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本周,空降兵某旅在西北高原举行了跨昼夜的实兵实弹演习,投入了03式伞兵战车在内的很多技术装备,这才让我想起来原来全重8吨的03式用的是液气悬挂系统。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所谓液气悬挂,属于主动悬挂系统的一种,使用液压缸承重减震,复杂的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缸内的压力调整悬挂高度。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本质上讲就是个一套复杂的千斤顶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动态调整车体高度,可以扩大坦克的射击俯仰角,可以更方便的通过复杂地形,更适合崎岖地形条件下作战,日本坦克就很喜欢液气悬挂,从74式到90式,10式都使用了这种技术。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更有甚者,像瑞典的Strv-103干脆用液气悬挂代替了主炮的俯仰机。

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花里胡哨的东西往往都会遇到生产与维护保养方面的问题,液气悬挂也是一样,甚至一些国家玩了几十年都没玩明白。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90式的液气悬挂系统漏液这种事情就发生过不少,有的还是在演习的时候当中流血,非常丢人。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还有2015年富士山综合火力演习期间10式坦克掉履带这种事情。这种问题是底层技术原理决定的,不管设计应用再成熟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美国人在液气悬挂方面的技术水平算是很高的,但是M1也只是试验过,最终因为可靠性放弃了。如今坦克主要用的还是扭杆悬挂。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回到我们国家,我们的液气悬挂起步还是比较早的,1970年推出了WZ-122“三液”方案原型车,所谓“三液”,即液力传动(变速箱),液压操纵,液气悬挂。当然这个时期“三液”上面这一套东西还不足以投入实际使用,但这为后来相关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除去2005年定型服役的ZBD-03,稍后的ZBD-05车族用的也都是液气悬挂。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据说ZTQ-15在原型车阶段也采用了液气悬挂。总之类似的花里胡哨的技术近年来在国产装备上使用的越来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展望未来的话,还有像076的全电推进等等。近年来PLA高速发展的客观现实,使得我们有必要改变了我们的传统认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在军工领域一直都是一个追赶者的形象。

具体而言,我们会倾向性地认为,那些花里胡哨,复杂先进但并非很可靠的技术不会被采用,装备的技术指标会让位于“大规模战争时对生产,维护性的要求”。

这种看法在过去,是正确的。一方面,我国军工师承苏联,把苏联军工的优点缺点都学到了。另一方面,以前确实国内各方面落后,为了应对紧张的外部国际环境,军工体系发展有所特化。这种状况在20世纪80-90年代尤为突出。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最极端的案例就是95式突击步枪,全枪上下突出一个字:“省”。连配套的5.8mm DBP-10普通弹都透露着“穷酸相”,钢壳涂漆就不说了,燃烧后残渣较多的双基发射药等等,种种妥协让95式这样一把设计优秀的步枪留下了不少缺点,国产轻武器被一些不明就里的群众拿来开涮,也和它有关系。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但是新千年这方面早就有所改观。因为各方面原因,国产轻武器从设计到制造整个体系的规模远不及国外同行,在这种背景下还能推出CS/LR4为代表的新一批轻武器,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群众的反应往往慢半拍,很多人仍然用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军工体系。

具体而言,我们会认为:

“美国人的六代机项目预估是2030-2040年,所以我们的就更遥不可期。”

“先把大平顶航母和配套的隐身舰载机搞定,不要急着谈什么两栖攻击舰和垂直起降战斗机!”

“直-20和直-10这些先进水平的直升机先搞定,倾斜旋翼机以后再说!”

但是话说回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是技术领跑者呢?真的处处棋差一招吗?不见得!

就拿电磁弹射器来说,上个月福特级的弹射器遭遇故障,不得不归航整修,在近期的747次弹射中就发生了10次严重故障,约1.33%的严重故障率,是军方要求故障率的55倍,即使不出故障,福特级现在的放飞效率也只有设计水平的10%。说白了,现在美军福特级上面的电磁弹射器就基本没法用,在这方面我们的EMALS就完全走在了前面,俨然摆出一个技术领跑者的姿态。

时代变了,土鳖已经不土了,我们得换种眼光审视自己

除了EMALS,再举个更典型的例子:DF-17。

20倍音速的空气动力学弹头,无与伦比的中段与末段机动能力,现阶段唯一无法拦截的弹头。至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还在试验呢!走的还是较为容易的空射技术路线,用飞机把导弹带上天给予一个较高的初速度再打出去,这都还没搞定。

对于以后的PLA来说,随着国内军工技术水平与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也可以整花里胡哨的东西,有啥新技术都整上去,整出科幻感,整出民族自豪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