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丨张瑜:石牛村的有“情”人

人物简介:

张瑜,女,土家族,中共党员,1972年2月出生,1991年9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现任涪陵区港航管理(区地方海事、船舶检验)局党组成员、工会主席。2017年9月起担任珍溪镇石牛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

2012年被涪陵区委评为涪陵区统战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2014年被涪陵区委、区政府评为全区宣传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2020年被涪陵区妇联、区扶贫办评为“涪陵区最美巾帼扶贫志愿者”。

演讲稿内容:

2017年9月,我带领涪陵区港航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了珍溪镇石牛村。在工作走访中,我们发现村里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出去打工了,在家照看孩子的都是老人。放假后,小孩子们在家不是打游戏,就是看电视。怎样让孩子做既感兴趣又有意义的事情呢?扶贫先扶智。想到这里,我马上与长江师院联系,请他们到村里开展“三下乡”活动,就是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吹奏葫芦丝。

为了让孩子们继续学下去,我自己购买教材自学吹奏。当大学生们走了之后,我就成了孩子们的老师。现在,只要我在村里,孩子们放学后都要到村委会来逛一圈。石牛村的农家小院、村委会的办公室,总能听到他们的吹奏声。在音乐的熏陶下,向好向善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悄悄萌芽。他们懂事了,爱美了,爱学习了,性格也一天天活泼开朗起来了。孩子们还给自己的团队命名为“小蜻蜓葫芦丝吹奏队”,2019年10月,“小蜻蜓葫芦丝吹奏队”登上了“涪陵区扶贫故事分享会区级示范活动”的舞台,孩子们真诚的表演、乐观的态度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益乡小学留下的牵挂。现在,小小的葫芦丝吹奏队给村里带来了欢乐,更承载着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走向更高更大的舞台,他们或许就能改变我们石牛村人的命运,改变石牛村的未来!

精准扶贫既要抓教育还要抓产业。珍溪镇是涪陵区最大的榨菜产地,但由于村民普遍生产盐脱水的半成品,产品附加值低,村民的收入也不高。

如何让涪陵榨菜回归传统制作技艺,增加村民收入呢?经过调研,经涪陵区港航局领导牵线搭桥,重庆三益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出资+贫困户出劳动力”的方式,在村二组发展风脱水榨菜试点项目。通过项目以点带面,工作队帮助村里成立了“重庆涪陵区千亩青专业合作社”,全村130户村民参加了合作社,其中20户贫困户持股分红。

两年时间的驻村扶贫,拉近了我们和群众的距离。石牛村的一山一水,我都了如指掌;村民家里的狗看见我们去了,都远远地跑过来摇尾巴欢迎;石牛村的群众,处处把我们当自己人。

我庆幸,能生长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代;我更庆幸,能投身于脱贫攻坚这一人类前所未有的事业。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