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入列內陸開放型試驗區釋放了啥信號?

4月13日,江西獲批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這是繼寧夏、貴州之後設立的第3個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江西的入列,賦予了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新的內涵和定位。

此次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設立的背景不同以往。一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臨的矛盾已顯現;二是全球發生前所未有的嚴重疫情,目前尚未有平息的態勢,各國尋求經濟自主的動機增強。在這種大背景下,做好國內產業的區位佈局和結構調整以及進一步擴大內陸地區開放的重要性大為提升。

新試驗區的設立充分考慮了設立省份的發展特色。江西的經濟規模相對較大。2019年,江西經濟總量為2.5萬億元,是貴州省的1.5倍,寧夏自治區的6.6倍。江西的位置比較特殊。位於我國東南方,與浙江、福建和廣東這三個比較發達的東南沿海省份相鄰,是內陸中開放的前沿。本次設立除了繼續考慮江西省的地方優勢之外,同類試驗區數量的增多、規模的擴大,也反映出國家對推進內陸開放的重視。

新時代和複雜的經濟形勢賦予了江西協同區域發展的重任。在新形勢下,我國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成渝經濟圈等諸多空間發展戰略。要保障這些戰略達到規劃目標、取得成功,比較關鍵的就是要重視補短板、強弱項,突破過去協同發展中存在的障礙和瓶頸。江西內陸開放型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指出,要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未來意義重大。

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強優勢、補短板,實現陸海內外聯動和東西雙向互濟。在開放水平較高的東部以及中西部比較發達的城市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服務貿易發展創新試點,鼓勵先行先試,既能對外加大開放力度,又能對內推進改革深度,打造新時代國際競爭合作的新高地;在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和加大對口支援力度,鼓勵產業承接,促進本地就業和經濟發展,也有利於集中攻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難點。

目前看我國東部開放進程相對較快,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顯著進展,上海、廣東、天津等自貿試驗區形成了一大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負面清單特別管理措施大幅縮減,開放高地效應和資源集聚效應不斷增強。而中西部尤其是原本較為落後的地區雖然也有很大進步,但由於底子薄、基礎弱,與東部開放水平有進一步拉大趨勢,個別地區出現了人才、資金、企業外流現象,形勢比較嚴峻,亟需加快開放創新探索的步伐。

江西農業資源豐富,工業基礎較好,高校和職業院校眾多,抓住建設內陸開放型試驗區這一重要機遇,通過全域統籌、體制機制創新,實現改革和開放雙突破,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有利充分挖掘區域合作潛力,加快補上開放短板、發展短板;而做好內引外聯、雙向開放,推動資源要素自由高效流動,將促進長三角、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連接成片,形成更具世界影響力的經濟圈、都市群,為“一帶一路”合作發展提供堅實的腹地支撐。

原標題:《人民財評:江西入列內陸開放型試驗區釋放了啥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