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探索古詩中隱藏的祕密,孩子欲罷不能,還用紙畫了出來

前幾天,有個三年級的小同學來我這,我嘗試“考”她對課本中的古詩的理解。

她剛學完的《三衢道中》這首古詩,能背誦,但只停留在字面的膚淺理解。如“梅子黃時日日晴”認為是梅子黃的時候是大晴天;詩人是用什麼交通工具去的?就答不出來了,說最不喜歡語文課上古詩了。

因疫情影響,我錄製了一節15分鐘的視頻課,放釘釘上。沒想到同學們看後很喜歡,搶答也很活躍。

其過程環節是這樣的:

一、先讓同學嘗試將古詩視覺化

所謂視覺化,簡間地說,就是看到文字,腦裡浮現對應的圖像或場景。

比如,看到“老虎”孩子腦裡能出現老虎的具體圖像,動作、聲音等。能將文字視覺化,說明直觀理解了。若大腦是一片空白,說明這是新的知識點,就要引導孩子們探索求答案。


一起探索古詩中隱藏的秘密,孩子欲罷不能,還用紙畫了出來

古詩原文

展現古詩後,孩子們能浮現場景的字詞不多,只有“梅子、晴、小溪、黃鸝”


一起探索古詩中隱藏的秘密,孩子欲罷不能,還用紙畫了出來

讓孩子嘗試習題將古詩視覺化

二、一起探索古詩中隱藏的秘密

流傳下來的古詩就像一件文物,大家可以尋找線索,來發現古詩後面隱藏的秘密。”

1、三衢 是什麼地方?

“三衢道中,感覺是說去三衢這地方的路上。那請同學們猜一猜 ,究竟三衢是怎麼樣的地方呢?是座山,還是一個村子,還是一坐熱門好玩的城市呢?”

---我覺得應該是座山,因為有梅子,有小溪,有山、有綠蔭、有小鳥黃鸝……

“有點道理,究竟猜對了沒有呢?現在有手機有網絡可方便了。查一下三衢!”


一起探索古詩中隱藏的秘密,孩子欲罷不能,還用紙畫了出來

搜索“三衢”

---原來,三衢是座山,是個景色優美的風景區。

小結:原來,這首詩說的是詩人去三衢山遊玩的路上!可以畫畫來表示。


一起探索古詩中隱藏的秘密,孩子欲罷不能,還用紙畫了出來

詩題視覺化

2、詩人出行時間?乘坐的交通工具?路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詩人出行時間?

乘坐的交通工具?

路上有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

請同學們在詩句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梅子黃時日日晴,

原來,五月的江南梅子熟黃時,老是下著紛紛細雨,所以叫“梅雨時節”。詩人在梅雨時節碰到好天氣,非常興奮,決定出行了。


一起探索古詩中隱藏的秘密,孩子欲罷不能,還用紙畫了出來

江南梅雨時節

小溪泛盡卻山行。

詩人用什麼交通工具去三衢山的呢?

“泛”字背後找到答案:水面泛舟。腦海裡是不是浮現出詩人乘著一葉小舟,沿著小溪輕輕的划著,欣賞兩岸的風景……很快就到三衢山腳下。好吧,下船沿著山路登山。


一起探索古詩中隱藏的秘密,孩子欲罷不能,還用紙畫了出來

小溪泛盡卻山行

(通過古詩文與圖片的對應,讓孩子有直觀的感知。)

上山後,山上的風光、景色如何?詩人沒寫。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一起探索古詩中隱藏的秘密,孩子欲罷不能,還用紙畫了出來

詩人沒具體描寫山上的場景,卻通過上山和下山路上場景的同與異,表達了幽靜中聽到小鳥叫的愉快心情。

小結

一起探索古詩中隱藏的秘密,孩子欲罷不能,還用紙畫了出來

小結

三、將腦海裡的場景畫出來成為古詩記憶圖

一起探索古詩中隱藏的秘密,孩子欲罷不能,還用紙畫了出來

古詩《三衢道中》記憶圖

讓同學們嘗試將腦海裡浮現的場景畫成記憶圖。再閉上眼,據腦裡浮現的記憶圖背誦古詩

四、反思

1、改變原先逐字逐句講解分析古詩文的套路,提出問題,引導激發學生興趣,一起去尋找答案。

2、事實證明,將古詩視覺化,符合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學習效率極高。

(讀者可讓孩可觀看我已發佈在頭條的15分課程視頻 : 讓孩子十分鐘就理解並背誦古詩的記憶圖[三年級下]《三衢道中》。已有觀眾留言說真的會背了。)

關注@速強畫說兒童教育,瞭解更多相關“形象+線索”高效學習的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