大一大二的學妹在秀恩愛,秀自己雞毛蒜皮的小事,我莞爾一笑,看到了當年的我。

有人說這是青春,我承認年少時期的無知,但以後我不再是一個少年,所以我在感慨青春流逝的同時,我也會感恩歲月帶來的人生積澱,我領悟到,成年人的世界,沉默是金,無聲勝有言。

回想初中同學小林,她很少發朋友圈,但是她一發朋友圈就是別人難以追上的成就。中科大碩博連讀,發表了SCI,當選了學生會主席。

頓時覺得,當她看到我們這些人在朋友圈吵吵鬧鬧,心裡是多麼平淡,就像我現在看學妹們那樣,是不是也覺得她好無聊,見識很短。在朋友圈沉默的人,或許在默默努力提升寫作技能,或許苦苦修煉職場技能,而只有你認為,朋友圈就是他們的一切。

02一條朋友圈,暴露你最近的狀態,你的眼界

從來沒有見過哪個成功者整天發朋友圈。他們都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他們的價值得到很多人的肯定,沒有時間也沒必要去發朋友圈炫耀。

朋友圈,說到底還是給人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有人在自己的小天地展示自己認為的驚天動地,其實是看過世界的人眼中的波瀾不驚,懂得人呵呵一笑,自動忽略,不懂的人信以為真,追捧羨慕。

每一個消失在朋友圈的人,或許他們每天都在經歷自律的生活,默默無聞地做大事,等成功登頂,他們才放在朋友圈,別人想學,但是絕不是那麼輕易做到。

就像攀登者,有些人攀爬幾個臺階,跟後面的人打個招呼,抒發一下感想,殊不知,其他人在默默攀登,用別人炫耀的時間多往山頂前進幾步。

朋友圈中的“懶人”其實都是生活中的“巨人”

不曬自己的努力,並不代表不努力;不曬自己的幸福,並不代表不幸福;不談自己的成功,不代表不成功。

有的人在朋友圈秀自己開豪車、住別墅的生活,我不排除有的人真的掙了錢,但是其實大部分人是p圖或者擺拍,有的人在朋友圈默默無聞,其實他們身價上億隻不過不屑於曬出去,為人低調。

上次去參加鄰居的婚禮,我媽指著一對穿著樸素的夫妻,向我介紹這是上市公司的老闆和他妻子,我驚呆了,如果我媽不給我介紹,我真看不出他們竟然身價上千億,因為他們穿的太樸實了,真的是人不可貌相。

就像人不可貌相一樣,在朋友圈沉默的羔羊,或許是某天你身邊親眼見證的黑馬,其實他們從來都是黑馬,只不過一直低調地潛伏在黑暗中,當比賽槍響,他們便奔騰向前,給人難以企及的背影。

所以與其頻繁發朋友圈,不如沉下心來多讀幾本書,多加入自己的興趣社群,成為下一匹黑馬。

共勉。

朋友圈中的“懶人”其實都是生活中的“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