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该尽早明白的一个道理

大多数人,在年少时都曾经有过宏伟的理想和目标,但是随着年龄长大,人与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有些人开始自甘平庸,有些人开始抱怨命运与社会的不公平,工作中遇到人品恶劣的上司、生活中遇到难以相处的朋友甚至家人、事业上总是不顺利,我们渴望成为人上之人却越来越跟不上这个时代…..更糟糕的是,很多人似乎操着皇帝的心,干着丫鬟的活儿,人生似乎即没有成就,同时又过得毫不不轻松。为什么儿童时期同样的环境、差不多的出身、差不多的智商,成年以后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人生应该尽早明白的一个道理

关于这种现状背后的原因,每个人的看法都不相同,综合分析延续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结合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的宗教、哲学及现代西方心理学,给我们揭示出一个共同的道理,而这个道理,经常被我们所忽视,甚至否认。

这个道理是——“以利他为目标,方可得长久利己之果,以专注珍惜当下之心,方可得来日累累硕果”。需要说明的是,利他,不是助长他人的私欲、贪欲、不明和恶习,成就他人的成长是最大的利他。

人生应该尽早明白的一个道理

道理看似简单,甚至咋一看很像说教,但明白并不容易,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其中的“因果关系”。颠倒的因果关系,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甚至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与圆满。相信这一道理不容易,做到就更难,但其蕴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厚。很多时候,人们到人生的后半场才想明白。有些人则可能一生都没有机会明白这一道理。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企业家李嘉诚崇尚“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心中没有自我,时时以别人需求为中心,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成就自己。马云在2018年浙商总会上也提出“利己不如利他”。也许我们认为“利他”是他们取得成功之后的“更高需求”,与我们普通人无关,事实也许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看一下关于伟大人物特质的研究

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在关于伟人的研究中,发现他们身上的很多特质,其中一些特质是——“单纯、自然而无伪。他们对名利没有强烈的需求,因而不会戴上面具,企图讨好别人”、“他们对人生怀有使命感,因而常把精力用来解决与众人有关的问题。他们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单顾自己的事。”、“他们不依靠别人满足自己安全感的需要。他们像是个满溢的福杯,喜乐有余,常常愿意与人分享自己,却不太需要向别人收取什么”。这些特质表明,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他们往往不被自我名利、虚荣、私欲所困惑。

人生应该尽早明白的一个道理

其次,我们看一下西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商学院教授拉杰.洛格纳汗的研究中指出“虽然成为优秀的人可以更加幸福,但一味追求比别人优秀却会降低幸福水平” 。要想生活更加幸福,我们要做的事情很明确:减轻对优越感的需求,但同时不要让自己丧失成功的机会。追求比别人优秀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有一颗时时渴望追求比别人优越的心,却没有比别人更优秀的行为与心灵品质。这一点不仅仅是很可能最终让我们无法达成优秀,而且还是人生幸福的巨大杀手。在经典的精神治疗案例中,许多人的性格缺憾都与潜意识中的这种意识相关联,因为害怕不如别人,不敢尝试、不敢挑战、不敢坦诚自己。我们越强烈希望在比别人的优越中获得幸福,我们往往越活的不幸福。而幸福感,会对人的积极心态产生重大影响。

人生应该尽早明白的一个道理

第三,后其身而身先,圣人无私,故能成其私,无我利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我利他也是许多圣贤伟人的价值观。老子的道德经中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揭示出了庸人与伟大者的重大差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自利利他,胸怀天下,无我利他,化育人心,立功、立德、立言,泽被后世。

人生应该尽早明白的一个道理

第四、宗教的利他与无我

东西方宗教通常都强调善行。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就像大兴和尚的话,“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入行论》也说:“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现实中善恶报应的因果关系也许并没有那么简单。一个人提升了格局境界,对善恶的标准会有所不同,而因果相报的因果关系的看法,随着一个人境界格局的提高,会有所改变。当一个人付出善行之后发现得不到善报,或者发现有些人做出恶行却没有恶报,这时候人们的这一信仰经常就会崩塌。这时坚持住自己的信仰是不容易的,而这个时候能否坚持住,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心是一颗真正的利他之心,还是为了达到利己的目的而去利他。

结果与目标,顺序不同,影响差异甚远。以利己为主要目标,最后很多成了实际的牺牲奉献者,而以担当奉献付出为目标的,实际往往成了被人拥戴的榜样和领导者。 早些明白这些道理,对于生命的意义也许有所裨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